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硕士考试资料《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川东二娃 2010-08-25

教育硕士考试资料《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第五章记忆

     【考试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熟悉记忆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与动作记忆的定义;掌握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与程序记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内容;记忆的基本环节,记忆表象的概念及特点,记忆的生理机制;正确理解识记的概念及其种类,保持和遗忘的概念,回忆、再认和联想的概念;掌握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遗忘规律及遗忘原因,联想的规律,良好记忆的品质;能联系实际综合分析与掌握合理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以及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大纲内容与重点】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基本环节。通过记忆,个体可以反映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按信息加工理论的说法,记忆是指对输入信息通过编码、复习而予以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分类及特点

   ()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与动作记忆

   这四种记忆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的。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的特点。

     词语记忆是用词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以思想、概念或命题为内容的记忆,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它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等特点。

     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它以形成运动性熟练技

巧为基础。其特点是容易保持和恢复。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这三种记忆是根据记忆过程的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划分的。

     瞬时记忆又叫做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做瞬时记忆。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二是保持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1秒钟,如果不予注意,瞬时记忆的信息便很快消失;三是容量很大。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县有意识性、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等特点。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

     长时记忆是指学习过的材料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它的特点:一是保持时间长;二是容量非常大,可随时提取;三是其信息以意义编码为主。总之,长时记忆具有组织性、备用性等特点。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信息加工角度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三者构成一个记忆系统模式。

     ()工作记忆

     20世纪80年代之后,心理学家将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贮,即它具有加工与存贮双重功能。它有3个成分一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一般认为,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的核心成分,完成对存贮信息的各种执行性加工,如选择性注意和抑制、任务管理、计划、监控以及编码等。视空间画板主要负责暂时存贮视觉空间信息。语音回路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的存贮和控制。大量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能力与许多复杂的认知技能,如阅读理解、言语理解、词汇学习、写作、逻辑推理和复杂学习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

     20世纪80年代之后,心理学家还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

     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均属于有意识记忆,可归为知道什么的记忆。而程序记忆是关于‘t怎样做的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的,它与意识相分离。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它是有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外显记忆能随意地提取记忆信息,如自由回忆,有凭借回忆及再认。

   内隐记忆是指不需要意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它是未意识到其存在又无意识提取的记忆。例如,人们在完成某种任务时,无意识地受到了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的影响,从而使这种任务的完成变得更加容易了。

   三、记忆表象

   1.什么是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但不能简单地把表象看成是知觉的翻版或重复。因为它经过了信息加工,是经过信息加工后的知觉痕迹。

   2.记忆表象的特点。记忆表象具有三个特点:直观形象性;概括性;模糊片断性。

   记忆表象与知觉一样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表象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多次感知过的一般特点,因而它比知觉形象有更高的概括性。

   表象的形象没有知觉形象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所以它还具有模糊和片段的特点。

   五、记忆的生理机制

   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记忆被认为是在大脑皮层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巩固和恢复。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就是识记。暂时神经联系一经形成便会在大脑皮层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因受到强化而得到巩固,因不强化而消退,这就是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回忆则是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在有关刺激影响下重新活动。

     2.记忆的定位说。记忆定位说理论认为,记忆是由脑的特定部位产生的。这一理论是由著名的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潘菲尔德(WPenfield1963)提出的。

     另外,也有学者(如拉胥里,1929)提出过记忆的非定位说,认为记忆在大脑皮层上无特殊定位。

     3.记忆的反响回路说。通过脑电现象和神经结构的研究发现,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短暂的时间,信息就在反复传递中被保持下来。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神经冲动的传递不能持久,反响活动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所以有人认为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反响回路说的正确性得到了贾维克和埃思曼所做的白鼠跳台实验的证实。     -

