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功能及泌尿系统疾病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老梧桐 2010-08-28

1. 肾的基本结构如何?

    肾为成对蚕豆形的实质性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肾外被膜包裹,内侧缘中央凹陷成肾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输尿管经此出入肾。

    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在外层,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髓质在内层,由2028个锥体组成,主要含髓襻的降支、集合管及乳头管。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侧肾脏含80万~l2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中央部的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反复分支形成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网。肾小囊分为内外两层上皮细胞,与肾小管相通。

    肾小管长而弯曲,由近端小管、髓襻细段和远端小管组成。

    肾盂由肾锥体开口处的肾小盏集合而成,肾盂向下逐渐缩小续于输尿管。

2.肾有哪些主要功能?

    (1)尿液生成功能:血液通过肾小球,每日滤过的原尿可达l80L

    (2)尿液浓缩功能:正常人每日排出的尿量仅l.5L左右,其中99%以上的水和很多物质均被肾小管重吸收。

    (3)尿液排泄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是代谢产物排泄的主要方式。其中含氮类废物如尿素、肌酐等多由肾小球滤过排出,部分有机酸如马尿酸、苯甲酸、各种胺类及尿酸等也有一部分经肾小球滤过排出。

    (4)激素分泌功能:包括血管活性激素和非血管活性激素。前者作用于肾本身,主要调节肾的血流动力学和水盐代谢,包括肾索、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激肽类系统等;后者主要作用予全身,包括红细胞生成索等。

3. 膀胱主要有什么作用?

    膀胱是一个中空性肌囊,可分为底、体及颈3部分。膀胱肌肉活动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与控制。膀胱三角区是炎症、结核及肿瘤的好发部位。

    膀胱的生理功能是储存尿液和周期性排尿。在正常情况下,大脑皮质对脊髓排尿中枢起到制约作用,膀胱逼尿肌处于持续的轻度收缩状态。当尿量增加到400500ml时,膀胱内压明显升高,这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传人大脑皮质排尿反射中枢,产生排尿欲。如果条件许可排尿,则冲动传出,引起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后尿道的感受器,进一步加强其活动,并反射性地使外括约肌开放,尿液就在强大的膀胱内压下被排出。尿液对尿道的刺激还可进一步使排尿反射活动一再加强,直至排完为止。如果条件不许可或不去进行排尿,则膀胱内尿量继续增多,当达到700ml时,膀胱内压也增到3.43kPa(35 cmH2O),此时逼尿肌出现节律性收缩,排尿欲明显增大。如果等到膀胱内压达到6.87kPa(70cmH2O)以上时,便会出现明显痛感以致不得不去排尿。

4. 肾脏疾病主要有哪些?

    (1)肾病综合征:各种原因所致的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30g/L),明显水肿和()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征。

    (2)肾炎综合征:以蛋白尿、血尿及高血压为特点的综合征。按病程及肾功能的改变可分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病程不足l)、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性进行性恶化,于数月内发展为少尿或无尿的肾衰竭者)和慢性肾炎综合征(病程迁延l年以上)

    (3)无症状性尿异常:包括单纯性血尿和无症状性蛋白尿,以及不能解释的脓尿。

    (4)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和急进性肾衰竭综合征(RPRF):区别是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e rateGFR)的下降,ARF是几天RPRF是几周。病因也稍有不同,ARF的常见病因包括脓毒症、肾毒性药物、休克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RPRF的常见病因包括免疫损伤或血管炎引起的毛细血管外增生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5)慢性肾衰竭综合征: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进行性、不可逆性肾单位丧失及肾功能损害。

5.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有什么特点?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ar nephritis,AGN),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6.肾小球肾炎分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肾小球肾炎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恶化、多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也称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特点是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仅有肾小球源性血尿和()蛋白尿。

7.肾病综合征有什么临床特点?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30g/L),明显水肿和()高脂血症。

8. 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有什么特点?

