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 6

 木紫云. 2010-08-29

【原文】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注释】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是他的谥号。

斯:就。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评析】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官懋庸:《论语稽》)当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从某个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原文】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是他的谥号。

愚:这里是装傻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评析】

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取赞许的态度。

【原文】

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注释】

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吾党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

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

裁:裁剪,节制。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评析】

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

【原文】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注释】

伯夷、叔齐: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二人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起兵伐纣,他们认为这是以臣弑君,是不忠不孝的行为,曾加以拦阻。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进深山中以野草充饥,饿死在首阳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

希:同稀。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主要称赞的是伯夷叔齐的不念旧恶。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既反对周武王,又反对殷纣王,但为了维护君臣之礼,他还是阻拦武王伐纣,最后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则从伯夷、叔齐不记别人旧怨的角度,对他们加以称赞,因此别人也就不记他们的旧怨了。孔子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原文】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释】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当时人认为他为直率。

醯:音xī,即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评析】

微生高从邻居家讨醋给来讨醋的人,并不直说自己没有,对此,孔子认为他并不直率。但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却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而且加以提倡,这在他看来,就不是什么不直了。对于这种不直,孔子只能用父慈子孝来加以解释了。

【原文】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这里采用后说。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作者。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评析】

孔子反感巧言令色的作法,这在《学而》篇中已经提及。他提倡人们正直、坦率、诚实,不要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符合孔子培养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意义,对那些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有很强的针对性。

【原文】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盍:何不。

伐:夸耀。

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原文】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译文】

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评析】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一种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这种人还少吗?

【原文】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评析】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论语雍也篇第六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vk 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原文】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评析】

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原文】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简:简要,不烦琐。

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无乃:岂不是。

大:同

【译文】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评析】

孔子方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

【原文】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不贰过: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

亡:同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评析】

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原文】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注释】

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岁。

冉子:冉有,在《论语》书中被孔子弟子称为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

釜:音fǔ,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庾:音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周:周济、救济。

【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评析】

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义。

【原文】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注释】

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15年。孔子在鲁国任司法官的时候,原思曾做他家的总管。

宰:家宰,管家。

九百:没有说明单位是什么。

邻里乡党:相传古代以五家为邻,25家为里,12500家为乡,500家为党。此处指原思的同乡,或家乡周围的百姓。

【译文】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评析】

仁爱之心待人,这是儒家的传统。孔子提倡周济贫困者,是极富同情心的做法。这与上一章的内容可以联系起来思考。

【原文】

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为之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棒舍诸

【注释】

犁牛: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农代替,系红毛长角,单独饲养的。

骍且角:骍:音xīn,红色。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

用:用于祭祀。

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

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译文】

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评析】

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原文】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注释】

三月:指较长的时间。

日月:指较短的时间。

【译文】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评析】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对孔子以为核心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将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与言论当中。所以,孔子赞扬他三月不违仁,而别的学生则日月至焉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