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洛克有个著名的“白板说”,他假定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上面原本没有任何标记, 这是价值观的萌芽。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成为真理”这句名言。这句话其实说出了话语权的重要性。 谁掌握着话语权,谁就可以向受众反复灌输有利于自己的观念。比如在西方,掌握话语权的传媒会不断向受众灌输中国的负面形象,所以才有“妖魔化中国”这样的说法出现。 在西方,这种灌输是很有技巧的,他不是直接要教育你如何如何,应该如何如何,他讲究潜移默化,把新闻进行适当选择和剪裁。你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中国形象,可实际上看到的是一个被剪裁,被扭曲的形象。(家长不妨学习一下这种传播技巧) 在家庭里,实际上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家长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可以完全掌握话语权。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时向孩子进行广播。你可以作为一个总编辑,想把什么样的信息传递给孩子就选择什么。你为所欲为,可以把任何一个自己欣赏的观念无数遍的灌输给自己的孩子。 政治上有个不大好听的词叫洗脑,可是对于教育者而言,洗脑是个中性的概念。教育的本质就是给孩子洗脑,在孩子白板一样的头脑中植入自己需要他形成的观念。 如果你没有在恰当时候给孩子植入正确观念的话,那么,错误的观念就可能乘虚而入。 这个道理很简单,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状态,孩子可能受到同学,同伴的影响, 也可能受到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 家长的话语权至少会被夺去一半,再想影响孩子就有些晚了。 结果孩子反过来责问她:“你给我寄这些有什么用?”家长的尴尬可见一斑。 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很多,如诚实,自信,惜时如金,责任感,信守承诺等等,下面以惜时如金这种观念的形成为例,谈谈怎样利用话语权向孩子灌输这种观念。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这个观念的心理逻辑: 还要自己身体力行,哪怕是在装样子。如果你光说不做,没有做好榜样,你的话语权的威力就会打折扣。
如果他没有珍惜时间,把时间大把用在玩游戏上,就会产生一种自责感。 其实,西方的宗教有时候起到的作用是类似的,宗教的经文里包含许多行为守则, 通过反复的宣讲,反复的灌输,信众就会把观念与行为结合起来,在做坏事的时候, 内心会受到谴责,会感到不安,所以要跑到神父那里忏悔。 孩子一旦形成某种道德观念,家长就像给孩子装上了一个可以24小时对其监控的GPS系统。 在地铁里,我经常看到有些学生模样的人,会拿出单词本在看。 还有些学生,手里拿着一个掌上游戏机,一路上就这么按来按去。
鲁迅曾经说过,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罢了。 这句话对我影响至今。 我大学毕业十多年来至今仍有一个习惯,就是出门之前永远会带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 我看到现在孩子们的读物越来越“魔幻”化,“脑筋急转弯”化,这些东西不是说不能看, 而是看之前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白板一样的脑袋里,究竟是先入装惜时如金这样的观念呢? 还是先装入各种魔幻和脑筋急转弯。想清楚主次,做出选择就容易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