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文章不厌千回改”?—转摘范文网

 昵称2671990 2010-08-26

为什么说“文章不厌千回改”?
    答:这句话对所有的文章都适用。正如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所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文章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好,而只能是通过不断的推敲、打磨,一次比一次更好。大家都知道那个著名的故事:唐代诗人贾岛偶得一诗,其中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意境已经很美了,但他还嫌不够,总觉得那个“推”字欠妥,想来想去又想不出该换个什么字,正在这时,有位僧人敲门,这一“敲”使他顿悟,便把“推”字换成“敲”字,从而诗句的意境更为精美。我们常用的“推敲”一词正是由此而来。我们自己也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某篇文稿写完,自我感觉还可以,但过两天看一遍,觉得有些地方要改,过两天再看,又觉得有些地方要改,如此以往,简直改得个没完没了。
    “千回改”当然不是说文章要永无休止地改下去,而是说完稿后要仔细斟酌、润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第一关;稿子交到科长、主任那儿,说不定又要改,这是第二关;稿子再交到领导手上,大家心里都暗暗捏着一把汗,领导说还得改一改、抠一抠,这是第三关。关卡重重,前路漫漫,说不定你就烦了。不,你不能颊、不该烦。这不像以你个人名义写文章,你说行了就行了,人家不会说你半个“不”字,而机关文稿多数是一人执笔、大家参与,大家都说行才行,很少有一次能成功的。中央机关那些“大手笔”们搞出来的重要文件、领导讲话,水平够高了吧?那也不是一次成功的,而是经过了反复修改、千锤百炼的。

    有的同志说:机关文稿反正写来写去都是那么些话,多一句少一句没什么大不了,人家也不会吃饱饭没事干老跟你抠字眼,犯得着费心劳神改了又改吗?这话不对。机关文稿也是机关的重要“门面”,如果文稿粗制滥造,质量低劣,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机关形象,影响到人们对机关文秘人员甚至包括领导者素质的评价。更何况,某些重要文稿如果不经过精心修改,还有可能出现政治上、观点上、提法上的错误,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甚至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有的同志又说:反正我是写初稿的,写完了就算交了差,改不改、怎么改是你们头儿的事,与我无关。这种态度更不对。提高文稿质量,必须从第一道环节抓起,写初稿的时候就要严肃认真,字斟句酌,不行就改,力争出“成品”而不是出“半成品”或“废品”。如果都依赖领导来修改,到了科长、主任那儿还得动“大手术”,那还要我们一大帮文秘人员干什么?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审稿,只能是在观点上、政策上把关,极少考虑结构严谨不严谨、层次分明不分明,哪一句话说得好不好、哪一个词用得准不准,而这恰恰是我们所要认真负责的。一句话,依赖思想要不得,粗制滥造不应该。
    还有同志说:一篇稿子政来改去,既花时间又费精力,值得吗?值得,而且很值得。事实上,改稿的过程也是学习、锻炼和不断提高的过程。难怪有人要说:文章是改出来的,笔杆子是磨出来的,人才是摔打出来的。如果拿经过数次修改的稿子与初稿对照一下,我们也许会感到惊讶:这初稿是我写的吗?我怎么会写出这种不像样的东西呢?有这种感觉,就说明你进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