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八岁和其他》教学实录

 阿波同志 2010-09-02
移情入理,体验生命的真切感动            
               ——《十八岁和其他》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体会作者语言的亲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阐释文中的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一些问题理清对课文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口头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视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学会敬爱父母,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两代人的矛盾》这一章节也体现了父母关心爱护子女。
[教学过程]
1、 学生课前已经阅读了本文,课堂上仍要求其仔细、用心的阅读,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
⑴面对已经18岁的孩子,父亲写下这一封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⑵文章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的爱?
⑶在父子18年的相处中,彼此之间可有矛盾发生?
从学生的回答看,1、3两个问题基本能回答到位,只是在第2个问题上,学生的回答显得不是很顺畅,也未曾涉及到父子间的矛盾也正是因为父亲对孩子的爱。学生未涉及此点,此时老师也不急于点拨。
2、 比较阅读《写给儿子》(附后)和本文,分析两者同异。
对于这两篇文章的同异,学生能较准确的说出。
同:都是以父亲的身份去写,文章中流露出为人父母的喜悦,含着深沉的爱。
异:《写给儿子》是写给才4个月大的孩子,文章中除了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以外,少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但含着父亲对孩子殷切的期望;本文是写给18岁的孩子,感情上复杂一些。
3、 小结本文
杨子站在父亲的立场上以平等、理解的口吻同十八岁的儿子做了一次亲切的纸上谈心。两代人之间存在着矛盾是极有普遍性的,有的过于极端还会演变成社会悲剧,主要的问题就在沟通。所以两代人之间如何去沟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有一个原则却是成立的,那就是天下间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说到这句话时,有学生突然冒出了一句,社会上不是有弃婴吗?我笑着说,是有,却是少数,而且有些是有一定苦衷的,然后反问他们,你们的父母不爱你们吗?有抛弃你们吗?他们摇头, 不语),只是有很多时候他们爱的方式,爱的表达却未必能达到效果。
当孩子逐渐长大,当父母逐渐老去,双方之间思想观念的冲突是必然的,这时就需要双方都多一分理解。
4、 问题:在你十六、七年的生活里,你一定感受到来自父母对你的爱,请说一说你印象深刻的事。
【学生1】桑美来袭,妈妈从上海回来,还在路上,她打电话来,不想自己的安危,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几个在家里的情况,电话里的语气很焦急,听到我们没事之后就松了口气。
【学生2】来学校报到,我这7楼,父亲提着很沉的行李,我要帮着拿,他不让。
【学生3】初中,有一次补习结束回家,因为家住的很偏远,当时路又黑,我很怕。这时候感觉前面有个黑影,我担心的握紧了拳头,想起了电视里看到的镜头,很害怕,心跳的很快,结果,黑影走近了才发现是妈妈,心情一下子轻松起来。
(学生在讲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这一事件时,多数选择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件,其中女生更容易清楚的表达出来,男生在述说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显得有些忸怩,不少男生以太多了带过,对此,我告诉他们应该勇于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用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勇于表达,同时在学生述说的过程中我也参与其间,其余学生也会有所回应,这正实现了多重对话的目标。)
5、 问题:在这些年里,你和父母之间在观念上、习惯上、行为上也一定存在着一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也请你说一说。
【学生1】我有时候会和爸爸顶撞,这时候爸爸就耐心的看着我,等我发完脾气。其实后来想想每次我发脾气都是我不对,但是爸爸总是让着我,可我也没有向爸爸道过歉。
【学生2】妈妈对我的关心比较多。要是说到冲突,我和爸爸之间几乎总是存在冲突,每次,都是爸爸来惹我,忽然用手指戳一下我的头,说我一句;或是在我看电视的时候讲我几句……每次看到爸爸我就很烦,我们很少交流。(这是位男生的陈述,他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平时很忙,他很小就寄宿在学校里,在两个班级里,他的这一情况显得有些特殊,但语气里并没有对父亲的怨恨,平时为人上也没有太大的特殊言行)
【学生3】我爸爸动不动就问我学习,考试考得怎么样,如果不是很理想他就骂我了,说我学习不用功,老是看电视什么的,这个时候我就很烦。
【学生4】我和家人吵架,现在想想也无非是一些小事情,每次吵架,我都会把门一摔,躲进房间里。(有学生笑着嘀咕:绝食)
【学生5】我忘记了是为什么要和家人吵架。反正那次我火气很大,后来干脆到同学家去住了。
【教师】你还离家出走啊,那你的父母知道你去谁家吗?
【学生5】知道的。
6、 讨论:如果以后你和父母之间还有冲突的话,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处理?
此时学生面对这个问题都显得比较理智了,他们结合本文提出了彼此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尊重的看法,也有的说大家各让一步,冷静一下,有的说自己不开口,躲进房间或是出去玩玩再回来等。
【教师】其实我们都知道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正确态度去对待父母和孩子间的冲突,当事情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都能说出很理智的看法,但是当矛盾产生了,恐怕就不一定这么明理了。现在我们也已经长大了,比以前更加懂事,相信同学们都会用较正确的方式来处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附后)
7、 请学生先自读《孝心无价》,几分钟后全班齐读。由于有了以上内容的铺垫,从阅读的效果看,学生对此有所感受,在朗读时带着一定的感情。
8、 要求学生阅读读本上的《让我许个愿》
9、 写一写:现在我们同学都住校了,一周只有2天才能见到父母,绝大多数同学是第一次离父母这么久,我们又阅读了这几篇有关亲情的文章,所以请同学们发自真心的,极虔诚的写一封信给你的家人,同他们谈一谈你对同父母交流的想法,你对人生、对青春、对学习、对生活的看法,谈一谈在你的生命里因为父母而或懊悔、或悲伤、或幸福、或感激的难忘的事情。这是一份特殊的作业,老师不做硬性规定也不介入,是你们和父母之间纯粹私人的交流,但是真心的希望你们能诚心的去做,因为父母是世界上最爱你们的人。
【注】关于本文,我选择了双节连,特意拿出一个课时安排给学生写这样一封信。当这作业布置下来后,有男生露出了苦恼的神情,认为在这个时间段里写不出来,但我不为所动,坚持让他们写。从当时看多数女生陷入了沉思,很顺畅的写了起来,其中有一个学生写到动情处还哭了出来,有的学生特别专心特别快,当然也有一些男生不动笔。
  
