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干部应做讲良心的楷模

 于雪虎 2010-08-19

领导干部应做讲良心的楷模

 ⊙ 新田县委副书记、县长  龚新智

      良心是一个古老的伦理概念,《孟子》中将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称之为良心。笔者认为,良心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内心的正确认识。有良心的人有良扣、有善行、有德行。做事先做人,做人讲良心,这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更是为官者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身为人民公仆,应当怀着一颗对党负责、体恤民苦、公道办事、清廉为官的良心想事、谋事、干事,做讲良心的楷模。

      讲良心,就要敢于对党负责。一名领导干部的成长,固然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党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党组织是干部成长的摇篮、立身的阶梯、事业的靠山,没有组织的培养,便没有个人的成长;没有人民的信任,便没有个人的舞台。小平同志不忘党和人民的培育之恩、养育之情,把毕生心血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留下了“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感恩之言。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时刻铭记党的培育之恩、人民的养育之情,把知恩之情化为报恩之行,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以事业为重,以为民谋福祉为己任,致力于干出一番事业来,回报组织,回报人民。

      讲良心,就要善于体恤民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在农村,仍然有部分群众尚未脱贫,在城市,仍然有一部分下岗职工面临新的困难。民间疾苦,心底波澜。领导干部赤胆忠心为人民,就要有一种“民不富裕惭公仆、邑有贫穷愧俸钱”的忧民之感,深深懂得,不为群众谋利益是忘本,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是变质。就必须做到,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下基层,入农村,体察民情,体恤民苦,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去,千方百计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既要解燃眉之急,又要注重开发式扶贫,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新成果。

      讲良心,就要做到公道办事。古语云:“公道自在人心”。领导干部讲良心,就必须常怀公道心,坚持公正办事。良心是天平,是一杆秤。领导干部是否凭良心公道办事,群众看得最清,也看得最重。现在不少群众上访,目的就是想讨个公道。为此,领导干部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时要秉公用权,认理认法不认人,做到公平、公正、公道,一碗水端平,不厚此薄彼、宽严不等,以此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做到上不欺天、中不欺人、内不欺心。要行得正、坐得端、碰得硬,办事讲原则、讲政策、讲纪律,符合政策法律规定的严格按程序办,不符政策法律规定的坚决拒办。

      讲良心,就要坚持清廉为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讲良心,就要坚持严于律己,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保持一颗威廉之心。重廉、崇廉,促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廉生威,公生明,领导干部要用好为民之权,做以身发廉的表率。要懂得,权为民予,刃有双面,正确使用,可以谋利于民,谋,富于国;反之,不但会害人害己,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思贪欲之害。领导干部还要懂得知足,虽然工资收入并不高,但比起大多数劳动者来说,已经是好得多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绝不能搞以权谋私,以权“先富”。要始终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