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扣纸的来源

 听荷声声 2010-08-30
竹纸在闽汀的兴起
东晋(317~420年)时期,全国造纸中心开始移至江南地区。最早有关竹纸的记载见于唐代李肇的《唐国史补》中, “纸则有韶之竹笺”,说明广东韶州在中唐能造纸。南方多竹,适于造纸。它有量多(二根嫩竹可以抵上一担麻秆的麻皮),质好(纤维细嫩,有—定白度),生长快,处理方便(可以沤制,亦可蒸煮,漂白容易)等优点,所以竹纸生产能历千余年而不衰。福建造纸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晚唐王审知据闽时,就有“贱民自奉,人多衣纸”的记载.福建手工造纸唐代开始兴起,最早采用麻类造麻纸,楮树皮造楮纸,麻藤造藤纸。关于藤纸,楮纸产地,据《三山志》云:  “建宁纸出建阳、浦城、崇安三县”。  “楮纸出连江西乡,薄藤出侯官西岸,厚藤出永福辜岭。”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纸谱》有“闽人以竹为纸”的记述。明代崇祯十年(1632年)刊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卷》其杀青编关于造竹纸之法云,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书林清话》亦有“闽中造纸印书,宋时称盛”。宋朝书法家米芾(元章)在其所作《评纸帖》中提到,他见过唐人张长史(唐朝神龙人,约705—710年)用福州锤纸书写的字帖能保持经久不坏。《福建通志》:  “福州竹穰楮皮薄藤,凡柔韧者皆可造纸”。《闽部疏》:  “粉竹舂丝,为佳纸料者,美以江东白荣”。陈大川在所著《中国造纸术盛衰史》文内称:福建,以福州及闽西之竹穰纸、薄藤纸等为有名。这些记载说明,唐代以前,福建早有制造麻纸、楮纸,藤纸的技术,为造竹纸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经营纸业的丰富经验;宋、元以后,福建山区各县用嫩竹造纸已很普遍。北宋苏东坡(1036—1101年)谓今人以竹为纸亦古所无。《闽产录异》中云:  “延建邵汀皆做纸,凡篁竹、麻竹、绵竹,赤枧竹,其竹穰皆厚,择其幼稚者制上等,中等。麻头、桑皮、楮皮、薄藤、厚藤、葛皮、稻稿之柔韧者制下等。竹纸轻薄凝洁,麻藤桑栳之类皆粗糙。”
福建竹子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等特点。可用于造纸的竹子有:毛竹,麻竹,苦竹、绵竹、粉竹,赤箭竹和篁竹等。竹子资源广布于各县山区。宋代竹子出产丰盛的县多达二三十个。如闽北的浦城、崇安、松溪、政和、建瓯、建阳、邵武、泰宁、建宁,闽中的永安、沙县,南平、尤溪、古田,闽西的明溪、连城,清流,宁化、长汀、上杭、武平、永定、龙岩、漳平,闽东的罗源、宁德等产竹都较多。造竹纸所需的原料如石灰、胶汁等易制易得,丰富的原料和辅助材料是福建竹纸得以兴盛的物质基础。
    1946年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东南区办事处编印出版的《福建长汀造纸调查》中记载:  “福建省全境多山,竹林遍地,形成我国天然的产纸区,是故闽纸之出产,非但占闽省全省出口货物中重要地位,且其纸质之优,及产量之巨,在我国手工造纸中,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闽省造纸肇始于唐、宋,  自宋以后,产纸即达三四十县,相沿迄今有千余年历史……。”  “福建省在所辖六十余县中,产纸曾达四十六县之多,而现有之产区亦达四十三县,占全省总县数三分之二以上。在全省四十三个产纸县份中,专产熟料纸者仅二县,专产生料纸者三十一县,兼产熟料,生料纸者十县。熟料纸以连城姑田镇所产为最佳,而生料纸则以长汀所产为最佳。”
    纸是印刷术发明的前提条件之一。福建宋代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必然推动刻书印刷业的发展,同时也要求造纸业的相应发展。福建造纸早期闽北较丰,建阳麻沙纸、浦城顺太纸在宋代广泛用于印书,畅销省外。明成祖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之后,顺昌之纸,亦从海上“丝绸之路”输往东南亚。五口通商后,轮船运输,交通便利,闽纸质优价廉,故销路更广,东三省和南洋各埠都成了闽纸的重要市场。因此,19世纪下半叶,福建纸业有较大发展。  “若以整个产区言,  自推闽江流域最大,但若就产量言,则以汀江流域为冠,平均每县年产四五十万元左右。”  (林存和《福建之纸》)。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以后,  “全省(纸张)每年平均产值约在五百万元左右”。福建手工造纸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国洋纸出口减少,清末至民国初年间,福建的手工造纸业仍在发展,每年纸张出口在1000万元左右,1926年达到1300万元。