     4.记忆的化学分子说。瑞典神经生理学家海登提出了记忆的化学分子说。他认为个人的长时记忆是由于大脑神经元核糖核酸(RNA)的作用。当大脑神经元内的核糖核酸含量明显增加,就能显著提高学习能力,即有利于信息的长期保存。相反,当大脑神经内核糖核酸含量明显降低,学习能力也显著下降,即不利于信息的长期保存。海登的上述观点得到一些实验研究的支持。有研究者在训练小白鼠走钢丝后,发现鼠脑中有关神经细胞的RNA含量显著增加,其组成成分也有变化。又如,研究发现,凡是学习那些新内容,经过很长时间而又遗忘较少的动物,其大脑神经元中核糖核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那些遗忘多的动物。此外,研究还发现,阻止大脑神经元中核糖核酸的形成,对于动物刚刚学习的新内容的保持不产生影响,但明显影响其早先保持的学习内容,表明核糖核酸参与长时记忆。

     第二节记忆过程

     一.识记

     ()识记的定义

     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识记是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它是回忆和再认的前提。

     ()识记的分类及特点

     1.识记根据其有无预定目的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有意识记即随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有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学习者必须把自己的注意力倾注于识记的对象上,并要付出艰巨的智力劳动,为了完成识记的任务,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识记。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主要靠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即不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无意识记具有明显的偶然性、不随意性、选择性的特点,是一种被动的识记。这种识记的内容往往不完整、不全面、不系统,不能保证系统的科学知识的获得。

     2.识记根据其材料和方法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学习者不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仅仅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其特点是对识记的材料很少进行加工,基本上是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识记。

     意义识记是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主要通过对材料意义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其特点在于对识记材料的领会、理解。在意义识记时,人们主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地进行思考,从而弄清材料的意义和内在联系,然后把它记住。进行意义识记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学起来快得多,保持效果好,而且更容易迁移。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识记的目的任务在识记中起着定向作用,能动员和集中人的智力和精力去识记当前必须记住的材料。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人们就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识记任务上去,并能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因而识记效果好。反之,则差。

   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人们对事物的识记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因此识记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完成的活动的性质,以及个人在完成这种活动中的积极性。凡是识记材料成为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效果就会大为提高,这是因为直接操作或活动使识记的目标对象变得更为明确具体,从而提高了识记效果。

   3.识记方法。识记时采用一定的方法,会增强识记效果。意义识记比单纯重复的机械识记效果好,是由于意义识记经过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可以使识记材料和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体系建立联系,从而被纳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识记效果。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识记就是编码,若对输人信息按自己已有经验体系进行编码最好。对同一识记材料,用不同方式进行编码,识记效果就不一样。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从材料的数量来看,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的数量越多,识记所用的平均时间或次数也越多。数量少的材料适于整体识记,数量大的材料适于分散识记。

   从材料的性质来看,一般来说,具体的形象材料比抽象的材料容易识记;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易于识记。在学习中,有些难于识记的材料,若把它编成口诀或顺口溜即可提高识记的效果。

   二,保持和遗忘

   (1)保持与遗忘的定义

   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过程。它是记忆的又一个环节。

   遗忘就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2)保持中的信息加工

   保持就是把所识记的东西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体系中,以备后用。它是记忆过程的又一个环节。保持以识记为前提,保持的效果又在回忆和再认中得到证明和体现。

     贮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保持不是一种消极状态,其中也有信息加工的过程。保持这一记忆环节是主动的、动态的,它不是简单的印留,而是复杂的加工。即使是形象记忆的保持也不是录制,而是编码。这都表明保持中仍存在信息加工。

     (3)遗忘及遗忘曲线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的现象。根据遗忘的时间可分为永久性遗忘和暂时性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作了系统的首创性研究,并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这也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随着研究的深人,心理学家还发现了以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材料的意义和作用。识记材料符合主体需要动机,能激起主体强烈情绪,在主体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不易遗忘。反之,遗忘得快。

     (2)材料的性质。一般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形象材料次之,言语材料遗忘较快,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更快。

