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有七德 【转载】

 若水无忧 2010-08-22
历览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古圣先贤对水多有论述。老子“上善若水”箴言警世;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洞观仁、智之形;唐太宗李世民授以李治“水能载舟、亦能履舟”治国安邦之道等等。可见凡大仁、大智者皆对水之品行研涉精深,汲取其理,独善其身,圣贤明君皆能纲举目张水之德,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水---生命之源,广泽万物,因有所济无所求而一直令笔者敬仰,年少时,尊师常言“水滴石穿”以励志,浅尝其义以为有志者事竟成,及至而立之年,经历尘事是非,再思水之品行,涤荡心灵,感慨颇多,常抑在心,不吐不快。观水之品行,集七德于一身:水润万物而不与所争,此之为谦;湍流不息,奔涌向前,此之为勤;流必向下,虽百丈而不惧,此之为勇;浅流不息,渊而不测,此之为度;量见多少,不用削刮,此之为直;无微不至,探问求隙,此之为察;源发必自西,万折入东海,此之为志。举七德于一身,俯仰天下万类,概无一物所及,故能江河奔涌涉其远,沧海浩翰成其大。君子应以“水德”树人,余生当以“君子如水”为处世之要、修性之方,方能视观通达、远离纷扰。
    水之谦: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对水之谦德概述备至。济芸芸苍生,泽天下万类,却“善处下,而不争”。而水“无所不容,无所不载,无所不驻,无所不润。无常形而无形不具,无常色而无色不备。居低谷而凌伟岸,守柔弱而克刚强。其始也涓涓,方成气吞千里之势;其逸也渺渺,终就化育万物之功。”君子应怀此谦德,持真知而不作计谋,执灼见而不务宣泄,得达势而不逐功利,掌大器而不肆显荣。水之谦,始自恩德厚重而施不求报,贵在功高至伟却处境居下。君子自当谦——如水。
    水之勤: 清经学家李文炤所著《恒斋文集》有云: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尚书》中也有“天道酬勤”的论述。勤为百业功成之基石,但言者易、致者难,一时之勤可为,一生之勤难以持恒,好逸恶劳乃人之常性,故邵雍例举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力证“勤”之精要。唯涓涓河水,湍流不息,不恋春花,不眷夏媚,不挽秋红、不惧冬寒。或为小溪浅曲低唱,或入江河虎啸龙吟,衔沙嚼石,浪叩长空,朝奔夕涌,旷野嘶鸣,一泻千里,直入沧海。君子当勤——如水。
    水之勇:南宋周公谨在《观潮》中状钱江潮水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而瀑布悬临绝壁,渺渺之水汇聚成众,奔涌而下呼啸涧中,气势磅礴声震穹宇,飞沫反涌烟雾凌空。李白诗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佳句传唱千古,其境何等雄壮。此二者为水之雄,水之勇。瞻水之静,倒映七彩,静影沉璧,掠形载物;观水之勇,经天纬地,气势恢弘,势极雄历。上行穹庐,收日月之灵光;下游龙泉,邀经纬之浩气。君子遇事应如瀑布之水,临事果决,当机立断;行事应如钱江之潮,气势磅礴,义无返顾。君子自当勇——如水。
    水之度:度,也含容之意。海之有容,博而为大,百川归注,经流千古,未见满溢。观黄河泥沙俱下,杂许相陈,而容者沉浊扬清,内敛自静,呈以碧蓝;视长江亘古奔流,骇浪涛天,而度者不见止满,怀尔于胸,俞发豪雄。此之度、此之容令人叹为观止,愧然弗如。汉高祖刘邦,武不及韩信,文不如张良、萧何,却能屠戮项军,逼死一代枭雄西楚霸王于乌江之上,终成霸业,皆因有度;楚庄王灭烛绝缨,宽厚仁爱,不拘小节,唐狡勇担前锋,拼死力敌,终使楚庄王问鼎中原,皆因有容。视此两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水之度贵在有容乃大,净平之下至深而不张于表外,内敛,厚重,仁德。君子自当度——如水。
     水之直:直,率直,不曲枉。古人有云:“所谓直者,义必公正”《韩非子•解老》。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示人以公;杯中盛水,水满则溢,呈以杯形,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即是正。正其形,验其实,量其效。不多一滴虚假以修饰,不会空余一丝余地可堪遗漏,叙形说物真实全面。《荀子•修身》有云:“是谓是,非谓非曰直”。此言通透水之直德,正似君子之直,别于小人之晦。小人欺隐,违心趋附,贪多务得,给人以虚假表象;君子则率真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信守不渝,赤诚相待。水之直贵在表述真实,贵在率性正直,诚实坦白。君子自当直——如水。
     水之察:察,洞幽察微。水无孔不入,探求问隙,去惑存正,去伪存真,考物必亲身躬历,虚实了如指掌,水的这种特性,有明察的喻理。尤可见,上察,则升腾云霜雾雨游历四时之变;下察,则遁穴求隙经络地藏之华。察其小,则泉溪如织,缕缕纵横笼盖四野;察其大,则江河如练,条条经纬图画四方。体察细致入微,故能无微不至,无所不适,无所不宜。此之察合乎天道,随物随形,自然而然。《莊子•天下篇》“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由水及人,善察人者智,善察己者明,可见察为君子睿智之必要,君子自当察——如水。
     水之志:“志者,心之所之也”《 說文》。水之志在于壁立千仞不能使其变色,千壑纵横不能阻其归路,万千景致不能使其留意,冬春夏秋不能使其变节。始而涓涓,聚于溪流,交于江河,汇于沧海,愈挫愈坚,愈挫愈锐,万折终不改其志。孔子曰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则儒道流芳,馨盛百世,彪炳千古;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朝乾夕惕,学有所成,官拜郎中,爵居迁博士;司马光警枕励志,孜孜以求,夙兴夜寐,学贯古今,著《资治通鉴》以警策千古。《荀子》有云:“笃志而体,君子也”。故君子自当志——如水。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之文化博大精深,水之内涵广茂深邃。以上所述仅为其一隅,不足概全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胸存水之义德,君子安不能醒世?安不能立世?
     水存于天地之中,适时而生,变化多端。弥而为雾,黛舞妙漫,萦绕峰巅;飘而为云,翩翩出巧,异呈万象。 春来水化甘露,苞芽浸润,生机盎然;夏至水为沥雨,泽被千野,草木繁盛;秋近水逞寒霜,叶始涅磐,万紫千红;冬临水凝瑞雪,万籁箫寂,素裹纤尘。
     常思于水,常感于水,常悟于水,常得于水,以此修身修性,此生之乐矣
 
 
以下内容是转载: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