    特点是急性起病,可有或无尿频、尿急、尿痛,常有腰痛、肋脊角压痛或()叩痛和全身感染性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血白细胞升高等。一般无高血压及氮质血症。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其他常见的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等,约5%为粪链球菌等球菌引起。

    慢性肾盂肾炎的特点是影像学检查有局灶粗糙的肾皮质瘢痕,伴有相应肾盏变形,常有间歇的尿路感染发作病史,尿液检验常有白细胞增加。

9. 急性尿路感染有什么特点?

急性尿路感染包括急性肾盂肾炎,以急性膀胱炎为例叙述特点。急性膀胱炎约占尿路感染的60%,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弓上不适等,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常有白细胞尿,约30%有血尿,偶可有肉眼血尿。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约占75%。已婚妇女可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约占15%。

10.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什么特点?

    肾功能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下降,主要表现为氮质废物如血肌酐和尿素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常伴有少尿(<400ml/d)或无尿(<100ml/g)

    诱发因素: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血容量减少(比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液体丢失和出血),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和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肾前小动脉或肾后小动脉扩张)等。肾后性急性肾衰竭的特征是急性尿路梗阻,可发生于从肾盂到尿道的任一水平。肾性急性肾衰竭有肾实质损伤,最常见的是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包括药物性或色素性肾病如血管内溶血及横纹肌溶解)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类型。

    临床表现:典型的急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起始期:肾小球滤过率(GFR)突然下降;维持期:又称少尿期,多数患者出现少尿(400ml/d),随着肾功能的减退,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尿毒症表现,包括全身并发症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恢复期: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从而肾小管恢复完整,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回复。少尿患者可有多尿表现。

    治疗及转归:治疗主要包括纠正可逆的病因、维持体液平衡、补充营养及合理膳食、紧急处理高血钾、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抗感染、处理心力衰竭等。对于明显尿毒症的患者,最有效的是进行透析疗法。急性肾衰竭的转归高度依赖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若无并发症,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的病死率7%~23%,而手术后或危重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ATN死亡率高达50%~80%。但如果能存活出院,长期存活率则良好。总的来说,急性肾衰竭的转归大大好于慢性肾衰竭。

11.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是什么?

    慢性肾衰竭(CRF)简称肾衰竭,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

    诱发因素:任何泌尿系统疾病只要能破坏肾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都能引起肾衰竭。比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病、梗阻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病症、先天性和遗传性肾病等都可发展至肾衰竭。在我国常见的病因依次顺序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

    临床表现:肾衰竭的早期,往往无临床症状,到残余肾单位不能调节适应机体最低要求时才会逐渐显出临床症状。到了晚期(即尿毒症)每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均失调而出现各种症状。主要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肺水肿等;不同程度的贫血、常有出血倾向;早期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随之性格改变、抑郁、记忆力减退、判断错误,并有肌肉颤动、痉挛和呃逆;尿毒症时常有精神异常,对外界反应淡漠、谵妄、惊厥、幻觉、昏迷等;早期食欲缺乏,尿毒症时口气有尿味和恶心、呕吐,胃黏膜糜烂或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皮肤瘙痒、有时难以忍受;尿毒症面容;肾性骨营养不良症(肾性骨病);内分泌失调、性功能障碍,小儿性成熟延迟、女患者性欲差、可闭经、不孕,男患者性欲缺乏、阳萎;常见肺部感染等。

    治疗及转归:治疗包括治疗基础疾病和使病情恶化的因素,延缓病情发展,治疗并发症,替代治疗。其中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成功的肾移植可恢复正常的肾功能,可使患者几乎完全康复。但肾移植需要使用大量免疫抑制药,感染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增加。慢性肾衰竭转归不好,最终会发展为尿毒症。

检验项目及正常参考值

    尿常规检验项目:(见第l章第二节)

