分享

现代文阅读问答类型及解法例析

 djjjlp8 2010-08-18

 

一、《考试大纲》要求

1、理  解: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①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阅读题的类型及解法

第一种类型:词语含义理解型

提问方式:  1、某句话中一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2、某一词在文中具体指哪些内容?3、根据全文概括某词语的含义?

应答分析:所谓“重要词语”有下列内容:

(1)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

(2)对文章结构起总领、照应或过渡作用的词语

(3)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    (4)反映深层次含义的含蓄的词语

(5)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        (6)有修辞的词语

(7)有特殊指代义的词          (8)概括性极强的词语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词语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

1.概念的内涵   2.词语的语境义   3.词语的比喻义  4.词语的概括义

5.词语的指代义 6.词语的深层含义 7.词语的象征义

探究解题新思路

一、梳理解题思路

    对现代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主要从文章的整体和具体语境分析,根据不同的词语类型进行分析。

1.学术概念含义的理解

    科学类文章阅读中,第一题往往是对阅读材料中具体的一个概念的理解。所要理解的概念大多是文章主要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阅读材料时首先弄明白的内容。

一般的,要理解的概念在材料中一定会用一定的篇幅进行说明的。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对照选项一一对应,找出选项中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把握住概念的本质属性。

2.多义词含义的理解

    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的,总要跟其他的词语一起组合成句子才能表达意义;反过来看,一个词语的意思总要在上下文中体现出来。解题时要注意文章的主要思想,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把握上下文的内容,根据句子的思想倾向分析、推断这个词语的意思。

3.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

    词语指代有两种形式: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文章使用词语指代的目的是使行文更简单流畅,这样词语的指代意义就可以在这个词语出现的句子或前文中寻找。词语的指代内容可能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或者是一段文字。

指示代词含义的理解,可以从上文(有时也在下文)中寻找代词指代的内容,代入代词所在的句子,看是否符合句意。非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要理解这个词语本身的意思,从理解词义入手,把握指代的内容。

具体有这样几种方法:

(1)在指示代词的前文中(有时也有可能在指示代词的后面)找出代词指代的内容区间。

(2)划定区间后,客观题要注意分析找出的内容是否符合代词所在句子的意思;如果是主观题,要注重辨析、筛选,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最后整合成题目要求的语句。

(3)用“代入法”认真检验,看是否能完全替代这个词语。

4.词语的情景义的理解

    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会产生临时意义,离开这个环境,这个词语的意思也就消失了。这样的词语往往有着高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文中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要认真分析词语所在的句子中因修辞(比喻、反问、借代等)或感情色彩的变化产生的临时义。

辨析这类词语的含义,可以从下列方法入手:

(1)理解词语的原意。词语的情景义总是在词语的本意上引申、形容、比喻等,有时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有时是反语等,理解了词语的原意,就可以借助具体的语境推测临时义。

(2)明确产生词语情景义的原因。产生情景义的原因大致有修辞、引申、反语等,分析时要注意区别。是比喻的就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找出本体、喻体间的相似性;是反语的就分析讽刺、批判的内容等。

(3)分析语境意义。情景义总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所以要认真分析语境的意义,以期理解词语的临时义。

4)注重整体理解。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一致的,特别是词语的引申义、隐含义,要根据文章的整体思想推断词语的含义。

5.词语的表达作用的理解

    词语的表达作用是文章的表达技巧,但往往与词语的含义一起设题,可以看作是对词语含义理解的最高要求,考查对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及在文中的修饰作用等。

(1)形象性。在描写、叙事中,一些词语起着具体、生动、形象的作用。

(2)感情性。词语表达一种思想倾向或感情色彩等。

(3)精确性。词语表达概念上的精确恰切,起修饰限制的词语对中心词的严密表达等。

(4)结构性。词语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起到照应、过渡、点题、升华等。

答题示例: 全国Ⅱ卷15题、山东卷20题

    【小结】对词语的理解,要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分析文章总体的思想和感情,不论是科学类文章还是文学作品,都有认真分析全文的内容,以面代点,从对文章全面理解的角度上,把握词语在整体意义中的个性含义。注意三点:

