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事,不必老板交待

 神明的食粮圣地 2010-08-19

有些事,不必老板交待

 

在现代社会,虽然听命行事的能力相当重要,但个人的主动进取精神更应受到重视。许多公司都努力把自己的员工培养成主动工作的人。所谓主动工作,就是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却能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需要做的事情。

 

    许多年轻人很少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而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他们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责任感,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没有创造性地、主动地工作。

在现代社会,虽然听命行事的能力相当重要,但个人的主动进取精神更应受到重视。许多公司都努力把自己的员工培养成主动工作的人。所谓主动工作,就是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却能自觉而出色地做好需要做的事情。

一个主动工作的人,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示超乎寻常的工作表现。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当洛克菲勒卸任时,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老板洛菲勒并没有交待这样的任务,但阿基勃特却主动地做了。也许在他看来,身为标准石油公司的职员,无论职位高低,都有为公司的产品做宣传的责任和义务。

和阿基勃特一样,对于主动工作的人来说,有些事是不必老板交待的。如果老板说:“给我编一本前往欧洲用的密码电报小册子。”主动工作的人接到任务后,会立即去寻找密码电报资料,并设身处地为老板着想,知晓把小册子做得便于携带、容易查询的必要性,于是用电脑清晰地打印出来,编成一本小小的书,甚至把它装订好。而被动工作的人呢,他们听到老板的要求,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

“从哪儿能找到密码电报?”

“哪些图书馆会有这样的密码电报资料?”

“这是我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让查理去做?”

“急不急”……

然后,他会随便简单地编几张纸,完成任务即可。

如果你就是老板,你必定会对那个满脸狐疑的家伙随后交来的几张皱巴巴的密码电报纸不放心,必须经过仔细的核对和确认后,才敢在飞往欧洲前把它放入自己的公文包。

老板交待的任何事,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坏;可以做成60分,也可以做成80分。但只有主动工作的人,才会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主动工作的人实际完成的工作,往往比他原来承诺的要多,质量要高。无怪乎,主动工作的人不缺乏加薪和升迁的机会。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零售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可是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后叫约翰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名叫汤姆的却仍在原地踏步,汤姆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跑到老板那儿发牢骚。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报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约翰之间的差别。

“汤姆”,老板开口说话了,“你到集市上去一下,看到今天早上都有什么货。”

汤姆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汤姆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汤姆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了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约翰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每斤0.75元,质量很不错。”他还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他又告诉老板说,昨天那个农民铺子里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想购进一些,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汤姆,说:“你现在肯定知道为什么约翰的工资比你高了吧?”

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主动工作的员工,将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无论是“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还是向老板详尽地汇报几种蔬菜的市场信息,这些事情看似简单,但都要求员工具备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一种积极主动的责任心,一种为老板细心考虑的忠诚。也正是这些品质,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中找到了超越他人的机会,并在其中表现出胜任上一级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这样,责任和报酬就接踵而至了。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汤姆那样只做老板交待的事的人。

他们不但不会主动去做老板没有交待的工作,甚至连老板交待的工作也要在一再的督促下才能勉强做好。这种被动的态度自然会导致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下降。久而久之,即使是一再被交待的工作也未必能做好。这样的员工,别人不禁要问:他们怎么会这样?究竟还有没有一点点的工作力?他们还能干什么?

他们或许可以躲过裁员,却很难得到晋升的机会。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只是尽本分,或者唯唯诺诺,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漠不关心,你就无法获得额外的报酬,你只能得到属于你应得的那一部分—当然,这比你想象的要少。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使自己的工作状况好转起来,就从今天开始,就从现在的工作开始,做需要做的事,而不仅仅做老板交待的事,不必等到遥远的未来的某一天找到理想的工作后再去行动。

没有人会告诉你需要做什么事,这要靠你自己主动思考,在主动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感、想像力和创造力。当你清楚地了解公司的发展规划和你的工作职责,你就能预知该做些什么,并且立刻着手去做,不必等到老板交待。

