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个人其实都想“做自己”。
但世间“做自己”的实质是“自我中心”。所以,不仅没有做到做自己,反而使自己更加混乱。最后常常困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尤其是在这个人口急剧流动,竞争异常激烈的世俗社会里,“做自己”实在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做自己”的本质,就是“天赋”。上帝在你降生到这个世间,其实已经把你所专属的才能与角色,恩赐了你。
但是,很可惜的是我们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茫然无措,最后随波逐流,迷失了自己。
既然做自己本来就是上帝的要求,那么,若要明白自己的天赋,只有回到上帝那里,得到神的指教。
我们和神的隔绝,中间靠谁来给我们沟通?
只有耶酥,这位牺牲了自己而使我们得以因信他而和神重归于好的救主。
也就是,完全地把自己交托给耶酥,完全彻底地在耶酥面前的降服,我们才能最后蒙恩,找到自己,找到生命的最佳道路。
这是唯一幸福的生活方式。
最后,完全地做自己,也是神所喜悦的。
可是,顽梗的人类,又怎么肯向耶酥低头,并且彻底地降服呢?
所以,幸福的人,就是那些单纯与坦诚的人,他们只认一个耶酥,结果却收获了一切。
敬拜神是智慧的开端。
因为这样才能完全地做自己。
(二)
全部人生的学问,浓缩就两个字——“关系”。
最要紧的关系是人与上帝的关系。这个关系处理好了,就奠定了人生幸福的基石。只是人恰恰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关系,所以,人生的痛苦与不幸就一个接一个。
其次是人际关系。从神的话语中,可以看到,上帝最注重的,除了敬拜他,还有一个,就是“爱人如己”。
只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往往是利害关系,而不是爱与被爱的关系。但人心深处渴望爱,则是毫无疑问的。
对于在红尘中的凡人,能够做到在“利害关系”中保护自己,在“爱的关系”中提升自己,就算是人性的一个进步。因为在我们没有做到像耶稣那样完全彻底地舍己的时候,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向耶酥看齐!
最后是人物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就是和谐相处。同时,人作为万物的管理者,要善用万物。比如环保。
我们不能以毁坏外物来达到自身的利益目的。因为万物也是上帝所造。我们只是受上帝托付的管理者而已。
推而广之,一切的关系,都蕴含在上帝的伟大计划中。
我们可以在人生中通过完全地信靠他,敬拜他,听从他,在无法测透关系的奥秘的命运中,平安喜乐地通向永生的生命。
那就是天国。
(三)
阅读《光与盐》,对韦卓民博士(1888-1976)极其钦佩。这位跨越中西文化的桥梁,探索基督教普世价值的基督徒学者,教授,让我钦佩的是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是一个比较文化研究的大师了。并且他的思想竟然与我近几年的探索不谋而合。实质上我的近几年的探索,不过是在延续着韦博士的未竟事业。
在介绍韦博士的文章中,有一段话,画龙点睛。录如下:
“为了说明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合理互动,韦卓民指出,保存中国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它交托给上帝,即是将它“神圣化”。换句话说,韦卓民认为,基督教必须将中国文化带向上帝的圣坛,将其净化(或者使其远离黑暗的方面)和“神圣化”(不断的提升),从而使其更臻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