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奕紫- 心賦十法解說 ![]() 01. 穩柱方平, 02. 神氣四穎, 03. 曲道手圓, 04. 盤根遞旋, 05. 陰陽互傳, 06. 拉推引撐, 07. 息風相跟, 08. 拿丹運轉, 09. 識眼沾照, 10. 錯綜擬演。 01. 穩柱方平 三柱四平,柱則,身柱、左腳柱、右腳柱,無形中的三柱,四平則,左右肩角,左右胯角,腳則為點,在運行中時,此四角要保持,平秤不斜。柱穩,點就紮,柱晃柱搖顛覆必生,在邁步、移步、開步、收步時,如有的動作過度『提胯或臀部』不沉落,股盤亦斜翻跪膝,此都會影響下盤的穩健。離步上步時,隨時都要注意移柱的穩定性,清楚放柱與離柱的變化,有時柱合柱分,都在運行掌握之中,如預備勢到開步時,在未開步前,身腳柱為合居中一,要開左步時,一分二柱,身柱同貫入右柱,此時如何移動左柱的提移放點至移沉扎,左腳在左提移放點時,右腳以右欲旋下沉扎之對策,左腳要移沉時,雙柱此時如何雙貫移紮根入地,此時雙柱以明,在變時身中柱隨引隨走,也是不離,心柱的存在,由認清後到自然在確認否有達到以上的要求。柱可柱,柱可簧,心柱隨其變。 02. 神氣四穎 神氣之象為外放內收之意,就如伸縮之感,如氣球的放收之意,氣球無風氣吹入是無感,風氣一入內即產生放縮之感,球體均擴,風的脹出,出之邊,邊極端,球體皮是相對反往裡收肅的,風即放,皮及縮,相對頻率,由此延典印入心,整體意觀現象,球的氣以閉,此之均竄,練拳的時後亦同因素,何鎖何入神氣鼓蕩之說,氣宜內斂,然滾反脹外,只是在變化中有同時不同時的圈道運行角度,應在身即是有全開全收,左收右放,右收左放,前收後放,後收前放,上收下放,下收上放,在收放之形意中都有球度的出入範圍空間變化脹縮之中。基本放意有四穎,由手臂去找到具體的四穎之氣,得到以此的境界,印傳入身腳,達至全周身的感應,如何去拿捏出的頻率,出則代表有,有則為陽,裡則為陰,陽比陰多,何確陽,何認陰。在動的在靜的都不離開,動之成定位的靜,靜態的端氣由動而生。似如以引生球的氣壓消長之變,應入在整體的周身,切入迎送之機,如例以臂道的局部為說,單手右正面動纏為說,動則由外向內合,臂端的陽線此時是迎內…此行順纏時陽臂面旋貫入陰面傳到陽線端此是為迎,此像機左陽右陰,在由內而外開向,臂端的陽線此時是外送…此為逆纏時陰臂面旋貫入陽面傳到陽線端此是外送,此像機左陰右陽。靜則以懶扎衣為說的臂象,從動到靜的姿架,手臂中的四穎氣,下垂向、橫開向、貫直向、領上向,在動旋時即領即沉掛中,在靜的更知四氣之穎,傳達無脫無止無軟無漏,里中的垂一、橫二、貫三、領四,由背身的大椎點左右鎖骨延伸,至肩大臂處至肘小臂至腕至掌的延通,直的四處引點做到後,在探橫向的微度即成外陽內陰之機,此直、橫以探察,在注意下垂向,如在探下垂,前的直橫否丟之,三機氣向以成,在探上領之機,此能在伸臂出即能隨定,那此功夫就是印心入膚的階段了。 03. 曲道手圓 太極之道為陰陽路線,腳盤、身盤能現示曲線道路線,手盤隨腳盤、身盤曲線道而靈敏,靈敏感應,感應入圈,手盤是圈無曲,與腳盤、身盤不同道象,弧應同之。腳盤的踝、膝、胯,身盤的腰、臀、胸、肩、頸,具體有S 的回環路線,而手盤是周圈線道路。即知各盤道的路線,如何去相搭組合圓滿路線,區分左右道為二,根中梢為三,以腳盤是根,身盤為中,梢盤為手,以主根為引帶,就是左右道根,以此對調左右道的根中梢變化,先從陽弧的環節著入,左右上中下共銜接六環弧,六環弧為行一周,此中的環弧在運作中不離開第六種方法拉推引撐,此為周身大六環弧線。經以知陽弧的練習成功,在自然中去確認陰弧的趨向變化,此時就完成曲道手靈之機。 