    血肌酐(CRE):成人44133umolL,儿童2762 umolL

    血尿素(Urea)1.87.1mmolL

    血尿酸(UA):男性l80440umolL,女性120320umolL

    尿肌酐:成人男性7.117.7mmol/24h,成人女性5.315.9mmol/24h,儿童71195umol/24h,婴儿88l77/umol/24h

    尿尿素:250570 mmol/24h

    内生肌酐清除率:80120ml(min.1.73m2)

    血清β2-微球蛋白:<2.5mgL

    Cys-C(胱抑素C):男性0.620.91mgL,女性0.52O.83mgL

    血清补体C30.81.55gL

    尿微量白蛋白:<20mg24h尿。

    毛森试验(肾小管稀释浓缩试验)24h尿量l0002 000ml,日间与夜间尿量之比≥21,夜间尿比重>1.020,日间尿比重l.0021.020,最高与最低差值>0.009

专家解读

1. 为什么血液肌酐、尿素氪和尿酸升高是肾功能受损的指标?

    肌酐的由来:肌酐为肌肉中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人体肌肉以1mg/min的速度将肌酐排入血液。严格控制饮食后,血浆内生肌酐浓度比较稳定。肌酐主要从肾小球滤过,仅少量由近端小管排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若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肌酐不能有效滤过,血液中的肌酐就会越积越多。因此,测定血液中的肌酐可以反映肾脏功能受损情况。

    尿素氮的由来:尿素氮是氨基酸代谢终产物之一。氨基酸在脱氨作用下产生的氨在肝内转化为尿素氮,尿素氮由肝进入血液循环后主要通过肾排泄。血中尿素氮的浓度取决于机体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食物中蛋白含量及肾的排泄能力。尿素氮可自由地滤入原尿,约50%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在摄入食物及体内分解代谢较稳定的情况下,其血中浓度取决于肾排泄能力。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时尿素氮排出受阻,因此,尿素氮是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

    尿酸的由来:嘌呤核苷酸分解生成嘌呤核苷及嘌呤后,经水解脱氨和氧化,最后生成尿酸。血中尿酸全部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排泄,但绝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故尿酸的清除度不到10%。由肾排出的尿酸占总排出量的2/33/4,其余在肠道内被微生物的酶分解。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尿酸不能正常排泄而在血中浓度升高。因此,血液中尿酸浓度可反映肾功能。

2. 检查尿肌酐、尿尿素氮和尿尿酸有什么意义?

    (1)尿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代偿期、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肌肉萎缩性疾病等。

    (2)尿尿素氮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见于体内组织分解代谢增加时,如高热等。

    降低:可见于肾功能障碍、严重肝疾病等。

    (3)尿尿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见于痛风、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急性重症肝炎、中毒性肝炎、肌肉损伤、食用富含核蛋白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等。

    减低:可见于肾炎。

3. 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怎样得来的?临床意义如何?

    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U为尿肌酐,单位为umol/LV为每分钟尿量,单位ml/min,为24小时尿量(m1)÷(24×60)minP为血肌酐,umol/L

    由于每个人肾大小不同,每分钟排尿能力也有所差异,为消除个体差异进行体表面积矫正,矫正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计算公式为:Cre=U×V/P×1.73/A

    其中A:受试者实测体表面积(m2)1.73:欧美成人平均体表面积(m2)

    内生肌酐清除率用于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

4.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指肾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血浆中某一物质的能力。通常用清除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推算出肾每分钟能清除多少血浆中的该物质,并以体表面积加以矫正。GFR主要取决于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和肾小囊中的静水压、胶体渗透压以及滤过膜的面积和毛细血管超滤分数(后二者统称为滤过系统)等因素。

    (1)能较早反映肾功能的损伤: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在血清肌酐和尿素尚在正常范围时,内生肌酐清除率可低于正常范围的80%以下。

    (2)评估肾小球损伤程度: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5170ml/min为轻度损害;503lml/min时为中度损害;<30ml/min时重度损害;<20ml/min为肾功能衰竭;<10ml/min为终末期衰竭。

    (3)临床治疗和用药指导:Ccr3040 ml/min时通常限制蛋白质的摄入;<30ml/min时噻嗪类利尿药常无效,需改用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钠)等;<lOml/min应采取透析治疗;2050ml/min时为肾功能失代偿期,用药须谨慎,特别是由肾排泄的药物。

    (4)肾移植术是否成功的1个参考标准:若移植物存活,Ccr会逐步上升,否则指示移植失败;一度上升后又下降,提示可能发生排异反应。

5. 急性肾炎的实验诊断指标有哪些?