    据福建省政府统计处的调查统计,自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即1934—1939年),历年产量产值以民国二十八年为最高,全省合计产量有36925.42吨,产值12388820元(旧法币),其中汀江流域的长汀,连城、上杭,武平等县居首位。经过多年的兴衰变迁,明清以来,闽西的造纸业已跃居前茅。
    二  汀州与纸
    长汀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是福建省古老文化摇篮之一。长汀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开始到清末,是州,郡,路,府的治所,是汀州八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汀是汀江流域一座古老的城市,也是福建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风光绮丽,物产丰富。宋元丰六年汀州太守陈轩曾作诗对长汀山城进行形象的描述:  “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峰深围四面城。花继腊梅长不歇,鸟啼春谷半无名。”
    手工造纸何时传入长汀?唐朝时用藤、楮造纸之法已传到南方,江西上饶,玉山,铅山有了造纸作坊,临近闽北。而南方多竹,又发展为竹浆造纸。《闽部疏》中云;  “闽西诸郡人皆食山自足……”。《闽书》中也载:  “竹惟江河之南有之。福兴漳泉之间,以竹为器,延建邵汀以竹为纸。’
    长汀雕版印书始于宋代。据《临汀汇考》云:  “闽中建安书林,古今书版在焉,历朝文章萃聚之所,……长汀四堡乡皆以书籍为业,家有藏板,岁一刷印,贩行远近。’又云“……宋陈日华《经验方》云:方夷吾所编《集要方》予刻之临汀……。’印书业的兴盛,间接反映了长汀造纸行业的发展,因为印书作坊总是靠近纸张产地,便于就地取材。宋代州官鲍瀚之重印的《算经十书》,罗祝的《六经手释》,其它如《唐书注》、《律数考》等,都是用长汀毛边纸印刷的。宋郡守胡太初奏请行经界的札子有“….·官司之版籍不存,民户之砧基蔑有。以片纸为交易,收者获产,而出者挂税自如……”。这些史料足以表明长汀手工造纸始于唐宋年间。
    清乾隆年间编的《汀州府志》物产志载,  “纸帐,出长汀县”,《长汀县志》物产志载:  “截竹置窑中……其料有生有熟……一种用竹穰、禾茎造成……又谷皮纸,楮皮所为,不及竹多。”长汀手工纸纤维原料是从楮一藤一竹一稻草一麦秆等逐渐扩大来源的,以竹为最多。
    汀江发源于宁化赖家山,经长汀全境南流广东大埔三河坝汇入韩江至潮州入南海。汀江,是福建省四大河流之一,是福建省第三条大江,是唯一通连外省的航道。  “汀江自古以来便有舟楫之利”,—度号称“上河三千,下河八百。”古人有诗句描述长汀经济的繁荣“枕山临溪为城,圜00繁埠,不减江浙中州”。汀江及其支流,是长汀、宁化、连城,武平、上杭,永定手工纸运往广东大埔、潮汕转口外销的主要航道。
    纸业繁荣了长汀城乡经济,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清光绪《长汀县志》载:  “成化二年……造循环纸张工食银十两八钱八分……纸税银二两。”有关史料记载,长汀纸商还去海外开设纸行,外汇收入也给当时长汀经济带来繁荣。纸业发展还带动了石灰烧制业,竹帘和篾篓制造业、纸加工业,印刷业,挑运运输劳力及纸行工人等行业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人民政府对于地方特产毛边,玉扣纸产销的恢复和发展极为重视,有关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当时龙岩专署召开过多次专业会议,决定由人民银行贷给资金,用合作社方式组织生产,国营公司收购运销,使长汀的手工纸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40余年来一直成为福建外贸出口重要物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