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西游记:湘西三镇之茶峒 | 阿里爷爷

 滴水藏海999 2010-08-29
茶峒情思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是《边城》开首的一段,那是七十年前的文字了,以存念。

  下面开始我的记述

  茶峒位于贵州、重庆、湖南三省的交界处,酉水的支流花垣河从这里流过。茶峒地处湘渝要道,有一条连接两地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就要通过这里。但知道这里、来到这里的人,应该都是由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而茶峒也将永远与先生的《边城》联系在一起。

  从花垣到茶峒的小面很多(8元),下车后自然是先扑向河边,去看那翠翠常去的地方。河水依然清亮,河边几个女孩在洗涮,她们苗条的身形起伏着。吊脚楼上挂着大红灯笼,“中国边城”四字醒目,看来这是旅游最好的宣传。只是河边铺了宽宽的水泥路面,使得吊脚楼离开了原先的河边,使人很难联想起船工与楼上女子互相呼唤的场景。

  河边一小广场,碑刻立了一周,用各式书体镌刻着《边城》里的文字,用这种形式寄怀沈从文先生,以及他展现给世人的关于这个小城的风情和河边少女的故事。我看着,为先生没有能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故事而叹息,那是为什么。

  河中一座小岛,岛边株株垂柳,一座雪白的塑像孤独的立着,隔河只见她的背影,那是翠翠,这座小岛近年来也称为翠翠岛了。

  一个小售票亭,一个年龄与翠翠相似的女孩,守着小亭,守着翠翠岛。她告诉我,上岛要20元门票,反正没有游客,就让我随意去了。装饰漂亮的渡船2元,船娘摇桨渡我过去。岛上是个小公园的模样,翠翠立在中间,她身影苗条,长辫垂背,手捧束野花,依在腮边,目光蕴含朦胧的情感,凝注地向着河水流去的方向,忠实的大黄狗依偎在她脚旁。到底是黄永玉的手笔,将这纯真的少女,初发的情思,朦胧的恋想,在纯白的大理石上传神凝固。

  春风习习,杨柳依依,湘西山水依旧,物是人非。游客们还能否感受理解从文先生当年的文字,还是满足于在塑像下到此一游?我将拍的照片给售票的女孩看,告诉她要将照片贴到网上,让更多的人来看翠翠,她很兴奋。

  一条青石板路通向拉拉渡,路旁还是湘西式的民居,一只黄狗伏在老屋门口,懒洋洋地晒太阳,我从旁经过,它只是看看我,没有搭理,依然伏着。一位青布衣上绣饰鲜艳的妇女在门里拉动丝线,绣着鞋垫上的图案,这可是依然当年?

  几个背着背篓的老乡正走向渡口,码头边有着一面石壁,藤蔓缠出苍翠,在高处刻着从文先生的“边城”二字。河的对岸就是重庆地界,我也随着老乡上了渡船。这种渡船在流速不急的河面常有,它不用桨篙,而是由一根铁丝或钢索连接两岸,一般是由船工拉动钢索来带动船,所以称为拉拉渡。翠翠当年也是陪着爷爷以此度日,穿梭于河水之间,交织着两岸的生活和岁月。

  到了重庆,一座在那狂热年代里建立的塔式建筑立在码头上,通体大红,倒也符合那时的气氛和它的主题。塔体上依然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标语和画像,色彩鲜艳,看来是近期经过修缮,保持了原貌。其他地方的类似玩意儿早已不复存在,这里保留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敬仰还是为了旅游,其实留下来倒也可以让人们不要忘记那个不应忘记的年代。

  坐在码头,望着河里岛上的翠翠背影,她依然凝望着青年傩驾船离去的方向。

  酉水对岸的石壁上,先生的题字“边城”深深镌刻。

  身边红色塔上的伟人像在冷冷地看着一切。

  突发奇想,二位湘人如能光临,将作何感慨?

  别胡思乱想了,发了个短信给友人:

  “酉水清幽,

  流过昔日边城;

  鸡鸣晨晓,

  唤醒三省边陲。

  旧城新颜,

  记怀逝去的岁月;

  远走他乡

  仍是青春的选择。

  翠翠依然在远望,

  痴情凝固成永久的雕像;

  高速路即将通达,

  会带来远方阿哥的探望?”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句可是先生在《边城》里的最后一句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