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高血压经验方(周末答读者问)

 学苑中医 2020-11-09
周末答读者问

小编看到读者的留言,对患者表示慰问,劝说患者就医问诊之余,将问题整理一下,并附上小验方以供各位参考。对证选方是关键哦。

同时,再叮嘱读者朋友一下:去正规医院问诊就医。

特别说明一下,有些问题较为复杂,小编一时回答不了,无法提供有效方以资参考,还望见谅。

20.7  治高血压方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川芎12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地骨皮15克,玉米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解:方中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菊花疏风明目;地龙平肝熄风;川牛膝活血祛瘀;夏枯草清肝散风;地骨皮清泄肝热;玉米须平肝泄热;川芎配菊花、夏枯草、玉米须、地骨皮,则清肝祛风之力更强;牛膝引火下行;加地龙则祛风之力更著。

  主治:因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脉眩实等证。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20.8 柔肝熄风方

  来源:潘兰坪,《新编经验方》

  组成: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钩藤9克,白菊花6克,鲜莲叶20克,羚羊角0.5克,苦丁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方解:本方用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黄、天冬、玉竹、芝麻滋肝益肾,“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宜,即偏正头痛风可治。叶案所谓育阴和元阳、柔润内风者此也”。

  主治:阴虚火浮之头痛、偏正头风。可用于阴虚阳亢、血压上升引起的头痛。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20.9 熄风汤

  来源:吴颂康,《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地龙12克,槐米20克,川芎、僵蚕各10克,白蒺藜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潜阳、熄风。

  方解:方中地龙通络、镇痉、降压;槐米清热凉血、解痉降压;川芎活血行气、散风降压;僵蚕止痉熄风;白蒺藜平肝疏肝降压。合而为方,加减化裁,对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均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主治:肝阳上亢,可用于高血压病。

  加减:在用熄风汤时,常加青葙子30克,昆布20克,对降压有明显的效果。肝肾阴虚,风火相煽,加山栀、丹皮、钩藤、黄芩、茜草根各9克;气阴亏虚,筋脉失养,加黄芪12克,丹皮9克,防风6克,桑枝12克,二至丸;痰湿至络,熄风汤合黄连温胆汤;阴虚凡有胸痹症者,可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妇人冲任失调,引起高血压,可合二仙汤。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20.10 柔肝熄风汤

  来源:赵金锋,《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枸杞子、杭菊花、夏柘草各12克,桑寄生15克,刺蒺藜、何首乌各12克,全当归9克,赤芍、白芍、大元参、怀牛膝各12克,净钩藤、广地龙各9克,珍珠母24克。

  用法:方中珍珠母一味,煎药时用炒布包好,先煎15分钟;再钩藤一味,煎药时要后下,即头煎不下,二煎再下,两煎药汁兑在一起,约350毫升左右,分两次早、晚饭后一小时温服。每日1剂。

  功用:柔肝熄风、清热、降压、解痉。

  方解:眩晕一证(含高血压),中医认为无虚不晕、无风不晕、无热不晕、无痰不晕,本方所治之眩晕,是属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化热生风的高血压及中风先兆症。方中枸杞子、桑寄生、当归、白芍、制首乌滋补肝肾之阴,起滋水涵木作用。菊花、钩藤、赤芍、夏枯草、元参具有凉血、平肝清热、熄风解痉的功效;怀牛膝壮腰膝,并能引气血及浮越之火下行;珍珠母平肝滋阳,安神定惊;刺蒺藜,地龙具有降压作用。共同组成方剂,则具有柔肝熄风、清热、降血压、解痉的作用。

  主治: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所致之眩晕(高血压、中风先兆),口干舌燥、腰膝无力、头重脚轻之证。

  加减:语涩加寸菖蒲;有痰或舌苔微黄而腻,加鲜竹沥50毫升,先入药液中,分2次服下;大便干,加炒决明子15克,也可泡开水当茶饮。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良好。

  附记:本方的特点是,补而不腻,清而不寒,行中有补,潜中有安,临床实践证明,对上述类型的眩晕(高血压、中风先兆),效果良好。临床验之,果如斯言。

20.11 加减天麻钩藤饮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天麻9克,钩藤15克,珍珠母(先下)30克,菊花、龙胆草各9克,赤芍15克,川续断9克,夏枯草、青葙子各15克,苦丁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平肝潜阳。

  方解:肝阳上亢,为有余之证,方用天麻、钩藤、菊花、夏枯草、龙胆草、苦丁茶、青葙子平肝熄风;珍珠母镇肝定风治眩晕;川断补肾,引气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之功。方切病机,效果颇佳。

  主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良好。

  附记:本方为印老“抓主症”之方,经常用之于临床,凡高血压见有头热足冷、头重脚轻、面赤心烦者,类多用此,效果良好。在高血压病中,此型最为多见。

20.12 降压延寿汤

  来源:吕志杰,《新中医》(11)1990年

  组成:制首乌、生地、熟地、白芍、枸杞子、菟丝子、杜仲、桑叶、菊花、钩藤、石决明、怀牛膝、丹参、丹皮、茯苓、泽泻(一般用10~15克,可重用15~30克,滋补药用量应较大,其他药视病情而定,以中病为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滋阴平肝。