     (3)材料的数量。一般地说,数量多的材料遗忘较快。

     (4)学习程度。学习某种材料后,达到一次完全背诵后仍继续学习,叫过度学习。一般地说,过度学习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效果并不随之显著提高。

     (5)材料的序列位置。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不同,实验表明,在系列学习中,前端与后端的学习要比中间学得快,而且,前端与后端比中间部分记得牢,不易遗忘。这是因为首尾材料只受到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的材料既受到前摄抑制又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

     ()遗忘的原因

     关于遗忘的原因,主要有衰退理论和干扰理论两种观点。

     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至最后消失所致。这种假设与常识较为接近。但目前认识衰退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信息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使记忆痕迹产生抑制的结果。一旦干扰解除,记忆就能恢复。这种干扰有两种形态,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材料对先学习材料发生干扰作用。例如学习一篇课文,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常常易遗忘。这是因为中间部分的内容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复习

     1.复习的作用。多次的识记称为复习。复习的作用是给信息加工提供机会,对所学材料不断地进行再编码,不断提高编码的适宜性。所谓编码,就是拿已贮存的信息,对新输入的信息不断地加以处理,使其愈来愈与个人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心理格局合模,从而妥帖地加人到个人的经验体系中去。因此,多复习一次就是多一次加工,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增进加工深度,记得更好。

     2·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识记材料能否得到有效保持和提取,取决于复习的策略,有效地复习是记忆效果的关键。

     (1)正确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速度上有先快后慢,在数量上有先多后少,,的特点。因此对新学习材料的及时复习。其次间时复习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越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问时复习的好。

     (2)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在复习过程中,拿全部时间复习,不如只拿一部分时间复习,而用另一部分时间去进行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一方面通过尝试回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材料的难点,从而使复习更有目的性,以便在难点上多下功夫。

     (3)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相结合。一般说来,对于不太长的材料,整体复习比部分复习效果好。但若学习材料很长,部分复习又比整体复习效果好。

     (4)复习的形式多样化。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能提高复习效果。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写、听结合起来复习;把所学材料加以系统地组织,自己编写提纲等等都能提高复习效果。

     三,回忆和再认    

     ()回忆和再认的定义

     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再认是指过去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出来。

     ()联想及其规律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映像、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像、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遵循的规律有:

     1.接近律:如果两个刺激在人的经验中曾经接近(时空接近),那么当遇到其中一个时往往能回忆起另一个。

     2·类似律:形式相似和性质相似的事物容易形成联想。如,由春天想到生机与繁荣,由松、竹、梅想到坚贞不屈。

     3·对比律:事物间相反的特征也容易形成联想。如,由寒冷想到温暖,由黑暗想到光明。

     4.多因律:是指同样的刺激,接近次数越多,联想越巩固。

     5.强因律:是指有关的刺激越强烈,联想越巩固。

     6.近因律:是指一样的联想,昨天形成的比前天形成的巩固。

     第三节记忆的品质与培养

     记忆的品质主要是指记忆能力的好坏。人的记忆力好坏是针对整个记忆过程来说的,因此,评价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也应从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人手。同时,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也是提高记忆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记忆的品质大致说来主要有四种。

   一、识记的敏捷性     ’

   在识记时,对于同一种材料,有的人很快就能记住,而有的人则需花费很长时间。人们这种识记速度的快慢就是识记的敏捷性。       

     怎样提高识记的敏捷性呢?首先是明确识记的目的,知道在每种场合记什么,不记什么,这样就可避免浪费时间。其次,就是应当集中注意力。因为,在由注意所引起的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区内,最容易形成暂时神经联系,也就是最容易进行识记。

   二、保持的持久性

   识记一个材料后,.有人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有人则很快就遗忘了。人们这种对识记材料保持时间的久暂就是保持的持久性。