    (1)尿常规:检查镜下可见红细胞(绝大部分急性肾炎患者都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白细胞、上皮细胞、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并可伴有蛋白。

    (2)肾功能:一过性异常,表现为轻度氮质血症,尿素及肌酐轻度升高,随尿量增加而恢复正常。

    (3)免疫学检查:初期C3及总补体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可升高。部分患者早期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血清冷球蛋白可呈阳性。

6.肾病综合征的实验诊断指标有哪些?

    (1)尿常规:尿蛋白+++++++,可见脂肪管型,可伴血尿;24小时尿蛋白:>3.5g/L

    (2)血浆蛋白测定:总蛋白降低,白蛋白<30g/L

    (3)血脂:胆固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4)此外,还可做下列检查

    肾功能测定:早期正常,少尿时除有尿素氮增高,后期肾功能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酐均可增高;

    血沉(ESR)测定:可增快;

    肾活检:能作出明确的肾小球病理诊断。

7. 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血清β2-微球蛋白主要由淋巴细胞生成,存在于有核细胞膜上。肿瘤细胞合成β2-微球蛋白的能力很强。血中的β2-微球蛋白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几乎全部由近曲小管重吸收,经肾小管上皮细胞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被溶酶体消化分解为氨基酸供机会再利用,由尿排出部分仅占0.1%。其临床意义有: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血清β2-微球蛋白与血肌酐呈正相关,其变化较血肌酐更明显。

    (2)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还可见于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

8. 胱抑素C(Cys-C、血清γ-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胱抑素C全称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物。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共有9个亚类,Cys-C是其中之一。它在所有有核细胞中生成,产生速度稳定,不受炎症影响。由于Cys-C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目前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标记物。

    Cys-C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呈一条极微量的后γ区带,故早年又称γ-痕量蛋白或后γ-球蛋白。

    Cys-C的临床意义主要有:

    (1)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灵敏指标。GFR减低时,Cys-C早于肌酐升高。

    (2)应用于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存活状态及GFR恢复程度的观察。移植成功时,血清Cys-C下降速度和幅度都大于肌酐,而在发生移植物排斥反应时,Cys-C上升也快于肌酐。

    (3)新生儿和婴儿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尚未发育完全,Cys-C水平略高于成人。

9.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尿微量白蛋白(MALb)由于其分子量小,在毛细血管病变时就可以从血管壁漏出到原尿之中微量白蛋白>20mg,就认为有肾微血管损伤。检测有助于肾疾患的定位诊断。因此,微量白蛋白是诊断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的肾微血管病变或肾损伤的评价指标并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还对子痫及各种毒性物质所致的肾损害都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10. 血清补体C3检测对肾疾病诊断有什么意义?

    在急性肾炎中,血清补体C3通常降低,8周内恢复正常。

11.尿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daseNAG)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肾小球不分泌NAG,全部来自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与MALb一起被称为肾小管损伤标记物,对早期发现糖尿病、高血压肾脏损伤、肾移植排斥反应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12. 毛森试验(肾小管稀释浓缩试验)有什么临床意义?

    当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时,尿量增多,24小时常超过2500ml;昼夜尿量相差不大,夜间尿量增加,常超过750ml(早期表现);各次尿比重接近,最高比重<1.018,比重差<0.00g,严重者甚至只有0.0010.002,常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远端肾单位浓缩功能丧失。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盂肾炎晚期,高血压肾病失代偿期。

13. 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尿液检验特点各是什么?