  方解:本病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治以滋阴、平肝,视病情而有侧重,再随证加减,以定方中用药之君臣佐使为治。

  主治:高血压病。

  加减:若血虚肝热者,白芍为君,加天麻、玄参、地骨皮等;肾虚有热者,生地为君,加女贞子、旱莲草;肝肾不足,无热象者,若以肝虚为主,首乌为君;以肾虚为主,熟地为君;肝阳上亢者,石决明为君,加生牡蛎、珍珠母;肝火较盛者,去首乌、枸杞子、菟丝子等,而以丹皮为君,加黄芩、夏枯草、青葙子;火盛须用龙胆草、山栀子;大便燥结加大黄;肝肾阴虚,肝阳化风者,去温阳、渗利,活血药,加鳖甲、龟板、阿胶、羚羊角等滋阴清潜药;挟有血瘀者,以丹参为君,白芍易赤芍,酌加当归、川芎、鸡血藤、红花、茺蔚子等;痰湿较盛者,去生地、熟地等,以茯苓为君,加陈皮、半夏、石菖蒲、远志;痰湿化热,宜加竹茹、竹沥、栝蒌;脾胃虚弱者,则生地、熟地、首乌、牛膝等碍胃滑肠之药应慎用,宜加党参、黄芪、白术;阴损及阳,阳气不足者,重用首乌、熟地、枸杞子、菟丝子,并可加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等;阳虚甚者,应加制附子。对证用药:如肢麻加豨莶草、桑枝;手颤加地龙、僵蚕;项强加葛根等。辨病用药,具有“一举两得”之功。如首乌既养血,又降脂;钩藤既熄风,又降压;黄芩、夏枯草既清肝,又降压等。

  疗效:治疗87例,结果显效53例,有效25例,无效9例。

  附记:本方是在田乃庚教授指导下,拟定的治疗常规用药——延寿降压汤,运用于临床,并随证加减,疗效满意。

20.13 逍遥降压汤

  来源:张文高,《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丹皮、栀子、黄芩、菊花(或野菊花)各12~15克,柴胡15克,白芍30克,茯苓、钩藤、夏枯草各15克,当归9~12克,薄荷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解郁,平肝降压。

  方解:因高血压之肝郁化火者,多无脾虚之候,故方用黄芩、菊花、钩藤、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泄火之力,以求尽速缓解症状,降低血压;柴胡用中等量,取其疏解之功效;白芍用量大于柴胡,取其柔肝益阴,既监制柴胡辛散升发之性,又有预防火盛伤阴之意。合而用之,共奏清肝解郁,平肝降压之功。

  主治:高血压病。

  加减:肝气郁滞者酌加香附、郁金或甘松;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或夜交藤;心悸明显者加柏子仁或莲子心;头痛项强者加川芎、葛根;若有伤阳之象,证见两目干涩、口干咽燥,加玄参、知母;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牛膝;浮肿者,加泽泻;肝阳上亢者酌加代赭石,或生龙骨、生牡蛎。

  疗效:治疗33例,多为起病6年以内的早期高血压患者,总有效率为78.79%。

20.14 三草汤

  来源:刘渡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夏枯草12克,龙胆草6克,益母草9克,芍药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平肝、降压。

  方解:方用夏枯草清肝散结;龙胆草清泄肝经之火;益母草为厥阴血分之圣药,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经;重用芍药,和营敛阴,缓急解痉;以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清热,平肝,降压之功。故用之效佳。

  主治: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

  疗效:治疗1例典型病例,对缓解高血压病头痛诸症效果颇为显著,且血压也有所下降。

20.15 黄石降压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炒黄芩9克,石决明、生西瓜子(打碎)各15~30克,夏枯草、桑寄生、元参、干地龙各9~15克,黑芝麻12~15克,益母草9~30克,怀牛膝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滋阴潜阳,平肝熄风,降压。

  方解:引起高血压病之因甚多,概括起来,主要是下虚上实,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挟痰瘀所致。又“阴虚生内热”,故每见肝火上冲之象。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故方用炒黄芩、石决明为君,二者合用,其清肝潜阳之作用甚著。且黄芩炒后苦寒之性大减,而清热降压之力尤著,又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石决明清肝而不伤阴,且潜阳作用大而持久。臣以黑芝麻、桑寄生、元参滋阴以助君药潜阳之力,且3味合用,既可潜降已亢之阳,又可制肝火上冲之势,阴充则肝火自熄。佐以夏枯草、生西瓜子清肝化痰散结;干地龙熄风止痉、化瘀通络;益母草清肝平逆、活血化瘀,且对久病或产后高血压尤宜,而且有较好的降压作用;怀牛膝活血降压而引诸药之性下行以增强降压之效用,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严谨,丝丝入扣,药中病机,奏效颇捷。而且本方降压作用稳定、持久、反跳现象少。