     一般说来,记忆敏捷的人,其保持也较长久。怎样加强保持的持久性呢?首先是要善于把识记的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其次是进行及时和经常的复习。

   三、记忆的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记忆的这种品质极为重要。如果缺乏记忆的正确性,那么其他的品质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     ‘

     培养记忆的准确性,首先,必须进行认真的识记,在大脑皮层上建立精确的暂时神经联系。其次,在复习时要把类似的材料经常加以比较,防止混淆。最后,要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忆的东西区别开,把所见所闻的事实材料与主观的增补臆测区别开来。

   四、记忆的准备性     ’

   记忆的准备性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记忆的准备性是针对再认或回忆来说的。所谓准备性是指能及时地从大脑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人尽管知道的东西很多,却不能随机应变地利用存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记忆的准备性。一般来说,如果个体将材料组织得非常系统,巩固程度非常好,同时又善于运用追忆去寻找线索,则其就能非常及时地提取出想要的材料;反之其准备性就差。培养记忆的准备性,关键是要使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才能做到从有条不紊的记忆仓库中,随时迅速提取所需要的材料。

     以上四种记忆品质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我们不能只根据某一方面的品质去评定一个人记忆的好坏,每种品质只有和其他的品质结合起来才有价值。

   【考试评价目标】

   一、选择题:

   1.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     (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2.贾维克和埃思曼所做的白鼠跳台实验证明了记忆的     (     )

     A.定位说     B.条件反射     C反响回路说   D.化学分子说

     3.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想到跟此人面孔相似的另一人,这是联想的(     )

(2001年简答题)

     A接近律     B类似律     C对比律     D.多因律

   4.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是     (   )

     A.形象记忆     H词语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5.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线为     (     )

     A1分钟     B5分钟     C10分钟   D1小时

   6.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   )

     A8±2个组块   B7±2个组块   C6±2个组块   D.容量几乎元限

     7.瑞典神经生理学家海登提出了记忆的     (     )

     A.条件反射理论     B.定位说

     C反响回路说   D.化学分子说

     8.见到一个特别矮小的人,就想到一个个子特别高大的人,虽然两人在经验中并

未联系过,这是联想的     (   )

     A.接近律     B.类似律     C对比律     D-多因律

     9.当人们在交谈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     (     )

     A.回忆     B.重现     C表象     D.想象

   10.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          (   )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11.既是记忆的重要标志,又是回忆和再认的重要条件,它是     (     )

     A.识记     B.保持     C重现     D 联想

     12.由火想到热,由久早逢甘露想到丰收、由骄兵想到必败,这些联想属(     )

     A.类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因果联想

     13.具有明确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并需要做出意努力的识记

     (     )

     A.有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机械识记     D.不随意识记

     14.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     )影响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干扰抑制     D.双重抑制

     15.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的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

     (     )

     A.记忆准备性   &记忆正确性   C记忆持久性   D.记忆敏捷性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A   6B   7D   8C   9C   10D   11B

   12D 13A 14D 15D

   二、填空题:

   1.根据记忆内容不同记忆可分为:____记忆、____记忆、

____记忆、____记忆。

     2.记忆的基本环节有:____     二、____、和         

     3.记忆表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4.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提出了记忆的____说。

     5.同样的刺激,接近次数越多,联想越巩固,这是联想中的____律。

     6.有关的刺激越强烈,联想越巩固,这是联想中的____律。

     7.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这叫____抑制。

     8.如果两个刺激在人的经验中曾经接近,那么当遇到其中一个时往往能回忆起另一个,这是联想中的____律。

     9.一样的联想,昨天形成的比前天形成的巩固,这是联想的____律。

     参考答案:

     1.形象;词语;情绪;动作2.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3.直观形象性;概括性;模糊片断性4.定位5.多因6.强因

     7.倒摄8.接近9.近因

     三、名词解释

     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形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为表象记忆

     2.词语记忆:是以词语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亦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

