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短歌行》

 和平与蛋黄酱 2010-09-01

1.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年二十举孝廉,征拜为议郎。东汉末年,参与镇压黄巾军地义,后又起兵讨董卓,迎汉献帝于许昌。官至丞相,大将军。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在群星丽天的三国时代,曹操是横槊赋诗的一代枭雄。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军阀混战。曹操的英雄本色正是在这种乱世之间显露出来的。燕赵大地,曹操横槊披靡:退杨奉,破张绣,收刘表,剪吕布,灭袁绍,征乌桓,何等酣畅淋漓﹗公元196年,曹操将朝不虑夕的汉献帝迎至许都,实现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当袁绍的数十万大军在曹军惊天动地的杀喊声中土崩瓦解时,曹操已经完成了黄河中下游的统一,迈出了他统一中国极为关键的一步。
称霸一方,决不是曹操政治抱负的全部,他念念不忘、耿耿于怀是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是以曹操大刀阔斧地改革东汉以来不能适应自己政治需要的弊端,打击豪强、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曹操在许昌一带屯田,为完成他统一的伟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更为重要是,屯田的直接结果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局部的繁荣和暂时的安定。谁能说,从东汉末年“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到“鸡犬之声相闻”不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呢?
三国纷争,实际上是人才的较量,曹操深谙此理。曹操曾三下求贤令,力破“浮华交会之徒”而“唯才是举”,甚至明确规定“举贤勿拘品行”,“不仁不孝”也不要紧,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如于禁、乐进便是直接从“行阵之间”提拔起来的将领;大将张辽、徐晃发现于“亡虏之内”而委以重任;陈琳在袁绍帐下曾写过讨曹檄文,曹操重其才,不计前嫌旧怨,留下重用……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因而,曹操麾下可谓群英荟萃,贤才云集。

“余事作诗人”的曹操,以其四言乐府诗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作为建安风骨的开创者,曹操的诗如幽燕老将,沉雄顿挫,慷慨悲凉。曹操现存诗二十余首,大都用乐府旧题表现新的内容,或反映动荡的社会现实,或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有《曹操集》传世。

2.乐府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乐是音乐;府,是官署。乐府的设置,从现有史料来看,早在秦就开始了。秦至汉初的乐府,大约只掌管郊庙朝会的乐章,规模较小。到汉武帝时期,便开始大规律搜集民间歌辞,与《诗经》时代的“采风”相类似。后来,人们便把乐府搜集和配乐演唱的歌辞,称作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汉时,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专供朝廷祀祖燕享时使用的郊庙歌辞,相当于《诗经》中的“颂”,主要内容为歌功颂德,写得典雅华丽,为典型的庙堂文学。另一部分则是采集于民间的“俗乐”,即民歌民谣,为乐府中之精华所在。
乐府诗因题材不同而有不同的“题目”。如宴饮的《短歌行》、《将进酒》、出征与怀人的《燕歌行》、游子思妇两地相思的《春江花月夜》、送葬的《薤露行》等等。汉以后,文人袭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也称乐府诗,或称新乐府诗。
 

3.内容分析

曹操这首《短歌行》,一般认为是曹操的晚年之作。他借乐府旧题,抒写个人怀抱。在诗中,他感叹光阴易逝,功业难成,表现出思贤若渴、急欲建功立业的心情。这首诗固然有人生苦短之叹,感伤离乱之忧,功业未成之苦,但就整首诗的基调而言,还是积极昂扬的。
这首诗每四句为一章,共八章,反复吟咏、抒写情怀。

3.1.第一章: play pause stop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面对酒筵和歌舞,感叹人生能有多长?作者自问自答,人生短暂,就像容易被太阳晒干的晨露;流逝的光阴太多,使人感到痛苦、烦恼。人生苦短,是人生永恒的生命焦虑和死亡恐怖。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自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面对滔滔不尽,无始无终的黄河的永恒,诗人悲叹人生短促。于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借酒浇愁。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云:“天高地迥,觉宇宙之天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由宇宙而观照人生,感慨人生有涯,人生无常。苏轼面对江月也流露了他的哀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曹操写作此诗时已是晚年,然而他的政治理想、宏伟抱负仍未实现,积极进取的曹操怎能不忧心如焚呢?他在《步出夏门行》其二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由此可见,这不是一般的“人生苦短”之悲、之叹,而是在抒发一位暮年烈士的千里之志。感伤固然是难免的,但它并不使人颓废,它昭示人们,正因为人生苦短,那就更应当珍惜寸阴,抓紧时间建功立业。所以,这四句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昂扬的,但又不同于青春年少时的豪情壮气,而表现对沉郁苍凉的特色。前人评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此四句足以当之。

3.2.第二章: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为间隔用法,意即“慷慨”,这里指诗人因理想不得实现而内心难以平静。“忧思难忘”,这里的“忧思”并非人生苦短,而是人才难得,功业难成,于是以酒释怀。酒之于中国古代文人,总是须臾不可离开的伴侣,但文人之饮酒,多是在情绪低落之时。李白自不必说。魏晋竹林名士们饮酒,饮得出奇、出格,如刘伶,简直是嗜酒如命。虽然他们不拘礼法,放浪形骸,貌似潇散超逸,但骨子里是深含着悲的。即便是陶渊明,归隐躬耕之后,看松、观云、采菊、饮酒,生命的形式似乎轻松愉悦,但生命的内容却是异常沉重而苦涩的,正所谓“二分梁甫一分骚。”

