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精英如何搞关系:开放你的关系网

 miyasa 2010-08-24

  看精英如何搞关系:开放你的关系网

  看他们如何搞关系:开放你的关系网俞敏洪的“同学经济”:新名词,老方法我希望找合作者,结果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俞敏洪俞敏洪开创新东方之后,就开始网罗人才,当时,他的人脉一定没有当下这么广泛,但是,他需要合作者,怎么办?俞敏洪想到了自己的同学。实际上,同学是俞敏洪很重要的一笔财富。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俞敏洪一直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他从小就热爱劳动,希望通过勤奋的劳动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到了北大以后他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是四年。俞敏洪所在的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而且,俞敏洪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他打水习惯了,最后甚至有的时候他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俞敏洪从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在一起的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当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他想找合作者的时候,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他的那些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他生活的榜样。为了诱惑他们回来,俞敏洪还带了一大笔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心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了。后来同学们果然回来了,但是却给了俞敏洪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大家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经过在海外多年的打拼,这些海归身上都积聚起了巨大的能量。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俞敏洪笑言自己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回忆当年,俞敏洪都记得同学们当时所说的:“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这样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俞敏洪说,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他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他犯了错误而放过他。曾经,他还笑称自己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让自己有时候尴尬。但是,他真心地为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他感觉自己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也明显地进步了。俞敏洪说如果没有那批同学,到今天他可能还是个目光短浅的个体户,没有他们,新东方到今天还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是的,对于职场人来说,也同样如此,人脉是成就事业的很重要的保证,成功并不仅仅是你的成绩所决定的,最重要的是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在各种混乱的人际关系中,寻找机会的能力。但是,初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人脉网尚未建立,那么就试着开启你的同学资源吧,这也是一种能量。虽然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但机会来了,也不会有人排斥的。同学,也许这是一个潜在了无限能量的词语。当然,也不要整天忙着计算别人的利用价值,这样的功利心相当令人讨厌。你占过别人一次便宜,便再也占不到第二次,况且别人会把你的“功利心”传给每一个他认识的人。这样的人脉,就难以扩大和长久。兰小芬是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她平常不喜社交,好多同事聚会及同学聚会,她都以有事为由推掉了。后来单位搞竞争上岗,偶然的机会,她竟然竞聘上了。惊喜过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作为客户经理,单位要根据她管理的vip客户的新增量以及存量客户的存款量等系列指标来进行考核,也就是说客户越多,存款越多,业绩肯定就越好。可由于兰小芬以前生活圈子小,上任后的大半年时间,业绩都是倒数第一,一个偶然的机会,小芬的办公室来了一位客户来办理业务。他观察了小芬好长时间,终于引起了小芬的注意,过了几分钟,两个人终于同时认出了对方,原来他们是大学同学。小芬的这位同学发展得很顺利,自己开了个公司,正巧有一个同学会,于是就邀请小芬参加,正巧没事,小芬就去了。那晚的聚会上,小芬受到了热烈欢迎,知道小芬的烦恼后,同学们当即高举酒杯,表示有困难大家要相互帮助,并且承诺把存在其他银行的钱,都转存到小芬那儿去。小芬感动得说不出一句话,端着酒杯一饮而尽。从那以后,小芬的业绩开始突飞猛进,短短半年里,从倒第一变成第一,在她名下管理的vip客户就达几百人,存款新增更是过亿元,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她的同学。不怕被拒绝,用毅力敲开大门人生会遇到很多壁垒,如果躲避它们,你可能就失去了非常重要的机会。——唐骏谈到“搞关系”,得讲一讲“关系高手”唐骏的故事,那还是唐骏上学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当时的唐骏是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他非常想出国。但北邮的出国名额已经用完了。于是,唐骏就给北京的每个高校打电话,询问有没有剩余的出国名额。这样的行为在别人看来似乎是幼稚的,因为大部分的学校出国名额都是紧张的,但是唐骏没有放弃,他找来北京市高等院校招收研究生的所有招生手册,一页一页地翻看,寻找有公派出国的名额的学校。学校里的公用电话前总是排着长队,于是唐骏就跑到实习的半导体所里,用那里的电话给各个大学的研究生处打电话。大部分的时候,他听到的都是拒绝的回答,很多老师直接地告诉他自己学校的学生都不够用,肯定不能向外安排名额。但唐骏还是没有放弃,继续不停地打探,终于在第三天的下午,电话打到北京广播学院的时候,听到了电话另一端的老师说他们的出国名额没有用完。最终他用毅力,给自己换来了机会!

