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门2006-03-23 16:11
“寻找,就寻见;叩门,门就打开。”
福音书中这样一句不合常理的话,其实说的是坚定的信心。如果有一丝疑惑,那就像鸡蛋上有个小缝,环境就开始摆布命运了。
从1998年在广东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区,首次作为一个志愿者去组织“现代农业”的公益项目,但没有见到什么成效,一直到其后八年间,坚持探索一些更好的办法,能为那些老少边穷的地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管没有干出很大的成绩,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说是有些收获的,那就是努力把那些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做法,移植到公益活动中。
我确实可以划到“懒人”之列。在一般人都勤劳地为“赚钱”而奔波时,我却在为怎么去“花钱”而费神。
人有“占有”的本性,有了还要更有,但没有听说人是为了“花钱”而生活的。
以前有朋友劝我,把你这个并不笨的脑瓜,放在怎么“赚钱”上,多好。怎么就这么“好逸恶劳”呢?所喜欢的东西,全是不实用的东西:哲学、文学、爱情、公益、旅行......那些能当“饭”吃?
估计中国战乱的历史多于和平,所以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而我过去所去的一些地区,吃成了最大的困难。在大城市里的幸福男女,你们可想过,资源的分布,就是这样不均衡的。城市流行音乐的爱情,对于这些地区的人,是奢侈品。在肚子还没饱的时候,文化又在哪里?
而当我把一根筋的思路,横向地投向都市生活时,我找到了可能性,或许,文化项目会对公益项目有更现实的推动力。
如果还有明天,我希望明天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