  主治:高血压病,血压持续在150/95mmHg以上,证见头昏头胀、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而胀、失眠易惊、或口燥咽干、虚烦不安、五心烦热、多梦、健忘、耳鸣、目眩、胫骨跟痛,或嗜睡、胸闷纳呆、口腻、渴不多饮、恶心、面色黄滞、体型较肥;或心悸,或肢冷神萎,便溏或便秘,小便清长或黄赤,或气短、阳痿,舌质红或淡红,苔黄或黄燥,黄腻,脉弦数或细数,或弦滑。

  加减:若眩晕甚、血压偏高者,加代赭石、珍珠母、生地各15克;偏肾阴虚加熟地、二至丸各9~15克;偏肾阳虚加肉桂、制附子各3~6克;肝阳上亢甚者,重用石决明,加珍珠母15~30克;头痛项强者加葛根9克;失眠多梦加夜交藤15克,酸枣仁9克;瘀血偏甚或动脉硬化者,重用益母草,加丹参15克,桃仁、苏木各9克;血脂偏高,加泽泻、首乌、生地各9~15克。恶心加竹茹、姜半夏各6~9克;肝火偏甚加杭菊花、蔓荆子各9克,或加龙胆草15克,羚羊角粉0.6~2克(冲服);鼻衄加生地、丹皮、生藕节各9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9克(后下),体虚改用栝蒌仁、火麻仁各9克;痰湿甚加陈皮、法半夏、茯苓各9克;白带多,加党参、白术、茯苓、芡实各9克;或去牛膝;遗精,去牛膝加金樱子、五倍子、益智仁各9克。

  疗效:治疗300例,治后基本痊愈235例,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97.33%。

  附记:长期临床观察,本方对高血压病各型的降压和伴随症状的改善均有肯定效果,尤以肝阳上亢、阴虚阳亢二型效果更佳。且降压作用稳定、持久、反跳现象少。未发现毒副作用,确为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良方。

20.16 镇肝潜阳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石决明30克,菊花、龙胆草、白蒺藜、知母、黄柏、旋覆花各10克,赭石20克,牛膝10克,钩藤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潜阳,苦降泄热。

  方解:素体阳盛、肝邪偏旺而致肝阳上亢,故方用石决明镇肝潜阳;旋覆花、赭石、龙胆草平肝降逆;知母、黄柏苦寒泄热;白蒺藜、菊花、钩藤滋肾阴而熄肝风;牛膝引热下行。再参考加减法化裁运用,可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

  主治: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症见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少寐多梦,每因精神刺激增剧,脉弦数有力。

  加减:若湿痰盛,加清半夏10克,广皮6克,茯苓12克,黛蛤粉20克;四肢麻木,加桑寄生30克,威灵仙、苏地龙各10克;大便燥,加大黄10克;面赤、口干加生石膏30克;血压过高、头晕甚者,加羚羊角粉0.6克(冲服);舌强,加僵蚕10克,全蝎5克,九节菖蒲、天竹黄各10克;目视两歧,加滋朱丸15克,羚羊角粉0.6克(冲服)。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附记:高血压病除积极治疗外,下列注意事项亦很重要。(1)凡高血压患者,如遇感冒,血压往往升高,此时不必治血压,以辛凉解表,感冒愈,血压高随之降;(2)饮食方面必须注意,如羊肉、海鱼、海虾之类皆能助热升阳,白酒性烈,升阳更甚,皆非高血压患者所宜;(3)高血压患者最忌大怒,大怒则血压升,易于引起脑溢血症。

20.17 育阴潜阳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海蛤壳30克,生牡蛎15克,生龙骨12克,白蒺藜、杭菊花各10克,桑寄生30克,杜仲12克,磁石15克,何首乌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育阴潜阳。

  方解: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以致肝阳偏亢,故方用石决明、海蛤壳、牡蛎,三者虽同属介类,然石决明入肝,功能镇肝潜阳;而海蛤壳、牡蛎入肾,功能育阴柔肝,故本方只取海蛤、牡蛎而不用石决明。龙骨、磁石益肾而潜浮阳;白蒺藜、菊花滋肾而清头目;桑寄生、杜仲补肾而降血压;何首乌补肝肾、益阴精,俾水能涵木则浮阳不致上亢矣。

  主治: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证见眩晕耳鸣、腰酸腿软、失眠、精神不振,脉弦滑无力或细弱。

  加减:精神不振,加合欢皮12克,人参须5克;头晕甚加桑叶9克,黑芝麻12克;失眠,加首乌藤30克,熟枣仁10克;腰酸腿软,加续断12克,熟地20克;心悸,加柏子霜10克,茯神10克;同时还可参照“镇肝潜阳汤”加减法。

  疗效:屡用效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