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思路

 妙依 2010-08-22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朱盛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思路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思路

                    ——如何解答结构、思路类题目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朱盛〕

文章的结构即文章的基本框架,思路即写作时作者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叶圣陶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中考课外阅读的文段一定是好文章或好文章节选,所以“这条路”一定也是清晰的。再加上参加中考的学生只是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中考课外阅读的文段并不复杂。这体现在所选文段一般只是粗浅的或规范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而非文学作品;篇幅不长,结构完整,思路相对比较明晰,中心往往指向明确,便于学生提取相关信息。

如何引导学生读懂一篇文章固然要联系诸多的要素,但我们要特别注意思路的整理,因为文章中的人、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写文章时,作者用语言这个“蜜”将这些有紧密内在联系的内容粘合在一起,这内在联系就是作者的思路。我们在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阅读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从而更好地把握主旨,领悟中心。

近年的中考题中经常会有这类型的题,示例如下。

106年北京市17题:阅读选文⑥—⑨段,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刘备自律的名言

3

1

                             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怎样做到“慎独”   

2

                                       爱因斯坦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

 

                                       吴阶平年老时还不忘反思自己

206年临汾市第8题:梳理作者写作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父亲摸黑砍柴                                           

 

306年陕西省第8题:请写出本文的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

以上均属于结构、思路类题目。本篇重点探讨的是如何解答课外阅读文段中结构、思路类题目。

 

一、粗读文章,判断文体

阅读的第一步是整体把握,这是细部推敲的基础。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应通读一遍,粗知大概,把握文章的内容。通读一遍,主要要注意这么几点:文章的标题是什么?文章主要讲了什么问题,或者说写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事物或事理?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为什么目的而写的?文章说了几层意思?这几层意思是怎样的关系?

 

 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文章开头结尾的点题句、主旨句、升华句,段落的中心句和总结句,记叙类文章的议论抒情句,议论性文章中的论点和结论。

在通读的时候,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边读边勾画、圈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画下来,在文章上留下一点痕迹,这样才有利于下一步的局部品味。
   
当然,在第一遍阅读时没有必要花过多的时间进行推敲,因为时间有限,最主要的目的是初步判断文体。

 

二、借助文体知识把握作品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活动过程,不同体裁的文章其思路遵循着不同的规律。所以理清文章的思路,应从不同的体裁入手。

 

1.记叙文

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它把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连贯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记叙文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它一步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到全篇的思想内容。

以写人记事写景为主的记叙文,要根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展的关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根据题材内容,理清文章线索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以写事为主的文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②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③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2议论文

在把握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是怎样把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这就要理解文章的结构。一般说来,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其他各种各样的结构,是从这两种结构中派生的。

比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则逐层论述。课文先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接着引申“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既然不满足于一个答案,需要寻求其他答案,那么怎样寻找呢?课文于是顺理成章地提出“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的要素。最后得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的结论。

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第一段就提出“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又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这是典型的横式结构。

抓住议论文结构特点对于把握作品的思路意义重大。

 

3说明文

介绍事物或事理,自然有个先后顺序问题,要言之有序,合乎事理。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与记叙的时间顺序很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而采用什么顺序,主意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要了解事物的发展进程和变化规律,明确顺序与结构的关系,注意顺序的标志,分析顺序的特点及其意义,进而理清说明脉络。

 

三、借助结构规律把握作品思路

段落结构常有的形式有:总分、并列、承接、递进、对照、转折、因果等。但作为中考的测试往往不会太复杂,一般停留在以下三种写作思路:

1、总分式

总分式实际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这三种形式。如冰心的《谈生命》开头仅一句话作为全文的领起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然后把生命分别比作是“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过程,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最后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采用这种总分总式的结构就显得思路很清晰。

2、并列式

其思维方式是平行关系扩展,段与段之间表现为横向关系,内容一般是谈几个方面的问题或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如《春》中绘春部分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及人们的迎春图这五幅图画,从逻辑上构成并列关系。

 3、层进式

这种方式表现为上下文之间相互衔接、向前推进,思维形式是纵向延伸;事情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抓住了三个发展阶段,“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捕捉住此阶段与彼阶段的转换处,就能较好地整理出这类文章的思路。

   总之,要了解文章的思路,还要领会文章结构的安排,这是作者思路的具体指归,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 借助标志词、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思路

理清思路的途径较多,在解答结构、思路类题目时还应特别注意到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的划分、首尾段的安排以及重要字词句、标题的提示作用等等,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此外,不仅如此、因此、总之等,中心句、过渡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等,都有助于我们把握作品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