  这样的毅力,让我们看到了“搞关系”的实质,并不是对方一定要是熟人才可以办成事情,重要的是,你要有毅力,推开别人的大门。职场人同样如此,很多职场人士说工作压力大,做事不顺心,但这种工作压力大,其实并不一定与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不合群”导致的——他们在职场上缺乏交流和团队合作,不会搞关系,往往是孤军奋战,所以感觉心情郁闷。不会“搞关系”,就等于封锁了自己的资源宝库。缺乏和他人沟通的人,性格上会丧失热情与毅力。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希望别人主动接近自己,自己却不会主动与人交流。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时间一长,这一类型的人就会被他人遗弃,于是他们就会感到被孤立,心理压力就会增大,工作时也会力不从心。王苏在单位里被大家叫做“独行侠”。他沉默得像是一扇关闭的门,因为感觉自己“不怎么会说话”,于是,经常在集体活动的时候,表现冷淡,并感觉无聊。后来,他的部门来了个女孩子,叫李梅梅,这个女孩的性格非常热情,不多久就和同事打成一片了。有一天,李梅梅过生日,她邀请了众同事,在一家ktv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派对。因为来的同事很多,有的同事也带着朋友过来,现场十分热闹。就是那一次派对,让李梅梅又认识了很多朋友。还有一次,公司举办活动,王苏和李梅梅一起参加活动。有人对王苏打招呼的时候,王苏只是点头微笑一下,交换个名片,也有点矜持。而李梅梅的举动就非常热情了,她先主动递上名片,寒暄着,逗逗趣,赞美一下女士的外表,男士的风度,不一会儿,周围一帮人热热闹闹地聊了起来。当一拨人散去,李梅梅马上能加入下一个群体,人群嘈杂时,她就倾听,人群安静了,她会很直率地说:“我能认识一下诸位吗?”就这样,散场的时候,李梅梅手上有了厚厚的一沓名片,告别时,还和大家安排好下次约见。王苏问李梅梅:“你为什么总能成为焦点,而我总是被冷落呢?”李梅梅的回答让王苏大吃一惊:“被冷落?没有吧,是你自己冷落自己,只有你先重视自己,别人才会关注你。主动走到人群中,和别人说说话。要有毅力,不要因为对方的态度不积极就封闭自己,调整自己的状态,用自己感染别人,慢慢地自然就受欢迎了。”就这样,王苏被李梅梅的话点醒,他才意识到,不是别人不热情而是自己不主动。从办公室“独行侠”到好人缘,大家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除了努力工作以外,职场好人缘,也要靠自己的热情和主动去争取。其实很多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员工并不是不会“说话”,只是长期的封闭,使他们不了解别人的心理和情感,说起话来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就使他们很难与别人建立真正良好的人际关系,陷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而且他们过于敏感,过于防范,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没有人愿意与其交往,而只有一次又一次地用毅力来改变自己,尝试与别人沟通,才能最终改变自己的交际氛围。最打动人心的一道暗示:你对我很重要许多了不起的成功,其实都靠点点滴滴的细小努力积累而成,做人就是这些细小努力中最重要的部分。向上、感恩、关心——这三种性格是做人最需要具备的。如果一个人能力不错,性格又好,想不成功都很难。——唐骏唐骏是一个对于细节非常用心的人,无论作为一个员工还是管理层,他常从他人想不到的细节处用心,告诉别人,他对自己有多么重要,这样的打动是“润物细无声”的。让人只能竖起大拇指。唐骏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他在公司的电梯里遇见了工程师david,david身边的一个女孩看样子像是他的女朋友。于是,唐骏就主动地说:“david,最近你们工行的客户项目做得怎样了……”这个不经意的细节起到了一个绝佳的效果。第二天早上,唐骏的邮箱里收到了david的邮件,david说唐骏让他在女朋友面前很有面子,女朋友觉得连总裁都知道他的名字并且知道他在做什么,证明david在公司里很重要,也一定会有前途。邮件的最后说,女朋友对他的好感迅速增加了几十分,说以后一定要继续努力,不辜负期望……