3.3.第三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为《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子衿》是一首民间情歌,这两句意思是:“那个穿着青衣服的青年男子啊,是我深沉思念的人。”在这里,诗人旧瓶装新酒,表达他对贤才的思慕。“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只是因为你的缘故,我的忧思一直萦绕在心头。联系到曹操曾三下“求贤令”来看,这里表达的正是思贤苦渴的心情。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之理,而又急切希望建功立业的曹操,对贤才的渴求就是情理之中了。

3.4.第四章:

呦呦鹿鸣,食野之草。我有嘉宾,故瑟吹笙。

 
这四句也是援引《诗经》成句,句出《小雅·鹿鸣》。原意是鹿见到艾蒿,相呼而食;我有嘉宾,要设宴奏乐来款待。这里借以表示自己优礼贤才的态度。“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曹操并非自我标榜。只要能为我所用,他可以不论其出身,如于禁、乐进提拔由于“行阵之间”;即使在袁绍帐下曾写下讨曹檄文的陈琳,他也不计前嫌,留下重用。

3.5.第五章: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在这里诗人用明明如月来比喻贤才。这两句意思是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贤明如月的人才呢?想到这里,情不自禁,“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里的“忧”仍然是贤才难得的焦虑,与第二章相照应,但此第二章更进一层,“不可断绝”,挥之不去,抹之不掉,整日萦绕在心头。

3.6.第六章: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诗人暂且从“不可断绝”的忧思中解脱出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即远道枉驾而来,相与问侯的客人、朋友,正是诗人思念人的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好不快乐。

3.7.第七章: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匝”,周。环绕一周叫一匝;“三匝”,言次数之多。在月明星稀之夜,向南而飞的乌鹊,绕树久久盘旋。乌鹊在选择可以栖身的树枝。俗云:好鸟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依。乌鹊在这里比喻贤才。诗人用眼前所见景物设喻,以乌鹊的无枝可栖,比喻天下贤才无所依附。天下并非没有贤才,他们只是选择可以依附的贤主。高卧隆中,躬耕垄亩的诸葛亮,不就是在刘备“三顾茅芦”之后才出山的吗?于是便有天下三分,也就成就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尽老臣心”的千古美谈。姜太公渭水边垂钓十年,不也是在等待贤主吗?结果为文王所用,建立一番伟业。其他如伊尹、郦食其、张良等莫不如是。中国古代文人都有“兼济天下”的情怀,“独善其身”,则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所谓的建功之业总是与治国安邦联系在一起。一旦被重用,便“士为知已者死”,如诸葛亮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堪称典型。然而,常常事与愿为,如安史乱中,李白投案永王李 ,功业未建倒在其次,最后因受连累而流放夜郎,幸遇大赦而内还。杜甫则将家眷寄居于 县羌村,只身去投奔“中兴之主”唐肃宗,结果也只是明珠暗投。

3.8.第八章: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山不嫌高,水不嫌深比喻自己希望多多招纳贤才。同时也是自励,要有高山那样的气魄,大海那样的胸襟,虚怀若谷,优礼贤士,何愁人才不得。“周公吐哺”,是一个典故。传说周公旦“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三吐哺”,即三次停下吃饭,表示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尊重对方。当年,郦食其见刘邦,刘邦正在让两个女子洗脚。郦食其长揖不拜,告诫刘“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刘邦于是辍洗,以礼相待。在这里,诗人用周公自比、自勉,表明自己要像周公旦那样,虚心接待贤才,这样天下贤才就会诚心归附,纷纷投奔到自己的麾下。那么,统一天下的大业就能完成。诗至此收结,诗人也从人生苦短的慨叹、贤才难得的苦闷中超拔出来。诗人仿佛看到了“天下归心”的情景,他满怀希望地憧憬未来,完成统一大业指日可待,充满了必胜的信念。然而可惜得很,无论是一代枭雄曹操,还是宅心仁厚的刘备、偏安江东的孙权都没有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如果以成败论英雄,这些可歌可泣的失败者留给历史的只是一种悲壮,让后人去说短道长,评头品足,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play pause stop

4.艺术特点:

①这首诗立意高远,风格别致;情感跌宕,摇曳多姿。作者以酒宴和歌舞场面入题。慨叹人生苦短和功业未成之苦闷,接着引古喻今,表达自己思贤苦渴之情和礼待贤士之心,最后以高山、大海自励,以周公旦自况,将思贤苦渴之愿望表达得酣畅淋漓。其情感指向,由人才难得之忧,再到“天下归心”之愿,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些许的感伤、低沉,终究被昂扬激越所代替,显示出一种沉雄之美,苍凉之美。
②引用《诗经》成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贴切地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之情和礼待贤士之态度。同时还使诗显得蕴藉典雅,耐人导思。
③运用比喻表情达意,形象生动,贴切的用典,含蓄隽永。
④语言优美生动,音韵和谐铿锵,虽每句四言,但用韵多变,显得跌宕有致,既有整齐美,又具参差美。反复吟咏,更有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之感,给人以无穷的审美愉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