如果想登上成功之梯的最高层,你就必须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即使面对缺乏挑战或毫无乐趣的工作。当你养成了这种主动工作的习惯之后,你就可以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值得信赖的人,一个有可能成为企业家和管理者的人。

 

 

 

 

 

 

 

 

 

拖延是一种恶习

 

拖延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绪困扰—拖延”。

 

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凡事都留待明天处理的态度就是拖延,这是一种明日待明日的工作习惯。

令人懊恼的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地拖延过。拖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轻重也有所不同。比如:琐事缠身,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工作之中,只有被上司逼着才向前走,不愿意自己主动开拓;反复修改计划,有着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该实施的行动被无休止的“完善”所拖延;虽然下定决心立即行动,就是总找不到行动的方法;做事磨磨蹭蹭,有着一种病态的悠闲,以至问题久拖不决;情绪低落,对任何工作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人生的憧憬。

喜欢拖延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他们或者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或者没有目标,甚至不知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另外,认为条件不成熟,无法开始行动也是导致拖延的原因之一。

对每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它是一种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拖延,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我们常常因为拖延时间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会惯性的拖延下去。几次三番之后,我们竟视这种恶习为平常之事,以致漠视了它对工作的危害。

事实上,拖延绝不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一个公司很有可能因为短暂的拖延而损失惨重,这并非危言耸听。19893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触礁,原油大量泄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但埃克森公司却迟迟没有做出外界期待的反应,以致引发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甚至惊动了当时布什总统。最后,埃克森公司总损失几亿美元,形象严重受损。

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没有在关键时刻及时做出决定或行动,而让事情拖延下去,这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伤害。那些经常说“唉,这件事情很烦人,还有其他的事等着做,先做其他的事情吧”的人,总是奢望随着时间的流逝,难题会自动消失或有另外的人解决它,须知这不过是自欺欺人。不论他们用多少方法来逃避责任,该做的事,还是得做。而拖延则是一种相当累人的折磨,随着完成期限的迫近,工作的压力反而与日俱增,这会让人觉得更加疲惫不堪。

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深化,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我们没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越来越难。而且,没有任何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拖延的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希望通过拖延来瞒过公司,那你就犯了一个大错误。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雇主,但受伤害更深的则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去努力完成工作。他们以为自己骗得过上司,其实,他们愚弄的竟是自己。上司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或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细节,但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很清楚,拖延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惯于拖延工作的人身上的。

更严重的是,拖延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绪困扰—拖延”。为此,他们常常苦恼、自责、悔恨,但又无力自拔,结果一事无成。

商场就是战场,工作就如同战斗。要想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高效能的战斗团队。任何一个经营者都知道,对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是不可能给予太高的期望的。

优秀的员工做事从不拖延,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在上司交办工作的时候,他们只有两个回答。一个是:“是的,我立刻去做!”另一个是:“对不起,这件事我干不了。”某件工作能做就立刻去做,不能做就立刻说出自己不能作,拖延往往与优秀员工无关。

社会学家库尔特·卢因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力量分析。在这里面,他描述了两种力量:阻力和动力。他说,有些人一生都踩着刹车前进,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极的想法捆住手脚;有的人则是一路踩着油门呼啸前进,比如始终保持积极、合理和自信的心态。这一分析同样适用于工作。如果你希望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你得把脚从刹车踏板—拖延—上挪开。

 

 

 

 

 

 

最佳的工作完成时间是昨天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公司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员工务必奉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工作理念。一个总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员工,永远是成功的。

 

比尔·盖茨说过这样的话:“过去,只有适者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完事务的人能够生存。”

只有效率高的人才能挤出时间来完成更多的事,这也是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内容之一。帕金森定律认为,低效的工作会占满所有的时间。一位闲来无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一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上一整天的工夫。找明信片要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信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然后,送往邻街的邮筒去投邮究竟要不要带把雨伞出门,这一考虑又花了20分钟。一个效率高的人在3分钟内可以办完的事,另一个人却要操劳整整一天,最后还免不了被折磨得疲惫不堪。