手盤的根中梢,肩、肘、腕。手盤的陰陽,以手掌心面為準,掌心內面臂絡為陰臂面,膚色較深的臂絡為陽面,以小指邊緣臂端線為陽線,以大母指邊緣臂端線為陰線,舉例在正道圈與反道圈的不同時圈道,都是貫入行陽線的,在做雀地龍里、踢二起裡、新架的指襠捶時雙手都是貫入雙陰線,在玉女穿梭的雙震腳時雙手先行下陽線領雙陰線,還有同時陰陽線的組合右蹬一跟轉斬手時右手陽左手陰瞬間快速切入。 練習之中亦要熟悉下盤的起絞點,就是水泉穴位置,與崑崙穴的銜接運作對應,移位轉換時,到那裡是陰,到那裡是陽都很清楚。 手盤的陰陽傳,順纏道時由陽旋貫入陰,逆纏道時由陰旋貫入陽,掌盤臂道互相應,順纏的根以盡,梢未盡,引從逆纏根化順纏的梢,逆纏的根以盡,梢未盡,引從順纏根化順纏的梢,根與梢的對調,為之跟替。手盤以做到跟替行為,即是手圓無缺,手以應之,周身道亦同如此。(此論手雖圈無曲,之後隨應而曲道,正道圈不可曲,反道圈曲則明)。 04. 盤根遞旋 腳盤為根,身盤為中,手盤為梢。『道者』左右之道,腳身盤的左道是逆旋轉,腳身盤的右道是順旋轉。體系左右道合一,為成小宇宙,左道中亦有陽中有陰,右道中也有陰中有陽,內係為陰,外係為陽,陽行時之大,陰走時之小。腳身盤之應,應入曲線圖像,手盤隨腳身之應,應圈中弧道來回,道中不同,腳盤、身盤是來回平形八字道,手盤是隨應底盤曲線道的行週圈。盤根遞旋,工具為用點面線傳遞,在盤根旋轉時是為陰陽升降開合,例如從水泉穴起為陽的延生點至崑崙穴,由崑崙穴處在環繞入水泉穴此程為陰,陰則同時往下降迴向內注入另道,陽則同時往外上升,即在『根、中』盤,左右道開合來回升降變化。昇陽時,意氣由內而外行,降陰時,意氣由外而內行。 前腳掌為沾點,轉動為引,面為肌面,如行陰變走陽時,以內面積傳導出外,由內側腳掌、小腿、大腿、腹面、胸面,如行陽變走陰時,以外面積傳導往內,由外側腳掌、小腿、大腿、后腰、背面,瞬間注入另道內側,在銜接陽的開始。此階段裡亦先聽曲線道的變化,曲線道有三種歸向,平橫曲線道、升降曲線道、立體曲線道。曲線道平行上銜接的升降傳入立體,旋入旋出。此段章從陽的開始學習著手,已懂得陽的歸程,在進入陰的路線。陽的路線較緊密,陰的路線為虛疏。進入平行的對纏練習左右踝、左右膝、左右胯、左右腰一層一層的平弧線練好,就是在練左右踝平對纏,左右膝平對纏,左右胯平對纏,左右腰平對纏,左右道以此八小弧線作為準則標示,以練習各局部的平行內八字導圈熟悉後,在練錯綜導線法,如例為從左踝弧線銜接膝弧線,在銜接胯弧線,在銜接腰弧線,在銜接右道左踝弧線銜接膝弧線,胯弧線,腰弧線,由此歸程往來運行,細聽環節,結合傳序軌蹟之道,以上論述的是由左右平行纏絲,在進入升降纏絲練習,此已熟了在結合手盤的立體纏,即回入反應,應入身架盤,即可操做立體滾繞。拳經本論有九曲球之說,為身中共有十八個球體,為左右道共合形成的九曲球,在下盤則是踝膝胯,中盤腰胸頸,手盤肩肘腕。 05. 陰陽互傳 運作之中有時陰帶陽,有時陽帶陰。腳身盤的運作為陽帶陰走,陰隨陽走。為行走陽時往外上升,行走陰時往里內降,降的隨升起,一起一落,升外為主,降落是瞬間,是注入。在運作的結構手盤的拉意為陽,身盤的推意為陰,拉在前,推在後,以拉為主,以推隨應。開放為陽,里合為陰,單道的根中梢,雙道的根中梢,去回往來開合之中,單道則亦是跟替中,雙單道則亦是配對在行中,單裡的根盡梢未到,另轉道的根在隨化此端的梢,傳帶隨梢弧圓滿,整體的出入亦是相貫來回完整,都無脫軌線,單道中即是覺相絞,成有雙頻之機,在單道已確認有此之應,由知單中的對調相引,整體架構如同之因,句法中說的陰帶陽,陽帶陰,陰傳陽,陽傳陰,陽面穿陰,陰面穿陽,隨弧度相引註入註出,消與長很詳細里中的變化情況,單頻的練習在由陰走陽的時候裡虛外熱,由陽走陰時外涼裡溫,雙頻練習在靜態中找,會了在動態時就是產生擠壓的頻率,就是陰擠陽,陽擠陰,相擠之中,未全出隨化隨入的移進氣,為餘氣也,套圈中的陰陽相沾無脫,此是論蓄運中,要用時角度入中,發則時內陰外陽,既已瞬間出如何接 陽化陰回入,緩與速都離不開陰陽的變化互傳之機。 