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你所不知道的
亲吻的奥秘 ![]() 亲吻的奥秘
若仔细想想,您就会发现,亲吻的确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唾液、黏膜,甚至咀嚼过的食物的残留都会参与其中。专家们估计,在一次亲吻过程中,会有数以百计甚至上百万的细菌从一个口腔转移至另一个口腔中。医生们也将亲吻与一些疾病的传播联系起来,比如脑膜炎、疱疹和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 美国国家档案文件局供图 这张著名的照片记录了二战结束时在纽约时代广场上演的“胜利之吻”。 然而,人类学家指出,世界上90%的人都会亲吻。大部分人都会憧憬着他们浪漫的初吻,并会将它永远铭记于心。父母们会亲吻子女,朝圣者会亲吻宗教器皿,夫妇之间会相互亲吻。一些人甚至会在下飞机后亲吻地面。 那么,在全世界范围内,亲吻这一动作都是如何传达出喜爱、庆祝、悲伤、安慰和尊敬之情的呢?恐怕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人类学家认为,亲吻可能起源于人类母亲喂养子女的方式,就如同鸟儿喂食一般。母亲会将食物咀嚼好,然后将它从自己的口中送入子女的口中。在婴孩学会吃固体食物后,母亲们可能会亲吻子女以示鼓励或表达她们对子女的喜爱之情。 在这种情况下,亲吻成为了代代相传的习得行为。我们从上一辈和周围的社会中了解到如何亲吻,然后我们也会去亲吻他人。然而,这一理论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在一些现代土著文化中,妇女们仍通过口对口输送食物的方式来喂养子女。然而在西方人将亲吻这种行为带过来之前,处于这些文化中的人们并不会相互亲吻。
但有一些研究者却坚持认为,亲吻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他们以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倭黑猩猩为例,来印证他们的观点。倭黑猩猩经常会彼此亲吻。在倭黑猩猩的社会组织中,除了配偶和地位等因素外,它们还经常通过亲吻来缓和争执后的紧张局面、相互安慰、发展社交关系,甚至有时没有任何原因也会亲吻。一些研究学家认为,那些会亲吻的灵长类动物足以证明,亲吻的欲望是一种本能。
一些其他动物也会做出类似于亲吻的动作。许多哺乳动物亲舔彼此的面部,鸟儿们碰触彼此的喙,而蜗牛则抚摸彼此的触角。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动物会相互梳理毛发,而不是亲吻。还有一些动物会嗅位于对方面部或口腔中的香腺。无论怎样,当动物们这样接触对方时,往往都是为了表达信任和喜爱之情,或是为了发展社交关系。 至于亲吻是经后天学习而来还是属于本能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的观点并不一致。双方的论点都有证据可证实。同样,有关人们最开始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亲吻的种种理论,也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证据。
亲吻的影响
尽管研究者们并不能确定人们开始亲吻的方式和原因,但他们可以肯定的是,浪漫的亲吻对大多数人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金西研究所将一个人对亲吻的反应归结为三类:
![]() Stock.xchng Esther Seijmonsbergen 供图 两兄弟在亲吻。
实际上,这些因素在所有亲吻中都会起到一定作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那些浪漫之吻。换言之,当一位母亲亲吻子女的伤口对其进行安慰时,双方的反应中都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起作用。同样,当朋友们亲吻对方以示问候时,当朝拜者亲吻宗教象征物时,当兄弟姐妹们争吵过后亲吻以示和好时,也都会受到这三种因素的影响。尽管一些亲吻是柏拉图式的,另一些是浪漫式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是由人们美好的感情所激发出来的,同时它还倾向于去激发这种美好的感情。 尽管人们到底怎么会产生亲吻的想法以及人们亲吻时所表达的意义依旧不明,但是人类学家们确信,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有了亲吻行为。接下来,我们将详述亲吻的历史。