避免帕金森定律产生作用的办法似乎很明显:为某一工作定出较短的时间,也就是说,不要把工作占线拉得太长,而是尽快完成某项任务—当然,必须保证工作完成的质量。如果不这样做,你对待那些困难的或者轻松的工作就会产生惰性,因为没有期限或者由于期限较长,你认为可以以后再说。如果你只是从工作而不是从可用的时间上去着想,你就会陷入一种过度追求完美的危境之中。你会巨细不分,且又安慰自己已经把某项(实际上是次要的)工作做得很完美,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主要的目标落空了。

作为公司的一员,任何时候,都不要自作聪明地设计工作期限,希望工作的完成期限会按照自己的计划而后延。优秀的员工都会牢记工作期限,并清晰地明白,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昨天。这一看似荒谬的要求,是保持恒久竞争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唯一不会过时的东西。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公司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员工都必须奉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工作理念。一个总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员工,永远是成功的。其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将会征服所有的老板。

老板是世上最“心急”的人,为了生存,他们恨不能把每一分钟分成八瓣。按他们的速率预算,罗马三日建成也算慢。自然,他们也要求自己的员工快速行动。如果要让老板白花时间等你的工作结果,比浪费金钱更让他心痛,因为在失去的那一分钟内能想到的业务计划,可能会价值连城。没有哪个老板,能长期容忍拖延工作的员工。

要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最实际的方法,就是让手中的工作消化在“昨天”。对上司交代的工作,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争取让工作早点瓜熟蒂落,给公司节省时间,带来效益。

成功存在于“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效率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千万不要把昨天就能完成的工作拖延到明天,不要愚蠢地等到老板开口,说那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做完那件事”时,才开始四处寻找借口,并匆忙上阵,仓促处理未完的工作。

当你的老板向你提出苛刻的工作期限时,不要反驳,不要抱怨。与其这样,不如把它当作对自己能力的锻炼。人应该保持适度的紧张,这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积极的紧张有很多形式,如必须赶在某一期限之前完成工作,认识到你的工作将受到评定,工作业绩将和别人的比较等。

为了督促自己高效率地工作,尽快完成公司交给自己的任务,你可以在工作开始之前,审慎地制定工作进度表。“凡事预则立”。如果你能制定一个高明的工作进度表,你就一定能真正掌握好时间,在限期之内出色地完成老板交付的工作,并在尽到职责的同时,兼顾效率、经济及和谐。正如一位成功的职场人士所说:“你应该在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间来临之前订一个计划,仅仅20分钟就能节省1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牢记一些必须做的事情。”

 

 

 

 

 

 

 

 

 

要事第一

 

工作效率最高的人是那此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却对那些较重要的事情无法无动于衷的人。一个人如果过于努力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他就不会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并非所有的拖延者都是不负责任、懒散工作的人,相反,在拖延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工作勤勤恳恳。他们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他们做事不分轻重缓急。如果一个人对他的工作分不清轻重缓急,那他就弄不清自己该去做什么。时而做做这,时而做做那,结果什么都没做成。

如果他拒绝或无法决定优先顺序的话,他也很难说“不”字。因为他很难分辨一件事情是重要还是不重要。每碰到一件事,他都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而结果是,他总是有着太多的事情去做,但却没有办法去完成。他只好不断地拖延,并试图找出一条路来解决他自己造成的混乱。

工作需要章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避免拖延。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要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工作效率最高的人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却对那些较重要的事情无法无动于衷的人。一个人如果过于努力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他就不会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许多人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竟然不知道把工作按重要性排队。他们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重要,只要时间被工作填得满满的,他们就会很高兴。然而懂得安排工作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通常是会按优先顺序展开工作的,将要事摆在第一位。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理查斯·舒瓦普,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而忧虑,于是去找效率专家艾维·李寻求帮助,希望李能卖给他一套思维方法,告诉他如何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

艾维·李说:“好!我10分钟就可以教你一套至少提高效率50%的最佳方法。”