手掌中指的外端與腳掌中指的下端,此兩點是相遷就的上下點端,一端是最梢的點,一端是最根的點,此點無明線弧即漏不應,此點如易卦的初爻與上爻之況,一分為兩路線,一處固定虛領頂頭點的相應,由此判斷上爻如頭頂手端,初爻如腳底之端,二三四五爻都在變只初爻上爻都不影響,所知二三四與三四五互變,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里中來回相變化,只端在當機運行中無陰陽面的行為。 06. 拉推引撐 動則之中,拉則之推。推則之撐,撐則之引,意分銜續相應,前拉後推,相應組合,推撐是出的組合為用,比率中拉與推隨迎送相跟,不離開的拉推引撐,拉如引,推如放,拉中為捋,推中生掤,運行外時前拉後是送,運行內時前拉後是迎,推則隨根中梢催出,一浪催向一浪,環環之中表緣似如拉線,實體隨向面而推入中,入中則是球道曲線中軸,如是以拉為主內亦空,如是以推為主外亦空,如無撐勁拉推之中亦空蕩,運行之中不離撐勁的消長變化,拉與推中比輕之沉。 07. 息風相跟 以息為主,以風為輔,息風相配,息為意識之氣,風為呼吸之氣,兩種的氣分為息是內氣,風是外氣,內氣能深長,外氣只淺限。息中之陰陽氣,行陰氣時柔和寒涼,行陽氣時緊實溫屏,是在毛肌膚骨臟腑中,表裡出入變化,至外與空氣相互乎應,風的呼吸是胸腔、腹腔、鼻腔、口腔為具體的用到有呼與吸的一般人能做到,在練太極功夫是以取用腹腔與鼻腔運作,以小腹做為總機源,傳達鼻腔為要。在息風運作,做到不及不過,息多即僵,風多息滅,息少空丟,風少不應,轉換之間要相隨,消長之氣,往來迎送,配至相宜。運行之中所以在意不氣,不是說風的呼吸氣,是在言息意的氣,氣養則為宜,在行運中則滯。 靜的樁即能綿長深遠練習,動的樁有限的,如在進與落下沉靜的時候為長呼氣之機,如在初學者,先按照前說的四均氣運用,才不會運行中產生滯氣現象,進的時候呼,落時吸,序下沉靜時為呼,此下沉靜就是空的階段,此說為攬扎衣、單邊最後的動作情況,靜樁裡的息風運作,有分練短波頻率、中波頻率、長波頻率、無止境波頻率、控定屏障頻率,中長波頻率即能配合風的相應出入,其它的頻率為用自然呼吸,較深說為無意識呼吸法,相應調濟。 容易記的呼吸方法,腳道為吸,身道為經,手道為呼,左右上下前後隨著此法演變,掌握呼吸何時出,何時入的要領,在套路中就易上手,明確又清晰,長期以後也不會丟忘。配合手的同道與不同道運變,分與合之間的變通。左道在進左道的情況,右道在進右道的序延,同樣達道以根為要,在適應其圈之變,何時變何時回,掌握之中,都依依百順,如意如風引達上乘。 08. 拿丹運轉 全程架構已熟,反入腹中求,為拿丹球,運轉之向,腳盤、身盤,原本的橫向,經手盤的結合,具體找到了立體球,同應纏繞線面,以丹球為主,環轉趨變,丹也由根盤生的相序,手盤由丹貫的傳序,有時丹反串腳盤之用,所以腳盤有時變根,有時變梢,如在蹬跟、拍腳、移步時。手盤也是,如玉女穿梭用了身則就會起跳不順,用手領之,就能順利跳起。丹轉運程有左右、前後、立體三種運作,配合其它的運作胸腰折迭、腹胯引點、使丹體道以來回均分之用,拿捏球道的出入開合變化,也可行二,行四的來迴路線,就是周道分二分四即可,如分二,行左右道,有時左道吸,有時可做呼,同樣在右道吸,有時可做呼。