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张仲景(71!90)

 鐵桿中醫 2010-08-23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三十四。(即猪苓散是。)

猪苓(去皮,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去皮,半两)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三十五。(用前第三十四方。)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方三十六。

茯苓(二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三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三十七。(用前第三十四方。)

75.未持脉时,病患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方三十八。

栀子豉汤方∶

栀子(擘,十四个) 香豉(绵裹,四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擘,十四个) 甘草(炙,二两) 香豉(绵裹,四合)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擘,十四个) 生姜(五两) 香豉(绵裹,四合)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方三十九。(用上初方。)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方四十。(用上初方。)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方四十一。

栀子(擘,十四个) 浓朴(炙,去皮,四两) 枳实(水浸,炙令黄,四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四十二。栀子(擘,十四个)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81.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方四十三。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 (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

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方四十四。(方本阙。)

89.病患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一作逆。)

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