    尿常规化验白细胞增多,或成堆脓细胞,或有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阳性,尿菌落计数杆菌超过105/ml和球菌超过104/ml尿液。尿液中发现白细胞管型,对诊断肾盂肾炎有意义。

    慢性肾盂肾炎多数由急性肾盂肾炎,未能及时治疗转变而来,一般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者为慢性。其症状表现复杂,轻重不一,有时常无明显症状,仅有细菌尿和尿中少量白细胞和蛋白;有的仅表现有疲乏感,不规则发热,腰酸等;有的可有长期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病史,发作时有急性尿路感染症状。

    尿常规化验白细胞增多,尿细菌反复培养阳性。尿比重可下降。

14.尿路感染尿液检验的特点是什么?

    (1)尿常规检验项目:尿常规检查中,尿路感染患者尿蛋白通常为阴性或微量,尿沉渣内白细胞多数显著增加,如发现自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少部分患者有较明显的镜下血尿,偶可见肉眼血尿。

    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常有脓尿,即清洁尿标本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每高倍视野不少于5个。若用计数池计数则更为准确,每升不少于8×106个。

    (2)尿常规的细菌学检查:尿路感染诊断主要依靠尿细菌学检查。对于做培养的尿标本的收集,须注意要留清洁中段尿。但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故定性培养结果是不可靠的,还要做含菌量计数。膀胱穿刺尿做细菌培养结果可靠,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

    尿细菌定量培养,若尿含菌量≥l05/ml,则为有意义的细菌尿,常为尿路感染;或尿含菌量为l04l05/ml,则为可疑阳性,需复查;若<104/ml,则可能是污染。有一些快速测定细菌尿的方法,如光度对比法、生物发光法等,能于2小时内测定尿内含菌量。

    除尿细菌定量培养外,亦用尿沉渣镜检细菌。方法是取清洁中段尿的沉渣,用高倍镜找细菌,若平均每个视野≥20个细菌,即为有意义的细菌尿,其符合率可达90%以上。镜检查细菌可以迅速获得结果,并可按致病菌情况指导临床医生选用恰当的抗菌药物。

    细菌的化学性检查,目前使用的是亚硝酸盐试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是70.4%,特异性是99.5%。球菌感染可出现假阴性。该项试验是在尿常规中试纸条法中作为尿路感染的筛选试验。

防患未然

1. 为什么体检要检查肾功能和尿液常规?

    体检检查的肾功能项目一般是指肾小球损伤的最常用指标,它们是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目的是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有没有明显受损。

    尿液常规化验通常包括蛋白、糖、红细胞、白细胞、胆红素、尿胆原、酸碱度、比重、亚硝酸盐等,这一套检查可起到简便的筛查作用,对某些泌尿系统病变、黄疸型肝炎、糖尿病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例如镜下血尿可能是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的早期信号,白细胞增多可能由尿路感染引起,高尿糖可能是糖尿病,亚硝酸盐阳性可能有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等。因此,尿液常规检查十分重要。

2. 血液肌酐、尿素氮、尿酸检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避免?

    除了由化验人员做好检测质量控制外,其他的影响因素还有:

    (1)自身生理变化。血肌酐日内生理变动通常在10%以内,与个体的肌肉量有关。肌肉发达者与消瘦者尤其是肌肉萎缩者的生理浓度可有明显差异。

    (2)妊娠。妇女妊娠时,由于血容量大大增多,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均低于正常人。

    (3)运动。剧烈运动后,血肌酐和尿素氮都有一过性增加。

    (4)进食。若进肉食后24小时内肌酐可增加3444umol/L;高蛋白饮食后尿素氮可增高。

    (5)药物。比如:噻嗪类利尿药和羧苯磺胺可促进尿酸排出而使血尿酸偏低;一些头孢类药物可引起肌酐测定过程的显色反应而带来干扰。

    因此,测定前必须空腹8小时以上,不要剧烈运动、停用药物,方可避免给检查结果带来影响。

3.尿液肌酐、尿素氮、尿酸检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避免?