  这个细节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因为它传递了一个让任何人都会感到幸福的信息。那就是感觉自己很重要。这样的事情很多,例如:唐骏能记住公司的一千多位员工的名字,这样的方式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而且中秋节到了,唐骏发的月饼与众不同,他给员工两种选择:第一种,把月饼直接给你;第二种,月饼想送给谁,公司会帮忙快递到任何一个地方去。大部分员工,很少有人把月饼拿回家,一般是邮给父母或朋友。这时,唐骏会在月饼盒里写一封信,以个人的名义,代表公司说:“亲爱的亲人,我们的公司是全世界上最好的公司,我们的员工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员工,我们因为有这样的员工而感到自豪!我要谢谢您,因为是您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让他这么努力地工作。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意来表达他对您的思念以及我们对您的谢意。”想想看,这个简单的行动,加上巧妙的心思和完美的细节,会让同样的月饼发挥多么不同的效果。也让我们受到了这样的启发,刻意奉承会招致别人的讨厌导致尴尬,但是通过生活细节的暗示,去传达对别人的重视,就能润物细无声,感人于无形。李小雯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老师。她刚到学校的时候,关系还比较好的几个同事,都是和她一样是新来的,由于大家被分配的年级组不同,平时也不容易看到。李小雯开始感到有点不适应了,到了办公室都不知道和谁说话。感觉别人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讨论他们彼此熟悉的人和事,而自己作为新人,一下子感觉合不了群。但是,李小雯决意要打破被动的局面,一天,一个同事的行为启发了她,那是早上,一个同事见她进办公室就说了一句:“李老师,早!”李小雯觉得无比亲切。她受到了启发:作为一名新教员,很多老师在路上见到自己都和自己打招呼,但是她却叫不出其他老师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姓或者他们教什么,都不知道。这样很不礼貌,更不利于同事之间的交往。办公室里有一张名单,上面有每个老师的名字、所在年级和任教学科,于是李小雯按照名单开始用心记住他们的名字,任教的学科、年级。每当她看到一个不认识的老师,就问办公室的同事,知道她的名字后,就到名单上找,顺利知道了她任教的年级和学科等信息,然后就下意识地记住。每当认识了一个新的老师,李小雯就在纸上作记号。那段时间她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这上面了,过了大约一个星期,李小雯终于把所有的学科教师和学区内的生活老师以及行政楼的人,总共一百多人,都能对上号了,路上碰到这些老师她都能自如地打招呼了。很多同事都佩服她,短短时间,好像全校老师都认识了。其实他们不知道她是刻意去记住他们的。因为小雯知道,在路上碰到一个老师,单单说一句“你好”和问候一句“王老师,你好”是有本质不同的。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一块牌子,那就是:我很重要!所以,记住同事的名字,让对方感觉自己很重要。你,才会变得重要!拿捏距离,塑造专业形象中国的很多职业经理人认为,跟老板和同事搞好关系就得交朋友。但我认为一定要保持适度的距离,这是非常重要的职场法则。——唐骏每天和你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是谁?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同事。他和你在办公室面对面,享受共同的作息时间和共同的生活空间。但当你们有了“公共空间”后,就要注意正确的交往方法。和同事过于亲密,就容易让彼此有过高的期望值,就很容易惹麻烦,容易被误解。适当的距离能让你跟他看起来最美。唐骏在职场绝对是成功的典范,所有和他接触过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一个人要让这么多人喜欢看似太难了,实际上,把握关键的一招,就可以一招拆百招——那就是保持应有的距离感和神秘感。

  据说,唐骏的日常工作沟通一般都使用内部通信工具,他常常以好、不好、行、不行等极其精简的方式作出回答。他也从不啰唆,话题也决不会涉及工作以外的任何事情,一般问题都能在10分钟内得以解决。有一次他对一个员工谈工作的时候,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威廉,只要你能达到你的指标,完成你的任务,我就可以对你不闻不问。”唐骏的聪明在于他所始终保持的距离和神秘感。如他所言,他从不与他所共事的任何人有任何非工作层面的接触。唐骏的球友、歌友不了解他的工作,所有与他共事的人也不会知道他的球技是否精湛、嗓音是否动听。距离可以制造隔阂,但同时也能产生美感。唐骏的职业化就是严格分清工作和个人的关系。关于此,唐骏的逻辑很简单,他曾经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在工作上可以和老板亲密无间,但是在工作之外,他要和老板保持相当一段的距离。他不和他的上司,也不和他的部下、他的同事交朋友。这种做法是非常现实的,每个在职场打拼的人都希望工作能为自己赢得同事的认同、老板的肯定以及在公司中位置的上升。人们辛辛苦苦地工作,为的是在履历中赢得“工作努力”的名声和荣誉,为了赢得这份荣誉,也就必然要求自己要用心维护自己的形象。很多职场新人刚参加工作时,因为性格开朗立刻就会受到同事们的欢迎。但是,他很有可能因为每日在人际关系中周旋,而使一些正常的有益的私人活动搁置。