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骨骨刺的治疗经验方

 玉人 2010-08-20
 

提要: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病、多发病,它的产生严重影响中老年正常行走,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一、跟骨骨刺是如何形成的?
其特征为患者不能落地行走,呈锥刺痛,由于不能正常行走活动,使中老年人其它疾病的产生随之增加,同时跟骨刺又是骨科治疗学上的疑难病。过去对本病认识一直认为是由于长途行走和长时间站立而引起的退行性变造成的。但这一理论对很多因骨质增生而产生的临床表现无法做出确切的解释。经过多年大量的临床实践与探索。运用生物学原理对很多骨质增生疾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证实了跟骨骨刺这一病理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人体"足部力的动态平衡失调"所致。造成跖长韧带。跖筋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点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与筋膜的纤维就会不断地被撕裂,与此同时人体自身就会通过代偿机制的保护作用,把大量钙与磷输送到被撕裂的韧带与筋膜的附着点处。以加强韧带和筋膜的附着点处不被拉伤或拉脱。久而久之这些大量聚集的钙质与磷会使韧带与筋膜附着点钙化骨化。从而产生足跟骨骨刺这一病理现象。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
二、跟骨骨刺的临床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1、是跟部疼痛,行路时压力加重后疼痛加剧。2、因局部疼痛,行路时足跟不敢着地,有踮脚现象。3、足跟部的拇指触压时,有时有压痛。跟骨骨刺跟骨
  诊断: 在详细体检后,跟骨骨刺的诊断一般较易确定,如有骨刺存在,压迫跟骨中央会产生疼痛。X光乃可以帮助确诊。
三、跟骨骨刺的治疗: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长了骨刺并不一定要开刀才能治好脚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围的滑囊发炎便能防治脚痛。常用的方法是可用针刀、理疗、针灸、按摩等方法治疗。
1.特色药物“太白草药”外敷散:
本品采用名贵太白山中草药,精工制成,采用外敷传统中医疗法,疗效显著,是一种消除跟骨骨刺疼痛的较好方法。在百度搜索<太白草药>
功效:活血化瘀.主治跟骨骨刺疼痛.
用法:取药品一包,加食用米醋20毫升,搅拌均匀,外敷于跟骨处,外面用塑料薄膜包裹。时间用2个小时后取下。不可多敷!一般3~5日后见效。
本药为外敷药,不可口服!!!
2.经验方:生乌头10克,细辛3克,冰片3克。三药合在一起研磨成细粉末,装入纱布袋内,垫在鞋后跟处,每周调换一次。在外用药的同时,坚持每天早晚用米醋温热泡脚30分钟,可以起到协同发挥疗效的作用。一般可用米醋500克,温水1000克,倒入容器中搅和,浸没脚踝处。
四、跟骨骨刺的预防:
1)选择合适的鞋子:对年轻人来说,应尽量少穿或不穿跟过高的鞋子。因为高跟鞋增加了足的负担,使足底的跖腱膜趋于紧张,张力升高,容易诱发或促使“骨刺”的产生。对于中老人,应选择软底宽松的鞋子,减少足底与鞋子的磨擦。
2)使用厚软的鞋垫:厚软的鞋垫可缓冲足与鞋之间的摩擦,减轻疼痛。足跟有较明显的骨质增生者,为了减少疼痛,可将厚鞋垫部分挖空,使“骨刺”不与鞋底直接接触。
3)减少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如跳、跑等,是诱发足跟疼痛的因素。因此,不经常运动者,从事较剧烈的活动要循序渐进。
常做足的跖屈运动。跖屈是将足趾向足底方向活动,使足背皮肤紧张。典型的足跖屈是芭蕾舞演员用足尖站立的演出姿势。足跖屈时使跖腱膜放松,张力减小,可以缓解“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的损伤,有利于无菌性炎症的消退,从而预防和减轻疼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