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无“和阗碧玉”尚待探讨

 汤家书屋 2010-08-29
  和阗玉质地细密坚韧,主要由肉眼甚至显微镜都无法看清的透闪石的纤维交织而成,但一般也含有微量的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矿等其他矿物,有白、青白、青、黑、黄等不同色泽。玉质一般呈现脂状光泽,摩氏硬度多为6.3~6.5。而中国学术界、收藏界和工艺美术界约定俗成的“和田玉”概念指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延伸——阿尔金山产于碳酸盐岩中的透闪石软玉,一般只有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墨玉和青花等品种。至于绿玉或称碧玉者,基本上不见诸于真正的和阗玉,——这在古代似乎已有定论。

  东汉的王逸著《玉论》载玉之色为:“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这是说,玉有白、青、黑、赤、黄五色,而常见为青色、白色,黄色和赤色很少见。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研究认为:玉只有白、绿两色。他在《天工开物》中说:“凡玉惟白与绿两色。绿者中国名菜玉,其赤玉、黄玉之说,皆奇石、琅玕之类,价即不下于玉,然非玉也。”“凡玉入中国,贵重用者尽出于阗葱岭。所谓蓝田,即葱岭出玉别地名,而后世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其岭水发源名阿薅山,至葱岭分界两河,一曰白玉河,一曰绿玉河。后晋人高居诲《于阗行程记》,载有乌玉河,此节则妄也。”宋应星明确否定和田有乌玉河的存在,也不同意“赤玉”、“黄玉”为真玉。这是一种比较朴素的科学的观点,警示后世学者应该好好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赤玉”、“黄玉”究竟所指何为。就宋应星所指的“绿玉”而言,似乎应该指和田地区所产的青玉。

  但是,清代傅恒等所纂《西域图志》称和阗玉河所出玉有绀、黄、青、碧、白等色,另一位清代学者椿园在《西域闻见录》也说:叶尔羌所产之玉各色不同,有白、黄、赤、黑、碧诸色。对于绀、红等色,笔者估计这是古人对和田玉皮色的描述,因为和田地区或者昆仑山地区不曾见到红玉(现在有人用红色卡瓦石冒充红玉,令不少初入行者上当),只有暗红皮色的籽料和褐黄色的糖玉。至于黄玉,和阗玉的确有产,如“鸡油黄”,质地细腻,色泽亮丽,明显是软玉形成之后沁色所致。这种玉石一直以来备受推崇,极难得到。

      其实有无真正的“和阗碧玉”,我认为尚待探讨。

  1996年的国家标准中称和田玉产于新疆境内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成因特殊。那么究竟是什么成因呢?这种特殊的成因又引发出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和阗玉中到底有没有碧玉?

  从地质学角度分析,和田玉产于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延伸——阿尔金山的碳酸盐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中,属于玉学界所划分的“碳酸盐岩型”成因类型,该成因类型明显有别于“蛇纹石岩型”的成因类型——“蛇纹石岩型”一般铁镁含量较高,颜色主要为绿色、深绿色、暗绿色系列,是世界上绿色软玉(或称碧玉)的典型成因类型,比如中国新疆天山的玛纳斯地区、俄罗斯东西萨彦岭地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中国台湾花莲地区、新西兰等所产的碧玉就是如此,和田玉的统称范围很大。而“碳酸盐岩型”软玉铁镁含量一般很低,颜色主要为白色至青色系列,偶有绿色品种出现,但也是较浅的绿色。而且,“碳酸盐岩型”软玉由于有碳的结晶混染,可以形成较深颜色的品种——墨玉;“蛇纹石岩型”软玉由于铬铁矿的浸染,可以形成特征性的暗色斑点。

  这样一来,古代文献及现代书籍称昆仑山产“碧玉”或者“绿玉”就让笔者费解了:当下市场中不少号称“和田碧玉”的工艺品,实际上是用俄罗斯东西萨彦岭地区或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所产的碧玉制作而成的;玉龙喀什河和策勒河与洛浦县之间的戈壁滩上虽然也出产高品位的碧玉,但都是籽料或隔壁料,至今还没有找到和阗碧玉其原生矿;1994年出版的《中国和田玉》一书,笼统地将昆仑山的“碧玉”或者“绿玉”当作是蛇纹石岩中出产的。可是,由于这样的碧玉属于“蛇纹石岩型”成因,所以理所当然地被从“和阗玉”家族中踢出。正如《中国和田玉》的作者唐延龄等所说:“另外,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地区还产碧玉,也为软玉,成因与超基性岩有关,如同加拿大碧玉和新疆玛纳斯碧玉,但不属于和阗玉范围。”那么,“和阗碧玉”是否真的存在呢?这的确是个问题。尽管至今还不见证实其存在的详细地质产出研究资料,但笔者相信还是有可能有的,只是其原生矿床暂时被隔绝而已。因此,我们期待中国的地质学家做进一步的工作,以便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如此看来,目前只能说和田玉有白、青、墨、黄4种原色玉石(一般的浅绿色品种可以归入青玉类别),其中以白玉为最佳,尤其所谓的羊脂玉,更是被收藏界誉为“软玉中的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为各国收藏家所珍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