亲吻的历史 历史学家们对亲吻的早期历史所知甚少。在作于公元前1500左右年的四本印度吠陀梵语卷书中,有了人们亲吻行为的描述。但这并不能说明在此之前人们从未有过亲吻行为,也不能说明印度人是亲吻行为的始创者。那时的艺术家和作家或许也认为亲吻属于隐私行为,因而不便在艺术或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
![]() 亚马逊网站供图 这幅名为《吻》的绘画由佛朗西斯科·海耶兹(Francesco Hayez)在19世纪所创作。在19世纪之前,亲吻这一题材在西方艺术创作中不太常见。 首次出现在书面作品中之后,在其后的几百年中,亲吻就很少出现在艺术或文学作品中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写道,亲吻嘴唇是一种表达喜爱之情的象征。在《摩诃婆罗多》于公元350年正式成书之前,这一故事已经口头流传了几百年。印度的宗教书籍《瓦茨亚亚那爱经》(或称为《爱经》)同样描述了各种各样的亲吻。这本书写于公元6世纪。一些人类学家认为,亲吻是一种后天学习而来的行为,同时还举例来证实他们的观点:希腊人在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26年侵占印度之后,才学会亲吻。 在西方,直到罗马帝国时期,关于亲吻的文献记录才大量出现。罗马人用亲吻来向朋友和家人表示问候。平民百姓则亲吻其统治者的手以示尊敬。同样,人们自然也会亲吻他们的浪漫伴侣。罗马人甚至将亲吻划分为三类:
在早期的基督教会中,亲吻也是必不可少的礼节。基督教徒通常以和平之吻或神圣之吻来相互问候。遵循这一传统的人们认为,神圣之吻可以让亲吻双方的灵魂相通。多数研究者认为,这种亲吻是在教会成员之间建立一种家庭式的关系,从而加强巩固这一团体。 到1528年为止,神圣之吻仍是天主教弥撒中的一部分。在13世纪,天主教会以接吻礼取而代之。在接吻礼中,由圣会负责亲吻而并非相互亲吻。16世纪的新教改革将亲吻从其宗教仪式中完全删除。在现代基督教仪式上,神圣之吻一般都不怎么出现,但一些基督教徒却会亲吻一些宗教象征物,包括罗马教皇的戒指等。
![]() MorgueFile 保罗·安德森 (Paul Anderson) 供图 在婚礼最后一对新人要亲吻的习俗可能来自古罗马的亲吻传统。 虽然现在神圣之吻与宗教几乎没有任何瓜葛,但在西方文化中,亲吻依然非常的普遍。今天,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因不同的缘由而亲吻。 但是,并非所有的亲吻都是令人欢愉的事情。例如,在文学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就描述道,当吻错人时,亲吻就是危险和致命的。一些民俗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将吸人膏血视为吻错对象所带来的身体和情感上的双重危险。 如今,世界上的大部分文化都存在亲吻行为,但是,对于何时何地进行亲吻才合适这一问题的看法,不同文化则各不相同。20世纪90年代,在传统观念认为亲吻是一种隐私行为的日本,出现了几则年轻人在公共场合接吻渐成趋势的新闻报导。 接下来,我们将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下亲吻的原理。
![]()
亲吻的解剖学原理
大部分人都会去想亲吻另一个人时要做些什么,可是很少会有人思考亲吻背后的所有技术细节。不管您亲吻的对象是谁,也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而亲吻,基本的亲吻都主要依赖于口腔周围口腔轮匝肌的运动。当您讲话时,口腔轮匝肌会改变口腔的形状,而当您亲吻时,它则会让您的嘴唇撅起来。
然而,口腔轮匝肌只是亲吻时所用部位的冰山一角。大概三分之二的人亲吻时会将他们的头偏向右边。科学家们认为,这一偏好在我们出生前就已形成,因为还在子宫里时,婴儿就习惯于把头偏向右方。因此,当您亲吻时,位于头部、脖子和肩部的肌肉共同作用,使您的头偏向一方,这样您的鼻子才不会撞上亲吻对象的鼻子。 除此之外,当你们深情相吻时,位于面部和头部的其他肌肉,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
曾经有过亲吻经历的人都知道,亲吻的感觉并不仅仅局限于嘴巴。您的面部神经会带动位于大脑以及面部、舌头的肌肉和皮肤之间的神经脉冲。亲吻时,神经脉冲会从嘴唇、舌头和面部向大脑传达相关信息。于是大脑对此做出反应,并命令身体产生以下物质:
在对喜欢亲吻的对象的选择上,您的身体也发挥着作用。研究者们已证实,女性更偏爱那些体内拥有与自己不同的免疫系统蛋白质的异性。从理论上来讲,与体内含有与自己不同的免疫蛋白质的人共同生育儿女,后代往往更健康。科学家们认为,女性在亲吻时,也许能够嗅到这些蛋白质的气味,并以此来判断她的伴侣是否具有魅力。 有关亲吻、人体及相关主题的更多信息,请查看下一页上的链接。
![]() ![]() (2010/08/28雨霖修改转载/编辑/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