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月咏怀的诗句

 与你同行2011 2010-08-2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多年里,因为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愫,所以爱与三五同道把酒谈天,也喜向壁独酌,忘却困顿和烦忧,求得短暂的安闲。
有了“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意蕴,层林尽染的时节,带上孩子到北郊的大山里造访燕北长城的遗迹,感受北国边塞的雄浑。
有了“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的境界,懂得并珍视那无须防范、心心相印的人间情谊。
还有“明月松间照”的清幽,“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明月落谁家”的怅然,“山月随人归”的自足,“玲珑望秋月”的少妇眼神,“垆边人似月”的游子情怀,“沧海月明珠有泪”、“夜吟应觉月光寒”那样一份亘古不变的孤独,以及“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那扑素而深沉的发问,那种“格物穷理”般的“终极思考”。诸般况味,诸种经验,宇宙、人生、历史,皆被那轮碧天明月一眼看穿了。
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中,圆圆明月,周而复始,如一面镜子映照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格、情调;弯弯新月,阴晴圆缺,像一颗颤动的心灵,人生冷暖、岁月留痕都寄寓其中;融融月华,天涯共此,似一缕生生不息、新新不已的诗魂,穿越历史风尘,朗照在一代代后人心头。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评点〗
《诗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之上。
《唐诗归》:钟(惺)云: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又云: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谭(元春)云: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
《唐诗别裁》:前半见人有变易,月明常在,江月不必待人,惟江流与月同无尽也。后半写思妇怅惘之情,曲折三致。题中五字安放自然,犹是王、杨、卢、骆之体。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值得大书特书的杰作,前人有孤篇修全唐的说法,闻一多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虽说都有点言过其实,但其中蕴涵的美的魅力却是世所共知的。如《唐诗别裁》所言,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开篇到“但见长江送流水”,写春江月夜的美景,并由此引发茫茫宇宙与渺渺人生的哲学思考——美景易引发人们对赏心乐事(即现世幸福)的追求,而追求幸福又易引起人们对永恒的探问(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常表现为“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的愿望,即希望幸福永驻的意思),但永恒又似乎是一个永远也破解不了的谜,于是便生出淡淡的哀愁(“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种淡淡的哀愁被置于广袤的宇宙时空之中,又伴随着对宇宙起源和人的起源的扣问,因此具有哲学意义。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诗的结束,具体描写一个年轻女性对离别亲人的思念,对团聚幸福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本来事属平常,但因为前面有一层关于宇宙人生的探问思考,平常的情感也变得不平常了:人生有限,宇宙无穷,因此对幸福应该更加珍惜。换言之,诗歌将青春、爱情这一主题置于宇宙人生的大背景中,因此也就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内涵。闻一多曾用“夐绝的宇宙意识”来揭示这首诗的主题。我觉得准确的概括是:融入了夐(xīong)绝宇宙意识的青春爱情主题。与前三首诗有所不同,《春江花月夜》有哀愁而无悲伤,更无悲凉,“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作结,充满了对人生美好的无限期待。

李白的《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对酒当歌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评点〗
朱熹云:按此诗明白简易,辞指清亮,飘然无所拘滞。时白在长安,故人贾淳相与对月把酒,令白作诗以问月,故多问之之辞。想其一停杯而诗辄就,遂为古今绝唱。说者谓其神就,夫神就者,天才也。太白果天才者欤!
《汇编唐诗十解》:收敛豪气,信笔写成,取其雅淡可矣。
《唐诗选评》:于古今为创调。乃歌行,必以此为质,然后得施其裁制。
《李太白诗醇》:奇想自天外来。(“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圆活自在,可谓笔端有舌矣。
问月比起感叹古今盛衰和花开花落来,意义则又有不同。古今盛衰是历史时空,花开花落是自然时空,而问月之始末、来去则是宇宙时空。《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即展开了这一宇宙时空。对天发问源自屈原《天问》,问月即是问天,表现了人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的关注和探问。但李白《把酒问月》与《天问》不同,李白的问题有三个:1)青天有月来几时?2)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3)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第一个问题与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属于同一性质;第二个问题则对月亮运行的“出”、“没”现象感到疑惑不解;第三个问题更是前无古人的奇思妙想,将人性、生命的关怀投射到月宫上,投射到永恒、不死的神仙(嫦娥)身上。另外与苏轼“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相比,李白对未知的世界并无一丝退缩、恐惧。结句“唯愿对酒当歌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与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趣略同,却又小有所别:李知人不可能长久,故只希望月光照金樽,让片刻的人生有一个永恒的光芒;苏但愿人长久,是美好的希望和祝愿,千里婵娟,显然是由己及人,表达了一种普遍的人生之爱。
卅一、声声慢
·苏堤春晓
夜色茫茫,
路上人稀,
一轮明月如镜。
分手只有一人,
泪眼相送。
一阵清风吹来,
杨柳梢,
随风飘动。
泪未干,
人已去,
可叹一歌未竟。

回首往事如梦,
愿天下,
从此不闻哭恸。
明年今日,
飞来金龙玉凤。
故地重游时候,
互击掌,
作歌相庆。
泪莫纵,
一曲更比一曲重。


参考资料: 《诗词三百首》,作者:白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李白写了很多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解:
这是一首最为著名的中秋词,上片以设问句陡然领起,在追问神秘之月中,引出"乘风归去"与在人间的心理上的矛盾斗争,在对矛盾双方的取舍中,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的爱恋。下片过片转写月光,在月光随着时间变换的移动中,逗出无眠之人,又由无眠之人对中秋圆月的质问中,抖出离别情思,但笔到而意转,遂借月之圆缺的"物理"排解人之离合的情理,最后以由衷的美好祝愿收结全篇,表达了作者超逸旷达的情怀

木兰花慢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 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简析】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词篇。作者在小序中明白提示,这首词有两个特点:一是构思与前人不同,"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而这首却写的是月亮西沉以后的情景;二是自觉地学习屈原,运"用《天问》体"形式。
咏月,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仅以唐宋诗词而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月"为线索,组织全篇,提出了某些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把酒问月》:"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quot;看,这些不同的诗词都在向"天"提问,故此也都与屈原的《天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首《木兰花慢》实际上是继上述诸诗词之后,在歌咏明月这一题材上的新的发展。其特点可归纳为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构思有新意。作者不写待月,而是从月亮落去之后起笔,并由此展开想象的翅翼,一会儿飞向广阔的太空,一会儿沉入深幽的海底。最令人惊异的是,生活在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在作者心目中还有了西半球("那边"、"别有人 间"),当我们这里月亮西沉后,那边才看见月亮东升?quot;光景东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禁不住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 理,……可谓神悟。"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二是巧妙安排神话传说。词中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集中起来,经过选择、加以编排,使之成为统一整体,创造出带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形象。词中神话的安排主要按三个焦点加以集中:一是人间("是别有人间…")二是天外("是天外,空汗漫");三是海底("谓经海底问无由")。三是全篇设问。词是学《天问》,故保留《天问》形式上的特点,但因词的字句可长可短,所以节奏上比《天问》更加生动活泼。
本篇是辛词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