所以,在办公室里,不妨礼貌待人,努力工作,少参与无聊的闲聊。与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远离纷繁的人际关系之争和“办公室政治”,反倒容易保持本色,简单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实际上,神秘感是职场人很好的一个朋友,尝试着和它交朋友。可以让你不必和老板、同事交朋友,却能得到不错的关系,这是一种职业化的沟通技巧。黎薇姿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大家就眼前一亮,也都非常喜欢她。很多同事跑过来找她聊天,或者一起吃饭。大家感觉她不像其他漂亮女孩那样疯狂、高傲,而是斯文、柔和,让人想亲近。有一次,黎薇姿参加了狂野的化装舞会。实在玩得太开心了,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黎薇姿就把派对上的一些私密照片发到她的博客上,供朋友们欣赏。本来这是件挺开心的事情。可是,她去吃午饭了,电脑上正好是她那晚的照片。于是,当黎薇姿吃完午饭回办公室的时候,就看到所有的同事在她的电脑前围成一圈,围观她浓妆艳抹、双眼迷离的照片,这时,黎薇姿的脸红了。而且,从那一天开始,同事们慢慢和她有了隔阂,因为她的另一面让大家感觉实在是太突然了!职场中,不要忘记,很多同事可都是很有八卦精神的,甚至有人夸张地说,当你拎着包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同事们恨不得能看透你包里所有的东西。所以,千万不要在同事会留意到的博客上发表一些太过劲爆的内容或者在公司电脑上暴露自己的夸张照片。因为这对职场人辛苦树立的良好职业形象实在不利。当然,你的同事也可以知道你生活化的一面,让他们感觉你是一个懂得工作,也十分懂得享受人生的人,这是很完美的,所以贴些你在海滩上笑得阳光灿烂的照片,才是正确的选择。比尔?盖茨教会唐骏:把直接领导作为你的基地动不动就找最高老板,并认为这是职场制胜法宝的心理,在中国不少企业的员工里并不罕见。——唐骏刚工作没几年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无可挑剔,也常常怀着美好的理想,那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公司的未来。这样的心态就会让很多年轻人出现“越级汇报”的情况。人人都会犯错误,唐骏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不过,成功的人犯过一个错误之后,会进行总结和反思,得到一个教训,而失败的人犯过错误之后,仅仅是记住了失败的尴尬。

  那是唐骏刚进入微软工作的头三年,他的新模式开发方案经过自我测试成功之后,他怀着无比喜悦和兴奋的心情给他的大老板比尔?盖茨发了邮件。大家可能会这样想象:对于一名刚进微软的青年员工就能够作出了不起的开发,这一定能使比尔?盖茨开始重视唐骏。事实证明,这个邮件让比尔?盖茨给唐骏上了一节“职场规则课”。因为他回的邮件是:“我没有时间看你的具体的东西,我建议你和你的直接领导沟通一下。”看到这封毫无感情色彩的邮件,唐骏意识到盖茨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如果每个人都去找公司的大老板,那么中层领导的设置不就是完全失去了意义吗?从这个角度来说,“越级汇报”是职场大忌,想一想,每一个中层领导的任命都是大老板拍板的,无论一个人的能力如何,不认可自己的直接领导就等于间接质疑大老板的人事任命,在工作的头三年,无法自己创业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理解和学习这种科学的职场玩法。周小敏刚跳槽到一个大公司,就做了一个研发方案递交给她的直接领导琼,但是过了三天,琼都没有给她回信。小敏想来想去,觉得一定是琼妒忌自己作出了这么好的方案,那么——琼会不会利用自己的方案抢功呢?想到这里,小敏立即去找大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方案,大领导微微一笑,提醒她注意和琼的沟通。当小敏从大领导那里回来的时候,仿佛嗅到了办公室里别样的味道。第二天,琼找到了周小敏,她很平静地说:“小敏,我一直等你来找我。因为你的方案是违背公司长远利益的,所以无法实施。”小敏听了之后很不高兴,说:“可是,大领导并没有反对我的方案。”琼镇定自若地说:“我觉得你可以换个岗位,多了解一些情况,再做出更好的东西给我们,好吗?”就当小敏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琼已经为小敏安排了新的工位。新的岗位让小敏彻底被架空了,她终日无所事事。一个星期之后,当她去找琼表达对公司的不满时,琼安安静静地倾听,然后说:“小敏,你对公司的意见我会考虑的。我不勉强你,希望你能找到更适合你的发展空间。”一瞬间,小敏的简单抱怨演变成了离职祸根,于是,小敏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只好自动辞职。