“把你明天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最重要的排在首位,依次类推。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工作、第三项工作……直到你下班为止。即使你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了第一项工作,也没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每一天都要这样做。在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的公司的人也这样做。”

“这套方法你愿意试多久就试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并填上你认为合适的数字。”

舒瓦普认为这个思维方式很有用,不久就填了一张25000美元的支票给李。舒瓦普后来坚持使用艾维·李教给他的那套方法,五年后,伯利钢铁公司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最大的不需要外援的钢铁生产企业。舒瓦普常对朋友说:“我和整个团队坚持拣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认为这是我的公司多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要事第一的观念如此重要,但却常常被我们遗忘。我们必须让这个重要的观念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每当一项新工作开始时,都必须首先让自己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什么是我们应该花最大精力去重点做的事。

分清什么是最重要的并不是一件易事,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紧迫的事情当作最重要的事情。

紧迫只是意味着必须立即处理,比如电话铃响了,尽管你正忙得焦头烂额,也不得不放下手边工作去接听,紧迫的事情是显而易见的。它们会给我们造成压力,逼迫我们马上采取行动。但它们往往是令人愉快的、容易完成的、有意思的,却不一定是很重要的。

重要的事情通常是与目标有密切关联的并且会对你的使命、价值观、优先的目标有帮助的事。这里有5个标准可以参照。

1)完成这些任务可使我更接近自己的主要目标(年度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

2)完成这些任务有助于我为实现组织、部门、工作小组的整体目标做出最大贡献。

3)我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同时也可以解决其他许多问题。

4)完成这些任务能使我获得短期或长期的最大利益,比如得到公司的认可或赢得公司的股票等等。

5)这些任务一旦完不成,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生气、责备、干扰等等。

根据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可以将每天面对的事情为分四类,即重要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

只有合理高效地解决了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你才有可能顺利的进行别的工作。而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要求我们具有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早早准备,防患于未然。剩下的两类事或许有一点价值,但对目标的完成没有太大的影响。

你在平时的工作中,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哪类事情上?如果你长期把大量时间花在重要而且不紧迫的事情上,可以想像你每天的忙乱程度,一个又一个问题会像海浪一样向你冲来。你十分被动地一一解决。长此以往,你早晚有一天会被击倒、压跨,相信老板再也不敢把重要的任务交付给你。

如果是后两类,很遗憾,你将一事无成。因为这些事情对你的主要目标来说并不重要,它们除了浪费你很多时间以外,还证明你是一个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可以说,一个人如果习惯于解决简单的、不重要的事情,他会不自觉地拖延重要的、困难的事情,毕竟解决后者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

只有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才是需大量时间去做的事。它虽然并不紧急,但决定了我们的工作业绩。80/20法则告诉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取得卓越成果的员工都是这样把时间用在最具有“生产力”的地方。

只有养成做事的习惯,对最具有价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时间,工作中的重要的事才不会被无限期地拖延。这样,工作对你来说就不会是一场无止境、永远也赢不了的赛跑,而是可以带来丰厚收益的活动。

 

 

 

 

 

 

一分钟也不要拖延

 

  “绝不拖延,立即行动!”这句话是最惊人的自动起动器。任何时刻,当你感到拖延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当此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时,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一位勤奋的艺术家为了不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在他产生新的灵感受时,他会立即把它记录下来—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这样做。他的这个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一名优秀的员工其实就是一位艺术家,他对工作的热爱,立即行动的习惯,就像艺术家记录自己的灵感一样自然。

    避免拖延的惟一方法就是“现在就做”。面对空白的纸和计算机屏幕很具有挑战性,开始是最困难的工作,但却必须开始。一旦开始,行动无限,结果多彩,令人可喜。

    那些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下决心要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去做的人,常常是心安理得地不去马上采取行动,同时以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要做的事情来寻求自我安慰。他们不满于自己的工作中拖延的现状,却又不去改变,每天都生活在等待和无奈之中。他们回避现实,情绪低落,常怀羞愧和内疚之心。这样的人,最终将会一事无成,使人成悲。