    检测尿液肌酐、尿素氮及尿酸必须留存24小时尿液。留取标本时注意防

腐,一般需要加入防腐剂,如甲醛、甲苯等。从8O0到次日8O0,将所有尿液

混匀后计量,取35ml送检。

    除了上面第2问中所述的影响因素外,细菌繁殖、尿液不均匀可带来影响。

因此须注意加入防腐剂,计量前必须混匀。另外,留尿期间禁用利尿药。

4.留取24小时尿如何保证样本质量?

    所有尿液均要留入容器;容器内必须加入防腐剂;计量必须准确;计量前必须混匀。

5.慢性肾孟肾炎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吗?

    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因此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6. 肾炎可以预防吗?什么情况下怀疑肾炎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肾功能和尿液?

    由于本病主要是由感染所致,故主要是预防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皮肤等链球菌感染。

    急性肾炎属于自限性疾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低盐饮食。肾功能异常者应限制蛋白摄入量。明显少尿时须限制液体摄人。

    若有发热、乏力、水肿、腰痛、血尿、高血压等症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

7. 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1)最有效和经济实用的预防方法是多饮水、勤排尿(23小时排尿l)

    (2)注重个人卫生,经常保持阴部的清洁。

    (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

    (4)性交后即排尿,并按常用量服一次抗菌药物,能有效预防与性生活有关的尿路感染。

    (5)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者,要养成二次排尿的习惯,即每一次排尿后数分钟,再排尿一次。

8.尿中查出红细胞怎么办?

    正常尿液中一般无红细胞或偶见。若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有无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及出血性疾病等。

9.尿中查出白细胞怎么办?

    正常尿液中可偶见白细胞。若尿沉渣镜检高倍视野超过5个,需要进一步检查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性炎症,比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核、肾小球肾炎等;对于成年妇女还须排除混入白带的影响,然后检查有无生殖道炎症等。

10.尿中查出蛋白怎么办?

    出现尿蛋白的情况比较复杂,若出现蛋白尿,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肾小球引起:有无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肾炎、肾小球肾病、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性肾病、肿瘤、肾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

    (2)肾小管引起:检查有无肾盂肾炎、肾间质损害,有无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

    (3)溢出性蛋白:检查有无急性溶血、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4)组织性蛋白:有无肾脏炎症、中毒等。

    (5)其他:有无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走出误区

1.肌酐、尿素氮、尿酸升高就一定是肾功能受损吗?

    肌酐、尿素氮、尿酸均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但由于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都会引起尿素和肌酐一过性升高并可超出正常值,其他还包括诸多肾前、肾后因素均可引起尿素和肌酐升高,比如各种原因造成的失水、急性失血、休克、尿路梗阻等。另外,痛风患者尿酸一般都较高。因此,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升高并不都是肾功能损害。但若肌酐、尿素氮、尿酸升高幅度大、在严格控制影响因素后仍然很高,就应该考虑肾功能受损了。

2.尿中有蛋白就一定是肾炎吗?

不一定就是肾炎。急性溶血、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中毒等情况尿中也可出现蛋白。

3.尿中有红细胞就一定是肾炎吗?

不一定。肾结核、泌尿系结石、泌尿道肿瘤、前列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患者尿中也可出现红细胞。

4.腰痛就会是肾炎吗?

    有很多疾病可能引起腰痛,因此腰痛不一定是肾炎。

5.肌酐、尿素氮、尿酸越低越好吗?

    当然不是。进行性肌萎缩患者肌酐会降低;急性黄色肝萎缩、严重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患者尿素氮会降低;乳糜尿、肝豆状核变性(Wilson)Fancoi综合征、严重贫血等患者血尿酸会降低。可见不是越低越好。

6. 尿中有白细胞就是尿路感染吗?

    不一定。除了尿路感染外,前列腺炎、精囊炎患者尿中也会出现白细胞。对于女性,若尿中混进白带,也可能会有白细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