越级汇报的人,往往是自恃有才的人,但是无论这类人多有才,越级汇报都会让他处在危险中,让我们想象一下同事们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吧。他们会觉得越级的人是一个拍马屁的势利之人,而且拍马屁还嫌自己的直接上司不值得拍,居然拍到上司的上司那里去了,这不是明摆着给上司难堪吗?所以,与其越级,不如把自己的直接领导作为自己的基地,因为个人的发展与前途还掌握在直接上司手里,他手上有很多小鞋,可以随时侍候着那些他看着不顺眼的下属。不争权、不抢功,上级最放心我是来辅佐你的,不是来跟你分江山的。你不做的事情我做。这是我的简单哲学。——唐骏唐骏初进盛大的时候,就意识到,作为职业经理人,要掌握好和老板的权力平衡。所以,当陈天桥对唐骏说要和他作详细的分工的时候,唐骏说:“不用,我是辅佐你的,不是来跟你分江山的。你不做的事情我做。”估计这样坦诚的表达,这种不抢功的心态,让哪一个老板听了都会感动。唐骏恪守着不抢功的原则,遇到一些大事的时候,会主动地去问陈天桥的意见;还有一些重大的发布会,这都是在媒体前露面的机会,唐骏也会主动地说“陈总你去吧”,如果陈天桥安排唐骏去,唐骏才会去。在唐骏的恪守原则之下,陈天桥更加放心了,非但对唐骏没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反而更加支持和信任唐骏了。以至于唐骏后来离开盛大的时候,陈天桥还作出了挽留,他对唐骏说:“你为盛大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签约的话,合同不论是10年还是20年,只要你提出条件,我都会满足。”当然,唐骏也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就是内心深处一直希望去尝试不同的领域。

  不急功近利,这一点使唐骏受益匪浅,也使唐骏更加意识到,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路走得更加长远。所以,当其他的职业经理人向唐骏诉苦说:“我和创始人签好合约,我拥有人事权、财务权,我的财务审批权是1000万元,结果最后连100万元都没有。”唐骏都会规劝他们,即使创始人签的条件是1000万元,但是审批的时候还有最终审批权。所以,职业经理人不要去跟创始人玩文字游戏。而真正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创始人放心:“我不是来跟你争权的,我不要权力。”也许看到这里,大家会说,这不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办公室政治”吗?如果不把职场政治庸俗化,职场政治和个人技能一样重要。所有的公司,无论小公司还是跨国集团,都是权力争夺的温床。这一点不会因为其中的某一个人对此的厌恶而改变。若想赢得一个满意的职场生涯,仅有个人技能是不够的,正确应对“办公室政治”才是正道。其中,重要的一条一定要记住,那就是不与领导争功。因为争,也没人能争得过自己的上司,毕竟上司再没有本事,他也有本事在他要下台的时候给他讨厌的人设置障碍。争功是职场的正常现象。就算是被领导争了功,也应该用一个平静的心态去对待,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退为进,把功劳和权力交给领导。简润年纪轻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领导也非常看好他。有一次,他独立完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开会的时候,大家就向他学习经验。简润高兴地说:“这件事情其实是我已经酝酿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才提出的方案,常常夜里还在思考。经过仔细计划之后我才打的报告,执行的时候全力以赴,所以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听了这些话之后,领导李总监觉得完全没有面子,他的面子都被简润抢了。于是就站起来说:“这个结果实际上并不如你当时给我呈现的计划那样好,原本可以做得比现在好。虽然你已经尽心尽力,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如意。”领导的话让简润非常吃惊,回家后,就和父亲谈起了这件事情。父亲退休前是多年的领导干部,一听完,就告诉简润,他错在哪里。原来简润的那一番发言,抢了领导的功劳。有的功劳,让来让去,大家都有功劳;抢来抢去,大家都没有功劳。而且,父亲还语重心长地说:“不要认为在开会时,提一下领导的帮助只是客套话,实际上,没有领导的信任,你的项目就无法展开。”果然,一次偶然的机会,开会又提到了这个项目,简润再次发言的时候,就非常有分寸。他说:“这件事情都是在李总监的高明指导之下,我勉强去做的,做得不好请大家指教。”当时,李总监就站起来说:“做得很好。没什么不好,我只是偶尔作了一些指导。”所以,和他人一起面对功劳的时候,你让他让,大家都有光彩;你争他争,谁都没有用。抢来抢去,谁都落空;让来让去,谁都有面子。你抢他的功劳,他就知道你是准备挖他的墙角了,那他就会反感。你把功劳让给他,他自然反过来会照顾你。当然,对于让功的事,让功者本人是不适合宣传的。