    接到新的工作任务,就立即切实地行动起来。诸如“再等到一会”、“明天开始做”这样的语言或者这种心理意念,一刻也不能在我们的心里存在。马上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去做!从现在就开始。立即去做自己一直在拖延的工作。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发现拖延时间毫无必要,而且还可能会喜欢上自己一拖再拖的这项工作,从而不想拖延,逐步消除拖延的烦恼。

    许多人做事总喜欢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再行动,孰不知,良好的条件是等不来的,工作中很少有万事具备的时候。我们不太可能等外部条件都完善了再开始工作,但就是在这种既定的环境中,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行动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只要做起来,哪怕很小的事,哪怕只做了五分钟,也是一个好的开端,就能带动我们着手做好更多的事情。

    人最容易也最经常拖延那些需长时间才能显现出结果的事情,因此不论事情大小,都不要放任自己无限期地去拖延。拟定一个完成工作任务的期限,给自己加压,并让身边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期限,让他们监督我们如期完成。

    的确,立即行动有时很难,尤其在面临一件很不愉快的工作或很复杂的工作时,你常常有一种不知从何下手的困惑。但你不必总是选择拖延作为你逃避的方式,如果你觉得工作很复杂,可以运用切香肠的技巧来解决。所谓切香肠的技巧,就是不要一次性吃完整条香肠,而是把它切成小片,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尝。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你的工作上:先把工作分成几个小部分,分别详列在纸上,然后把每一部分再细分为几个步骤,使得每一个步骤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完成。

    例如,你已经拖延很久,不去打一个你应该但可能会令你不愉快的电话。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采用分段实施法:

  1)查出电话号码,并且写下来。

  2)定出一个打通这个电话的时间。(要求你立刻去打通电话显然有些超出你现有的意志力量,因此让自己先轻松一下。但是要有一个补偿,那就是坚定地承诺在某一时间打通这个电话,并且把这个时间写在你的记事贴上。)

  3)找出一些相关的资料,看看这个电话到底与什么有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在心里想好自己要说些什么。

  5)打通这个电话。

    你在规定的期限里只完成一小段的任务,不要去想整体的难度。这样你会发现工作完成的速度,大大超出了你预计的速度,你也会发现,工作比你原来所想像的要容易得多了。而且,做不愉快的工作常常能得到愉快的结果。也可以说,至少在工作完成时你有一种奇妙的满足感。你可以轻松地说:“我已打完了那个难以应付的电话。”或“计划已经完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开始一个新的步骤时,不到完成,绝不离开工作区域。如果一定要中断的话,最好是在工作告一段落时。

    有时,你拖延一项工作,并不是因为整个工作会让你感到不快,仅仅是因为你讨厌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先做你讨厌的那部分。

    歌德说得好:“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烧。一旦开始,完成在即。”“绝不拖延,立即行动!”这句话是最惊人的自动起动器。任何时刻,当你感到拖延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当此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时,你都需要这句话来警醒自己,在一分钟之内动起来。

 

 

 

 

 

 

 

 

坏习惯必须改掉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它具有一贯性。它通过不断重复,使人们的行为呈现出难以改变的特定的倾向。就像一句古老的箴言:“习惯就像一根绳索。每天我们都织进一根丝线,它就会逐渐变得非常坚固,无法断裂,把我们牢牢固定住。”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经是个大烟鬼,烟抽得很凶。

在一次度假中,他开车经过法国,天降大雨,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停了下来。吃过晚饭,疲惫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他想抽一根烟。打开烟后,他很自然地伸手去抓桌上的烟盒,不料里面却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寻衣服口袋,一无所获,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发现他无意中留下的一包烟,结果又失望了。这时候,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已关门,他惟一希望得到的香烟的办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因为他的汽车停在距旅馆有一段距离的车房里。

越是没有烟,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烟瘾的人大概都有这种体验。盖蒂脱下睡衣,穿好了出门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

盖蒂站在那儿寻思,一个所谓有修养的人,而且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竟如此惊人的强大。

