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的几点建议

 爬墙的蚂蚁 2010-08-25
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的几点建议
江敏
(岳阳县教研室  湖南  岳阳 414100
摘要:在仔细研读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的基础上,提出了教材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教材编写理念、教材内容更新、科学探究的结论呈现方式、教材语言的规范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教版;《化学1》、《化学2》;修改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从2004年起开始在一些实验区使用,20062月修订再版的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新增了“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在内容上注重化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了“双基”的落实、注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套较好的实验教材。2007年秋季,我省高一年级学生将全面使用该教材,在认真研读这两本教材之后,我认为该教材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这些问题归类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         编者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人
教材用语原则上应该使用中性语言,为了使教材人性化,增强可读性,有些栏目的语言可带一定的感情色彩,但是编者不能主观臆断,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例如,《化学1》第22页第3行“图书馆或图书大厦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找到你所需要的图书?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商品?”,试问,你怎么知道我能很快找到我所需要的物品呢?事实上,很多人就不知道怎么找!特别是一些农村孩子,在这之前还没有见过图书馆和大超市,自然就不知道怎么样找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这样的教材语言会使不会找的学生产生自卑感,造成一些心理压力。建议改为“图书馆或图书大厦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有人能够很快找到他所需要的图书?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有人能够迅速挑出他所需要的商品?”。同理,建议把《化学1》第46页第6行“现在,你一定明白为什么在实验室里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了”改为“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在实验室里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了吗?”;把《化学2》第28页第4行“你一定想知道,这种热能从何而来”改为“你想知道这种热能从何而来吗?”。
二、         教材中有些内容需要更新
人教版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在继承中创新,这对老师用教材有益,一些内容是老师熟悉的,拉近了教材与老师的距离,但在调整顺序后,有些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当作适当的更新。例如,《化学1》第25页“科学探究”中FeOH3胶体的制备,旧教材安排在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第二单元,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平衡的理论知识,具备了学习基础,而在新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提前了,学生没有这一基础,学生对 这一反应无法理解,产生了学习障碍,影响了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建议改为AgI胶体的制备;《化学1》第78页第6行“ ”,这是一个典型的可逆反应,而教材上以不可逆的形式呈现,学生不能理解氯水为什么有颜色,其实,从氯水中可以较直观地证明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在此处引入可逆反应的概念比在后面引入更合理。
三、         不要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探究”是新增的栏目,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化学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将科学探究的结论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在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效果就会大大的降低。例如:《化学1》第44页、《化学2》第53页的“科学探究”将探究结论以定论形式呈现在探究操作步骤之后,就可能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建议以留白的形式或结论分散安排的形式呈现。
四、         教材语言要科学严谨、规范
教材是学生正式的学习文本,它具有权威性、示范性,它不同于教辅资料,教材语言要符合汉语语法规则,学科用语要规范、科学严密,教材语言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新教材在语言规范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常用语方面主要表现在:①关联词使用不当。《化学1》第8页倒数第3行“如果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利用这种差别,(就)可以使该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化学1》第34页第3行“如果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来分类(就)可以分为两类。”这里是假设复句,没有“就”,属于关联词残缺;《化学1》第28页倒数第8行“如果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分别加热至熔化,它们能导电”,在这个复句中前一分句提出假设后一分句说明这一假设实现后产生相一致的结果而不是不一致的结果,因此,要用“如果…就…”而不是“如果…也…”。②标点符号乱用。例如,《化学2》第47页第91012行“(如升高反应温度,使用催化剂等)、(如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气态反应物的压强等)、(如降低反应温度,使用催化剂等)”,三句中的逗号都应是顿号,因为这里都是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不是一般性停顿。③语义重复。例如:《化学2》第13页倒数第13行“人们在镍镉电池和氢能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镍氢电池,已经面世”,“研制出了镍氢电池”与“已经面世”语义相同,可将“已经面世”删去或改为“已经投入生产”。④“的”“地”混用。《化学1》第26页,注①第3行“花粉的小颗粒在作不停、无秩序运动”一句中的“地”都应为“的”;《化学2》第45页第12行“在工业生产和环保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句中的“地”应为“的”。⑤词义混淆。《化学1》第4页第14行“了解……报警电话等(安全措施)”,报警电话不是安全措施,可改为“电话报警”;《化学1》第88页,防治酸雨的措施:“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煤中大约40%~60%的无机硫”应为“采用原煤脱硫技术,除去煤中大约40%~60%的无机硫”。
在化学用语方面主要表现在:①某些术语界定不清,产生歧义。例如,在《化学1》中,第6页第4“用海水、、…直接制盐”一句中的第一个“盐”应为“盐卤”、9页第12“沿烧杯流下”中的“壁”应为“内壁”、第24页倒数第10“浊液中的粒子通常大于100nm”中的“粒子”应为“分散质的粒子”、第72页第7“土壤胶体因其表面积巨大且带有负电”中应在“胶体”后加“的胶体粒子”、第74页第5“与相似,单质硅也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中的“碳”应为“炭”。②化学用语不规范。例如,在《化学2》中,第39页图2-16中“氧”“氢”应为“氧气”“氢气”、第45页“科学史话”中CO2Fe2O3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没有标明反应条件,这样易导致师生不重视反应条件的现象发生,引起教学混乱。③不严谨、不科学。例如,在《化学1》中,第20页图片说明文字“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树”,这是一般性描述,应改为特殊性描述“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后生成的铜树”、第27页第13行“当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应为“当含有相反电荷胶体粒子的胶体混合时”、第36“图2-15 还原剂和氧化剂”和“图2-16 燃料的燃烧是氧化反应”应分别为“图2-15 还原剂和氧化剂关系示意图”“图2-16 燃料的燃烧反应是氧化反应(或燃料的燃烧发生了氧化反应)”、第42页“思考与交流”中“图3-2是一些化学反应的照片”应为“图3-2是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的照片”;《化学2》第71页第4行“食物同时还是组织生长和修复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为“食物同时还为组织生长和修复提供必要的素材”。
当然,教材建设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需要经过反复实践和修订,尽管人教版化学新教材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让我们共同参与,使我们的化学教材不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