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际交往不要过度投资

 书中定有宝 2010-08-19
在卡耐基成功人际交往思想中,极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则。这一切原则是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内容)的基础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

        心理学家霍曼斯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即人们都希望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不只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让人们心理失衡。纵观历史风云人物,在人际交往中落下败笔的也不胜枚举。现举一例,以飨读者,与诸君共勉。

        北宋名相寇准与同朝为官的副宰相丁谓本是师生关系,丁是其门生。寇准为相时,丁对之毕恭毕敬,唯寇准之言是听。某日,中央政府开办公会议,众人在一起用餐时,汤洒在寇的胡须上,丁谓起而为之揩拂,即溜其须。寇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这就是“溜须”的由来。

        丁谓因寇准推荐而得到重用。推荐丁谓时,右仆射李沆力劝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您能一直抑制他吗?”李沆说:“你后悔时,就想起我的话了。”果不其所然,因丁谓善于阿谀奉承,得到宋真宗恩宠,就反身恩将仇报,极力排挤、诬陷寇准,使其两次罢官,远徙道州、雷州,(后寇于仁宗天圣元年病死于雷州)。流离其间,想起丁谓的为人和李沆曾说过的话,寇准感叹万分。可是,也许直到病死他乡,他也没认识到,除了识人不明之外,他还有着交际上的失策。
       “不要对人太好了!”曾听到许多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想必寇老西活到现在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是的,在与丁谓的相处中,寇准算是好事一人做尽了,对于丁谓这么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也是其需求。

        现实和历史的教训如此,哲人们的话也同样说明一个道理:人际交往不可过度投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就会让关系融洽、密切。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一次做尽,这也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使双方的关系疏远。“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而留有余地,适当保持距离,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对人过热过冷都会阻碍你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佼佼者,所以,对人要把握好尺度。在此,不由得想起“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千古名言。虽然与本文主题有些欠离,却也让我感觉到:要想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一份真友谊,就要使自己的情感付出如水一样清淡透明而又绵延流长,而不是如酒一样浓烈烧人肝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