没多会儿,盖蒂下定了决心,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脱下衣服换上睡衣回了到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几分钟就进入了梦乡。

从此以后,保罗·盖蒂再也没有抽过香烟,当然,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世界顶尖富豪之一。

烟瘾很大,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大的缺点。但保罗·盖蒂却坚持改变,这是因为他意识到了习惯的巨大力量。一位理智、成功商人居然会为一支香烟六神无主,如果是在休闲时间这倒没什么影响,如果是在谈一笔大买卖,这个习惯则回影响他的判断,进而影响整笔生意的完成。一个人要是沉溺与坏习惯之中,就会不知不觉把自己毁掉。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它具有一贯性。它通过不断重复,使他们的行为呈现出难以改变的特定的倾向。就像一句古老的箴言:“习惯就像一根绳索。每天我们都织进一根丝线,它就会逐渐变得非常坚固,无法断裂,把我们牢牢固定住。”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是每一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

好的习惯使我们受益,让我们很自然地去做某些事情,而无须在意志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坏习惯则是我们行动的障碍,还腐蚀着我们的意志力,我们很容易受它的控制,成为它的奴隶,意志坚强的人也不例外。保罗·盖蒂的例子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只是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保罗·盖蒂凭着毅力改变了自己的坏习惯,这可是常人所难为的。

优秀员工之所以优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一些良好的习惯,不论是竭力挖掘自己的天赋,还是在工作中倾注热情。同时,一些看是微不足道的坏习惯则会制约优秀员工从优秀走向卓越。

管理学大使彼得·杜拉克告诫那些希望超越自我的优秀员工:“坏习惯必须改掉,因为它会妨碍你取得绩效。”

每个人都有一些坏习惯,能否改正也就是卓越和平庸之间的分界线。诚如奥利弗·克伦威尔于17世纪初期曾经说过:“不求自我提醒的人,到最后只会落得退化的命运。”这样的追求是永远都不该停止的。

 

不可缺少团队协作精神

 

一个业务专精的员工,如果他仗着自己比别人优秀而傲慢地拒绝合作,或者合作不积极,总倾向于一个人孤军奋战,这是十分可惜的。他其实可以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使自己更加优秀。

 

有人说,团队和个人的关系就好像是水和鱼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鱼,而我们的团队就是水。鱼是离不开水的,无论我们从事怎样的工作,其实都是处在一个团队当中。就是这个团队中每一个人各司其职,才使我们的努力可以获得收益。

在现代公司里,单凭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一个有规模的项目的。团队的命运和利益包含了每个成员的命运和利益,没有一个人可以使自己的利益与团队相脱节,只有整个团队获得更多利益,个人才有希望得到更多利益。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团队精神,融入精神,以整个团队为傲,在尽自己本职的同时,与团队其他成员协同合作。

尽管大多数人都懂得团队协作能带来诸多好处,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仍然是困难的。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的顺利合作是因为人们为它们设计了精确的动作。与机器人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有感情—喜或怒,自信或不安,友好或嫉妒。我们还会对公平或不公平、正确或错误的事情作出判断。

相对员工的需求来说,团队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提高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必将按照公平和效率而不是平均的分配方式来进行。这就会引起部分员工的心理失衡,特别是团队中的资金、名誉、人员、地位、时间、权力等越是稀缺,越容易导致一部分人的心理失衡。心理失衡的员工常常以不合作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事实上,这样的人应该对团队中的分工,以及分工带来的职责和收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每个人在团队中,有各自的分工以及想对应的职责。团队的分工更多的是对各个成员性格、才智、能力进行对比后产生的后果。你可能在这方面存在优势,但是有可能他在这方面的优势比你还要明显,而这个位置又只需一个人。这个时候,团队选择了他,把你放到了其他的位置。而决定把你放在另外一个位置,也一定是因为你在那个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存在着优于其他人的优势。

