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麻临床配伍应用点滴

  键观苍海 2010-08-19
                  升麻临床配伍应用点滴
 
 

  升麻,辛甘微寒,无毒。《名医别录》列为上品。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的功效。《本草汇言》曰:“此升解之药,故风可散,寒可驱,热可清,疮疹可解,下陷可举,内伏可托,诸毒可拔。”张元素曾言:“补脾胃药,非此为引用不能取效。脾痹非此不能除”。本品上能散巅顶头面之风邪,中能通脾胃郁遏之滞气,下可举脾虚下陷之清阳,临床配伍应用十分广泛。笔者取其升阳举陷之功,临床辨证施治顽固性呃逆、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疾患,收到满意疗效,兹举例如下。

    
  患者,男,20岁,学生。1997年8月初,自述2年前高考失利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不思饮食,渐至每天呃逆连声,频频发作,食入尤甚。患得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大便偏干,数日一行,舌淡红苔薄,脉弦细。做过胃镜及b超检查无异常,曾服旋复代赭石汤、丁香柿蒂汤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因细思之,前医所进诸药已竭尽和胃降逆之能,为何久医乏效,只得另辟蹊径。胃失和降,必为脾气不升,循此思路,想起《温疫论》曰:“鸟之将飞,其身必伏。”不妨试用李东垣升阳法,处方:升麻10g,葛根10g,生黄芪10g,炒白术9g,当归9g,北沙参9g,佛手花6g(后下),莱菔子9g,陈皮9g,火麻仁10g,甘草3g。并配合心理疏导,使患者避免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而加重病情。同时嘱用丁香5g,研细末,用醋调如泥状,敷肚脐上。患者服3剂后呃逆大减,7剂后纳谷渐增,呃逆少有发作,继用原方加减调整月余后,诸症悉平。
   
  呃逆一症,在古代称“哕”,病机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明代医家李中梓认为:“忧思悲恚,则脾胃受伤……气则上而不下”,本例病起于心志不遂,忧思伤脾,使脾胃冲和之气升降失常,盖人之中气,左右回旋,脾升胃降,乃生理之常。若胃气久逆,清浊相混,升降乘违,势必导致脾气下降,清气不升。若仅降胃逆,不升脾陷,升降岂易复于常态。笔者从先哲启示中悟出“欲升必先降,欲降必先开”之理,运用升麻、葛根配合诸药共奏强壮脾气,升阳举陷之功,使脾气得升,胃气下行之路亦畅,符合《医碥》:“盖欲升之,必先降之而后升也,欲降之,必先升之而后降也”之意,药物虽平淡无奇,其效则捷如桴鼓。先贤曰药物性升者能降逆,始可信也。
    
  2 复发性口腔溃疡
    
  患者,女,49岁。1998年2月5日初诊,自述工作劳累,饮食不规律,导致口舌生疮反复发作2年,近日加重,进食饮水频感困难,曾服维生素b及黄连上清丸之类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体质瘦弱,精神疲惫,查口腔见患者舌边及左颊溃烂,大如蚕豆,覆有白膜,周围色红略肿,面色不华,口淡食少,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黄脉细。治宜升发清阳,泻降阴火。处方:炙升麻12g,炒白术10g,党参10g,生黄芪15g,柴胡6g,当归9g,黄连3g,黄柏6g,淡竹叶9g,砂仁6g(后下),陈皮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5天后口腔溃疡已愈大半,灼痛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大便成形。效不更方,上方去柴胡加谷芽15g,再进3剂,溃疡基本告愈。继服补中益气丸合香连丸以善其后,调理月余,诸症消失,翌年随访未见复发。
   
  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疮与自身免疫有关。中医学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对于本病的治疗,关键是抗复发。本例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且伴有神疲、食少、便溏等症状,系因劳倦过度,起居失调致脾胃虚弱,清阳不升,阴火上乘,熏灼口舌而成。治宜“补其中而升其阳,苦寒以泻其火则愈矣”(《脾胃论》)。乃运用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之法。李时珍曰:“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故取升麻配伍诸药合用,全方甘温升补与苦寒清降并用,标本兼顾而重在治本,能使脾气健而清阳升,浊阴降而阴火清,则诸症乃愈。
   
  (编辑:一 坤)

  作者单位:430079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