自我宣传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领导的味道。而且,如果频繁被领导抢功说明你已经成为干将。有人说职场就是一棵大树,每个人都是树上的猴子,向左右看全是耳目,向下看全是笑脸,向上看全是屁股。领导抢你的功,意味着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更重要的是给你作为将来开路的资源。也许,因此你就有了新的机会。这样你就会看到越来越少的屁股和耳目,看到越来越多的笑脸。培养“乐群性”,享受“团体作战”人与人最重要的精神、思想、物质的交换能力一旦确立,你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不断得到别人的帮助。——俞敏洪职场是一个实现价值的地方,也是个人奋斗实现价值的场所,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不愉快,会为公司带来内耗。如原本有100个劳动力,很可能就因为人际争斗,最终只发挥出96个人的作用。不但如此,人际关系对于个人也非常重要,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求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都被告知依靠勤劳工作最后可以获得成功的时代。

  环顾四周,职场人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那就是成功的人,都是靠勤奋吗?勤奋的人太多了,他们都成功了吗?如果我们睁开眼睛就会发现,其实成功的人未必都是勤奋的,但是成功的人一定有非常好的团队融入能力。“团队”,这同样是一个让很多职场人头疼的词。很多人强调,人应该多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要被团队的大帽子压住自己的发展。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但仔细想一想,那些属于个人的特立独行的风格就一定是好的吗?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那就是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他得到两颗水果糖,这两颗糖对当时的他来说无比珍贵。可是这时来了两个小伙伴,俞敏洪把糖剥开给了他们两个,而他自己则舔糖纸。这种分享思想的来由是基于俞敏洪小时候身体比较弱,怕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所以他通过这种“讨好”的方式向大家表示自己的友好。当然,这种方法让他长大后更加意识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团队的重要性。他曾经这样讲述他的心得:如果你是在团体里工作,你就必须遵守在一个团体里做人的道理。因为人是群体性的动物,所以必须学会在人群中生活。不管你的个性多么古怪,只要你选择了在办公室上班,在一群人中间工作,你人际关系的好坏就决定了你在一个地方是否有地位和威望。这就给职场人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提示,那就是做一个“乐群族”,俞敏洪还有一个“分苹果理论”,强调“乐群性”的重要性。他说:“你有六个苹果,你留下一个,把另外五个给别人吃。当你给别人吃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别人能还给你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给。因为别人吃了你的那个苹果以后,当他有了橘子,一定会给你一个,因为他记得你曾经给过他一个苹果。最后,你得到的水果总量可能不会增加,还是六个水果,但是你生命的丰富性却成倍增加。你看到了六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尝到了六种不同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在六个人之间进行人与人最重要的精神、思想、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能力一旦确立,你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不断得到别人的帮助。”事实上,俞敏洪也的确这么做的。他的朋友徐小平、王强等人回国之初,创业资金紧张,俞敏洪慷慨解囊,予以资助,并没有要求什么回报。而徐小平等人感动于俞敏洪的这种帮助,在发展自己业务的同时,也自觉提升新东方的品牌力。例如,徐小平就义务负责起了新东方的出国移民咨询,这是一项新东方提供给学员的免费咨询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新东方的整体竞争力。职场同样如此,有的人感觉自己“不合群”,不会搞关系,那么下面的案例就非常有代表性。