当然,具体分工上还是有轻与重之分。有的人做的工作对于整个工作项目来讲,影响要大得多。他们的收益是比团队中的其他人高一些,但他们的工作相对要复杂些、辛苦些,所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对的大些。一个项目弄砸了,首先受批受罚的是团队领导,然后是负责整个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绝不会是专门焊接电路板的助理工程师。前两者的收益是明显高于后者,但他们受承担的压力也会高于后者。

需要付出的努力多,承担的风险大的工作自然就会有较高的回报,这一些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所以就不要再对那些收益高的团队成员不满,更不能想方设法地为他的工作设置障碍,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提醒领导重视你的工作。工作就是工作,工作本身是不应带有情绪的,所以我们也不能把我们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工作不是我们借以发挥不满情绪的工具,更不是报复的手段。

在工作中,我们所采取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接受分工,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既然把我们安排到这样的岗位上,我们就有义务把这个岗位上的所以事情打理好。如果每个人将自己的职责抛在一边,而只想从团队中攫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事态又会如何发展呢?在一个团队中,也许有人厌倦了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支持者,希望像核心人物那样出尽风头,但是无论怎样,他在团队中的位置得到调整之前,都不能放弃应尽的职责。把自己应做的事情做好,利益才会有保证。

一个对自己所在团队负责的人,其实无疑是在对自己负责,因为他的生存离不开这个团队。他的利益是和团队密切相关的。这好像,一个水域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决定着这一水域中的鱼类的生存状况。只要我们在这个团队中呆一天,我们就应对这个团队负有一天的责任。你的团队需要你,而你自己更需要立足于你的本职工作,不懈地努力。

也许,团队中存在着分配不均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改变非一朝一夕之事。努力工作,优劣自有评说。与其在谩骂和懈怠中浪费自己的时间,钝化自己的才干,不如在与人合作中发挥才干,使自己通过各种项目的锻炼逐渐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样,当你转到一个新的合理的工作环境时,就能如愿得到更多的回报。否则,只会是追悔莫及。

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密切合作是一个优秀雇员所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越来越多的公司把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作为甄选员工的重要标准。团队协作不是一句空话,一个懂得协作、善于协作的员工,是推动工作前进的极好的润滑剂。工作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员工是公司高薪聘请的对象。而一个不肯合作的“剌头”,势必会被公司当作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剔除掉。对许多公司的人员流动情况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是因为不善与人相处而离开公司的,这一原因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原因。

一个业务专精的员工,如果他仗着自己比别人优秀而傲慢地拒绝合作,或者合作时不积极,总倾向于一个人孤军奋战,这是十分可惜的。他其实可以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使自己更优秀。

史蒂文不仅拥有出色的学历,而且在工作上也做出了很多成绩。他是公司辛勤工作的典范,他总是恪尽职守、专注手头的工作,老板对他所做的工作评价也很高。按照他的才能,他早就应该晋升到更高职位了,可他现在依然在原地不动。

即使是最重要的主管职位似乎也不需要他那么多年的学习经历,不需要这10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也不需要他为了追求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才干的职位而倾注的耐心。史蒂文不明白,为什么那些能力比他差的人都等到了晋升,而他的职位却一直可怜,连私人办公室都没有。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史蒂文不喜欢与人合作。他只是埋头自己的工作,不喜欢和大家交流,如果团队其他成员需要他的协助,他不是拒绝就是很不情愿地参与。有时他宁可事事亲历亲为,也不向同事获取帮助。这样的孤军奋战,怎能成就大事?

其实,保证你事业有成的方法之一是让与你共事的人喜欢你、欣赏你。只有善于合作,你周围上上下下的人才会希望你成功,并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同时也实现他们的目标。在团队员的帮助下,你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成为举足轻重的成员。

很多时候,一个团队所给予一个人的帮助,更多的在于精神方面。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能够鼓舞每一个人的信心,一个充满斗志的团体能够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一个时时创新的团队,能够为每一个创造力的延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一个协调一致,和睦融洽的团队能给每一位成员一份良好的感觉。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吧,在团队中感染积极的氛围,让自己在团队中工作得更顺利,更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