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匠”比“艺术家”更能证明历史

 云中公子 2010-08-22

 

 

大窑辉煌海内外  小憩始于草鞋间

 

章村根,河南汝州人(一说处州人),年少时随家父好友苏宣(资料不详)学制器手艺,仁宗时期,已成为瓷器制造的集大成者,首创我国最著名的瓷窑——汝窑。所生二子,老大章生一,老二章生二,分别为哥窑和定窑创始人。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战乱纷繁,北宋王朝仓惶南迁。为避战祸,章村根带着汝窑的制瓷秘方,举家避难到了浙江龙泉城南琉华山下的大窑村。与当地原有瓷窑人家整合,创建了史上最著名的龙泉窑。

妙品大师:

“工匠”比“艺术家”更能证明历史

民间传说给了我们许多深情的想象,同时,民间又给了我们的正史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有时,我们更相信纯朴的民间传说,而不信任被历史政客们按自己的意图将史实篡来改去,删得面目全非。很多时候,不靠民间传说,所谓的正史里就不可能出现“焚书坑儒”、“湖广填四川”等等这些时过五六百年才被正史确认的传说了。在人物方面,我国先从民间传说后定为正史的人物就多得不计其数了,如蚕丛氏、鲁班、杜康等等。

想起历代各“家”们,书法刚完就下名,绘画收笔就落款,诗文没作就先写姓。而我们的很多陶器、瓷器、木器、石器制作大师们却没有机会这么做,可谁又敢说他们的作品就不算艺术品呢?谁又敢说他们的艺术修养就不如那些“家”而只称匠呢?这让我想起了自私的“家”们,包括我在内。如果一切历史都是靠书法绘画文学就能证明的话,那我还真觉得这些“家”们太可怜了。因为,当今中国(包括世界),所有对历史的真实推论都是靠“器”来证明的,而非靠“家”来证明的。器是什么?相信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话了。要不然我们的考古专家们,也不会天天想办法去挖别人的祖坟了。然而,历史只给了器的作者“工匠”二字。可见这个世界有多好玩儿。

本篇文章出现的人物是——章村根,他是在任何正史里都不见踪迹的人物。

“工匠”比“艺术家”更能证明历史

十年前,我在成都城南的一处空地上见那里摆了成千上万的瓷器品,销售商人大多来自江西、浙江两地。我上前选了一些精美的小件来把玩,几乎六成以上的商人都会对我讲他的产品是按章村根手法烧制的。我听得云里雾里,这老章到底是谁?一问才知道,这老章是他们做瓷器活的老祖先。在他们眼里,可以不知道前三皇后五帝是谁,也可以不知道唐宋元明清是怎么生起的,但不可以不知道祖师爷章村根。可我多少还算是读史的人啊,怎么就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位人物呢?。

回到家放好瓷品,忙去寻找瓷器收藏朋友,我话题刚一出口,朋友就笑得前仰后合。最后说:也只有你这种人才去相信正史,收藏界可不,我们对历史正史和历史民间分为五五开。如果哪位收藏家真不信民间,那他的收藏的作品就值得怀疑。

这一天,应该是我这名认正史死理之人改变阅读取向的重要日子,开始将民间作品和人物进行探索。最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物是真实可信的,这类人物大多出现在我国历代生产生活资料的制造行业里。而白娘子、牛郎、织女、孟姜女这些人物则是完全的虚构人物。

就章村根而言,他的真实性我在本文里不作过多说明,相关后来的史实里有一点点踪迹可寻,那就是“宋仁宗时期,茶道大行天下,相应瓷器应运而生,各种生活及玩器多有人寻,瓷品质量要求之高,章村根对瓷器的研发代表了当时的顶尖水平。是宋代瓷器制造的集大成者,一生精于制作和研究瓷器,汝窑创始人,其作品主要供给皇室和儒、道、佛志士。“晚年好茶独饮,两子各撑一方瓷窑(哥窑、定窑)”载民国刘大杰《宋人散札》。还有明代嘉靖年的上海人陆深所著《春风堂随笔》载:“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大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有关章村根及其二子的记录还有一块石碑在今天的龙泉窑遗址附近的一座庙里,上面的字已不清晰,难以识出,但龙泉地区的烧窑人都奉章家三父子为窑神,开窑时必去拜祭。每年正月,当地的木偶戏团还会走乡串户演出章家父子的故事。

“工匠”比“艺术家”更能证明历史

茶,不是独立载于世的,它必须要有相应的助阵物,那必然是茶水和茶具。我国早期茶具几乎全是白、青瓷类,章村根作为一代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为我国茶品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相信他有如他的后世子孙相信他一样,只有纯朴的百姓才能代代相传纯朴的人物,这与那些比黑社会还要万恶的历代政治王朝下篡改的“正史”,来得更亲切,更真实得多。

特别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为寻找汝官窑遗址,曾在汝州市、联郏县、鲁山、宝丰、宜阳、新安等10多个县市,发现多处窑址,均属于民窑系统。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窑址附近盛产玛瑙石,是汝窑特殊色泽的釉料。所烧青瓷,色泽莹润,并有美丽的开片。宋哲宗元祐年间,在青岭镇设巡检司,专管坑治。试掘中,出土20多件宫廷御用汝瓷,有鹅颈瓶、折肩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盂、茶壶、茶盘托、茶器盖、酒壶、行军瓶等。这一考古新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之魁的汝窑遗址,也为民间传说中的章村根找到了他成为一代宗师的位置。

作品介绍

《汝窑》、《龙泉窑》……

“工匠”比“艺术家”更能证明历史

汝窑: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故名汝窑。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冠,它与钧、官、哥、定窑齐名,有“汝窑为魁”之誉。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宋代三任帝王均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制,但鲜有乱真者。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另一部分。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该窑影响,属耀州窑系。( 临汝窑:即汝窑)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故名龙泉窑。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五代,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800年的烧瓷史。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有碗、盘、杯、壶、瓶、罐等,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蓖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

“工匠”比“艺术家”更能证明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