张柯君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在单位中比较孤立,大家看到他不苟言笑,轻易地也就不和他说话了。以至于有一次单位活动,大家差点把他给忘记了。他不想让自己永远这样,于是,他找到自己的一个朋友,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我根本不是不友善,但是同事们可能觉得我不好相处,都不怎么接触我;我也并不是高傲,只是不好意思主动找人说话。”朋友笑了笑,说:“你看,为什么你愿意和我说这些?你可能会说因为我们都是校友,比较了解。可是,你在单位为什么会沉默呢?如果你敢面对你的内心,还有一个可能是你觉得没什么问题需要和同事请教。因为你头上毕竟顶着清华的光环。”张柯君说:“那同事们可以主动找我呀,我也并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呀!”好友认真地说:“就是因为你毕业于名校,你不主动找大家,大家更不会主动接近你。你说你因为不好意思,但别人也许会认为你是骨子里的清高。所以,只要你主动地找大家沟通,哪怕仅仅是聊聊天气。你就会越来越受欢迎的!”听完朋友的话,张柯君终于释然了,他感觉内心的那种郁闷终于烟消云散了。之后,他按照朋友说的做了,不到一星期,他在公司里就有了一个“平易近人”的好口碑。

  付出信任,把后背交给同事一个人最可怕的灵魂是封闭的灵魂,一个人最绝望的状态是失去对别人的信任。——俞敏洪当今职场,你对同事有足够的信任吗?当然,同事之间涉及利益之争的时候,大家都会为了自己而谋划,但是共同面对困难的时候,你还是应该信任别人,只有这样对方才能对你无条件信任。不相信同事的人,自己在工作中也会变得疑神疑鬼,疲劳不堪。同事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就像战友,只有放心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同伴,才能直面敌人的进攻。如果你不放心背后的战友,只要你稍微一回头,你就可能被干掉!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最终成功,一定不会只是个人的“单打独斗”。你先对别人有诚信,大部分人也才会对你有诚信。就算你有时候被别人骗了,也不能因此就丢掉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自己成功和幸福的根基。俞敏洪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的话:“多相信别人一点,对自己没有什么坏处——我今天从华盛顿到这里,一路上就已经对无数人表示了信任。当我坐出租车到机场时,我相信司机一定能小心开车,把我带到机场,不至于在路上撞车,坐在车里,我实际上把生命交托给他了;当我走进机场时,我相信机场安全人员一定能把恐怖分子挡在外面,保证飞机的安全……我们每天都在付出无数的信任,没有这些信任,我们根本就活不下去。”俞敏洪深谙这一道理,他把这种信任也渗透到了新东方的发展过程中。2003年“非典”时期,北京首当其冲成为最敏感的疫情区,而人口密集的培训学校深受影响。在此期间,许多学员不敢上课,纷纷要求学校方面退还学费,北京有一些学校因拒不退还学员的学费而最终倒闭,但俞敏洪选择了信任,他相信危机终会过去,他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珍惜他的信任,结果新东方挺过了这次难关。俞敏洪以前制定的“无论什么情况,都要确保新东方在银行的存款达到一亿左右”的政策,在“非典”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3年4月30日,全国新东方学校都宣布停课后,俞敏洪迅速作出决定,学员可以退班、转班、原听课证两年内有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们的利益。“非典”过后,果然,新东方的培训班频频爆满,甚至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同事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俞敏洪坦言做新东方这么久,也受了不少人的骗,但是他依然相信大多数人是好人。即使被骗以后,他也不去记恨骗自己的人,只是认为自己的判断力出了问题,错在自己,不在别人。在他的这种心态的引领下,俞敏洪和新东方上百个管理人员和高级老师的关系都非常融洽,所以他说:在这个世界上,你一定要相信别人。小芬刚进公司实习。不久,有一次公司组织活动,大家做了这样的一个游戏,那就是选择一个人站在高台上,背向同事,然后倒下,倒在同事的手臂中。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人相信自己的同事,相信他们是自己的依靠。这个活动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第一个站出来,因为在大家的眼里,后背是最容易遭暗算的地方——因为你看不到它。但是小芬站了出来,虽然她的心里也非常紧张,但是她还是没有犹豫,也没有窥视别人。小芬懂得当自己窥视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可能在窥视自己。即便不是自己的队友,也可能是自己的老板。于是,小芬毫不犹豫地倒了下去,同事们牢牢地把她托了起来,平稳“着陆”。经过这次活动之后,小芬成了同事中最受欢迎的人,并且是实习生中第一个转正的员工。每个人在职场中都是透明的。如果你觉得身边的人不可托付,那么反过来他们也会觉得你不可托付。如果你很坦然地放心你的后背,那么恭喜你,你迟早会是做老板的料,你的职场路也会越走越宽。因为一个人之所以能放心自己的后背,要么是因为他心胸坦荡,要么是因为他背后有一群值得托付的人。不论哪一条,此人都将很成功,前途无量。