此類形是以向心何處走就以此為用,如以單邊變下個動作雲手為說,從右邊勾手變掌順纏往下捋合腹,此時是轉左腰重心不變,由根左底,由內而外往上昇陽,左手逆纏微橫向外掤勁,此時為右道吸貫入左道管,右丹體半虛象,左丹體半里飽和,換轉右腰為右道之運,移重心過右腳,右手外翻逆纏上掤,左手順纏下捋,此時為左道吸貫入右道管,左丹體半虛象,右丹體半里飽滿。 此分的二的結構,在四梢有時就是不能相應,雖然是呼吸能長一點,如果控制不好在吸的那一處會使丟的情況,就是在左右運作息氣時不斷,如果已斷了,在吸氣的這一方亦影響梢的傳達,在呼時是能同順應之氣,所以練分為二時要注意這方面的要求訓練。行四的來迴路線,為合丹時吸,開丹時呼,此運作比較正規,此兩種都要融入,如框架在內雖均,在均裡無變則向無依。接上的雲手之說,由從右移重心轉右道昇陽吸氣,剛好兩手形成相合時,右體丹往里合,就是左手行引右手行落。開丹時降陰呼氣,同時兩部份,一部份右道灌注左肌裡,一部份右道變陰貫入身趨向左手逆纏外開為進,右手為空。左右動作也是同樣的變化,此分四丹運,左右是能產生相應之機。丹體在吸時同往內收納氣,為陰道是由外往內行走,丹體在呼時,同系外放脹掤,不會此邊呼時有阻礙,那邊吸梢反或不傳。 09. 識眼沾照 拳走眼視隨著走,走得如捋,捋之環線面有存影,影之前之後,之前的過,之後的未,在之前之後時的對調之適機如何掌握視眼沾之,有時一部份意眼沾為定點,一部份隨肢身去,有時意眼同機,有時意眼不同道,眼意分合不定,看隨機應變,如說,起勢按掌後,轉金剛搗對的第一動作,意存即分為二,存在原分至左上掤同眼視左前方,在序下一動,轉右平捋右,由起勢最後的點,延拉至其轉右平捋右時才瞬間放掉,此是過的線面暗藏之機,未的為前一動機,過的是二層動機,轉右平捋右時眼注正前方,為正南為說,左前方為東南,此段是意沾眼走。由前掤起手往後捋、下捋、平列、前撩、上撩時,是眼沾意行走之機。單邊的第三動,提左腳意沾行眼,前一動二動意眼同機,餘存之內。 10. 錯綜擬演 在易卦中錯的意思為,就是把陰看為陽,把陽看為陰,是為假借之觀,如單象卦為說,乾象錯為坤,坤卦錯為乾,震卦錯為巽,巽卦錯為震,坎卦錯為離,離卦錯為坎,艮卦錯為兌,兌卦錯為艮。綜卦在整體的體卦,如澤地萃綜卦為地風升,地天泰綜卦天地否,山雷頤綜卦雷山小過,火水未濟綜卦水火即濟。錯綜其一為說,應在太極拳里為反打之意,為錯之說。綜是調移換位,換方而以,換方向與反打共之是同時綜錯之象。以熟在己身探擬延至到彼,在推手之中,兩人的感應彼此靈敏互動精準相通,此為錯綜之意。 由體的原點到達用的定點,他的正面到反面,下盤到上盤,內臟骨到外膚毛,這是對方本來的體準位,先假設觀到另面另處另點,就是先假設在對調的空間意識行為,具體實際運作方法,對立為說,以對方的人體身形上,意觀把上處與下對調,此為『綜』也,把對方的身前身後或身內身外對引對調,此為『錯』也,同時意觀之象,在以真動配合,對調轉化,此為意先『錯綜』,結合形入趨動。意先觀『錯綜』為陰,真動為陽,此也是陰陽合論的結構之一。在『錯綜』時,是先『錯』或先『綜』,此也是問題所在,如果是先『錯』則拔根是弱,亦先入『綜』序『錯』為深遠也,此況即易產生根先拔翻,銜入『錯』,他心即晃即出,神即無所依存,勁就無能所依用。 如果兩人以懂的『錯綜』之法,在技巧上靈敏之中所依付的能量,那就要憑己身的運作功夫如何,勝之勝,時之有時也退也進,勿是當令即也! 運用在太極拳的體用,此理論為過去點與未來點,就是預定點到設定點的空間,似如穿梭時空的傾向。 ![]() 茹奕紫2010.06.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