   5.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持的形象。

   6.无意记忆: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有意采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7.机械记忆: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8.意义记忆: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及把握材料的内容进行的识记。

     9.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过程。

     lO.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11.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12.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出现的时候能识别出来。

     13.联想:由一事物的映象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象观念的心理过程。

     14.识记:就是去记,即与所要记忆的事物接触,接受它的刺激作用并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

     四,简答题:

     1.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7

     答: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是否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与任务对识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人们就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识记任务上去,并能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因而效果好。反之,则差。

   (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

   如果把识记的对象变成人们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内容,那么识记效果就好。另外,识记效果也随着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要求积极思维的活动,识记效果就好。

   (3)识记方法。

   识记时采用一定的方法,会增强识记效果。意义识记比单纯重复的机械识记效果好。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增加识记材料的数量,其识记所需要的时间比材料的增加量的比例大得多。另外,识记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识记抽象材料的效果好;识记课文比识记单独的句子要好;识记诗篇比散文要好。这些都说明材料性质不同其识记效果也不一样。

   2.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原题为如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组织复习。)

   答: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条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这也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一说如何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答:识记是接受所要记忆的事物的刺激。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复习不是单纯地机械重复。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编码在识记中要起决定性作用。所谓编码,就是拿已储存的信息,对新输入的信息不断地加以处理,使其愈来愈与个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心理格局合模,从而妥帖地加人到个人的经验体系中。因此复习的作用是给信息加工提供机会,就所学的材料不断地进行再编码,不断提高编码的适应性。多复习一次就是多一次加工,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同关系的机会,从而增进加工深度,记得更好。

     不是任何复习都能同等的良好效果。复习的效果与其说决定于复习的次数,不如说决定于复习的合理组织。

     (1)正确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

     首先要及时复习。遗忘规律指出,识记后最初遗忘较快,以后逐渐减慢。针对这一规律,识记后应及早加以复习。

     其次是间时复习(即在复习中间有休息)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的好。

     (2)复习中的尝试回忆。

     研究证明,在复习过程中,拿全部时间复习,不如只拿部分时间复习,而用另一部分时间去进行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一方面通过尝试回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材料的难点,从而使下一次复习更有目的性,以便在难点上多下功夫。

     (3)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对于不太长的材料,整体复习比部分复习效果好。但若材料很长,部分复习又比整体复习效果好。

     (4)复习的形式多样化。    

     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能提高复习效果。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写、听结合起来复习;把所学材料加以系统地组织,自己编写提纲等等。

     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复习。例如学生在背诵古文时,让学生看几遍以后就试着背,比用全部时间来回地读记忆效果好得多。在复习外语单词时,采取听、说、读、写多种方法比单纯用一种方法要有效。

   2.记忆的品质及其培养。

   答:(1)识记的敏捷性。识记速度的快慢即为识记的敏捷性。培养:首先是明确识记的目的,知道在每种场合记什么,不记什么,这样就可避免浪费时间。其次,就是应当集中注意。因为在由注意所引起的大脑皮的优势兴奋区内,最容易形成暂时神经联系,也就是最容易进行识记。

     (2)保持的持久性。对识记材料保持时间的久暂,即保持的持久性。培养:首先是要善于把识记的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其次是进行及时和经常的复习。

     (3)记忆的正确性。这是指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记忆的这种品质极为重要。首先,必须进行认真的识记,在大脑皮层上建立精确的暂时神经联系。其次,在复习时要把类似的材料经常加以比较,防止混淆。

再有,要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忆的东西区别,把所见所闻的真实材料与主观的增补臆测区别出来。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指在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迅速地提供出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培养:,关键是要使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才能做到从有条不紊的记忆仓库中,随时迅速提取所需要的材料。

     总之,记忆的四种品质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我们不能只根据某一方面的品质去评定一个人记忆好坏。每种品质只有和其它的品质结合起来才价值。记忆的这些品质都是后天形成和发展的,应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