  1.看位置,分析词语指代义。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要看词语前面的内容,一般代词指代的内容在词语的前面(也有个别在代词的后面)。非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在词语所在的句子前后理解。注意对指代内容的筛选和整合,然后用“代入法”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看总结的内容是否符合句意、段意和文意。

  2.看语境,分析词语情景义。情景义是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产物,有着灵活性和独创性。要分析词语所在的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比喻、夸张、借代、拟人、反问、反语等),是否是承接上文的词语意义的临时义或引伸义。重点分析词语的原意,分清词语情景义产生的类型,联系文章背景等。

  3.看效果,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高考对词语的理解除了对意义的理解外,有时也要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着手,从生动、形象、准确等角度分析。

第二种类型:句子含义作用型

提问方式: 1、某一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分析某一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应答分析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1、关于句子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三注意、三想到):

  “三注意”是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

  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三想到”,一些句子的含义有时比较深奥,需要想到其特殊性,即“三想到”:

“一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二想到”是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2、关于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思考:思想内容上、结构上和表情达意上。

(1) 语句在文章思想内容上的作用:

 ①联系本句的含义。

 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2)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

(3)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4)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答题示例:2007年全国Ⅰ卷15题、2007年重庆卷15题、2007年山东卷21题

第三种类型:好处作用型 (句段)

提问方式:1、某一句话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某一段对。。。。。。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文章某一段写了什么,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应答分析:1、关于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考:思想内容上与结构上。

第一个方面:思想内容上:

①联系本句的含义。

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例如: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4)对比用什么与什么相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5)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6)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

(7)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第二个方面:结构上:

(1)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什么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2)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加深或者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时间预作暗示。作用是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4)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

2、理解概括某些段落的的内容与作用。

第一个方面:内容上

(1)、注意抓中心句与结构句(承上启下句、总结上文句)

(2)、以句为单位,分别进行概括与归纳;采用移用改造法或者分层归纳法进行概括内容,注意采用“对比”“求同”“求异”等方法,把信息区分开来,然后再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

(3)、注意表达的语言:

  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何时何地,何对象干了(记叙)什么事情或者何对象怎么了。

  描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特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第二个方面:结构上

  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使结构严谨。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

答题示例: 2007年全国Ⅰ卷16题、2007年湖北卷17题、山东卷19题、安徽卷15 题、辽宁卷17、20题

第四种类型:矛盾错位型

提问方式:利用对举(相反、相对)的词语或句子表述的不同来提问。

应答分析  这是对照前后文两句话叙述的内容不相同来设问,因为在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中,“形散”就会有不同的说法和角度,就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这类题的应试方法是,分别答出各自的角度,论证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

答题示例:2007年重庆卷18题、四川卷15题

第五种类型: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 1、……的好处是什么?  2、……的作用是什么?   3、结合上下文分析……的表达效果?

应答分析:   这些题目具体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Ⅰ、人称表达类。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⑴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⑵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II、修辞方法类。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⑴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明所用的修辞手法,这是答题的基础,作用由此而来。⑵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⑶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其具体作用。

比喻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夸张   表达感情更为强烈,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

拟人   表达亲切,有情趣,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对偶   整齐,有节奏感,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   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反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反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设问   突出强调

III、表达方式类。这主要是针对段落或者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⑴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⑵明确五种(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这是答题的主要思路的基础。⑶确认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    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描绘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插    叙   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    叙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IV、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的段落的作用命题。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⑴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具体位置和内容。⑵明确段落的分类及作用有关知识,这是答题的方向和主要思路的基础。(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⑶结合段落的作用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作答。

开头段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础。

过渡段    承上或者启下,总的承上启下

结尾段    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