  影响力,就是让别人以你为快乐世界上最傻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一定要别人先对他好,他才对别人好的人。这种人会失去很多和别人变成朋友的机会,将会在孤独中度过余生。第二种最傻的人是一旦付出,立刻要求回报的人。——俞敏洪很喜欢俞敏洪所说的“生命的丰富就是由我们每天碰到的人和事以及我们处理人和事的方式所组成的”。他说:“生活的意义是掌握主动,去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和美好的事情。我们应该主动去寻找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他还作过这样的比喻:一个厨师做出了美食,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享用,那将没有任何快乐可言,只有当别人品尝并赞美他所做出的美食时,他才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美好;一个人买了一束玫瑰花,如果只能送给自己,那将意味着他的生活一定冰冷孤独,玫瑰花也会因此黯然失色。在他看来,为别人活着不但没有什么不好,而且真的很美好。每个人在世界上活着,就是为别人做点事情或者让别人为自己做点事情。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融入这个社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本质和意义,也是生命能够成长的全部秘密。职场中同样如此,如果一个人心中能有他人,让自己被人需要,那么他就会有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坚不可摧的,是在职位外的来自于人心的肯定。如果留心,就会很容易发现这样的人,他们的职位也许并不高,资历也并不深,但无论是上司有了棘手的任务还是同事有了什么难处,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他。仅凭这一点,他们在办公室的地位就不可动摇,升职、加薪、获奖……这种好事会不知不觉地全部靠近他。相反,有的人,在同事间的所有抱怨中都有他的名字,他从不把办公室的中心价值、同事们的口号与约定放在心上,他总是一切以自己为重。有句话说得好,给别人的,就是给自己的。这种自私到不惜为煮熟一颗自己的鸡蛋而烧掉别人的一栋房子的人,将在公司中无立足之地。周小慧在公司里的人缘超级好,所以领导就把她调到了一个重要的部门。虽说是重要部门,待遇条件都不错,但是很多女性同事一听说要来这个部门都退避三舍,原来该部门大部分同事都是男的,中午吃饭时的短暂休息时间,同事们往往会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女同事在一个男性化的部门中容易感到落单。开始的时候,周小慧也觉得有些尴尬,中午吃饭的时候,男同事们喜欢谈论的话题无非集中在体育、股票上面,她总感觉插不上嘴,起初的一段日子只能在旁边远远地听着。后来,周小慧想通了,何不趁此学习一下这些“男性化”的知识?只有接受他们的一些兴趣和爱好,才能处好办公室里的关系。于是周小慧每天开始都关注体育方面的消息和新闻,遇到合适机会甚至还和男同事们一起去看球。果然,一个多月后,周小慧不但和同事有了共同话题,还会在和他们闲聊的过程中,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和他们进行交流,共同进步了不少。不但如此,周小慧还发挥了自己的女性特点,例如,办公室的男同事办公用品总是随处乱放,小慧就在自己抽屉里准备好一些应急的办公物品,必要的时候帮助一下粗心的男同事。就这样,不多久,周小慧成了该部门中不可或缺的人。每当公司有特殊福利的时候,男同事们都毫不犹豫地把“好处”让给了周小慧。爱同事就等于爱自己,所以应该养成爱自己同事的习惯。因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人们更注重团队的协作,而你作为团队的一分子,你的成就大小、快乐多少都与同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保持乐观的心境和同事相处,让自己变得幽默起来,用自己的付出和快乐,营造一种亲近的人际氛围。如果你能让自己和他人变得轻松,这不仅能消除工作中的劳累,还能让你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