10、 周末特殊的作业:请你们的父母也阅读一下本文,并将你们所写的信给你们的父母,相信你们的父母对你们一定会有所回应。这个作业老师也不硬性规定,但仍是希望你们这么去做。父母的恩情我们很难报答,但是我们平时里一个很细微很简单的表示他们都会很感动,我想如果你诚心的写了封信给你们的家人,他们一定会很感动,会觉得很幸福,哪怕没有任何表示。
【注】对于他们周末回去以后是否有把这封信给他们的父母看,我并没有跟踪调查,但曾经问过一些学生,有的说自己写了但不愿意给家人看,有的说一定会带回去给家长看的,还有一位男生其父母在上海,他分别给爸爸和妈妈写了信并且说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给他回信的。
【教学后记】
本文的教学我立足于情感震动,在具体教学中,涉及这些学生谈论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矛盾的时候,有的学生不太会表达,我想这与我们中国人的含蓄内敛的特性有关,中国的父母无怨无悔的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而孩子们则理所当然的接受着,很多时候他们忽略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很多的孩子即使想要感激也觉得不好意思说。这堂课未必就能达到让他们马上意识到感激,马上明白爱需要表达的目的,但至少能引起他们一定的思索。
有人可能会不同意这种上法,在他们看来语文不等于班会课或思想教育课。我也赞同语文课就应该是语文课,但是语文给予学生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涵养,心灵上的震动,思想上的启发,当他读到一篇好的文章,有所思,有所为的时候,那么这就是语文了,至于采用的方式应该说并不是最为重要的。
附: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而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那几年蹉跎呢?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要用母亲的鲜血来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孤独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啊!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法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是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着你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

写给儿子
(福建)张先震  
眨眼间,你已出生7个多月了,你母亲大腹便便,我想象着你的模样,盼着见到你的日子,仿佛仍在昨日。
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我的心。你的娇憨,你的无赖,常让我会心地笑。你白里透红的肌肤,莲藕般的手臂,圆嘟嘟的手指,让我看不够,摸不够。抱着你,看着你憨憨的笑,我的心如春风拂过般温暖惬意,纵使有再多的烦恼,也顷刻烟消云散。我常在你熟睡时静静地看你,你均匀轻缓的呼吸,安详宁静的脸蛋,让我深深陶醉,我无法不赞美生命的奇妙与美丽。偶尔,熟睡中的你会忽然做出吸奶的动作,嘴唇一动一动吮吸着,那样子常逗得我和你母亲忍俊不禁。全家人,爷爷、奶奶、叔叔、姑姑也都那样喜欢你,争抢着要抱你,忙活时经过你身边,也不忘在你脸上亲一口。你常把尿撒在他们身上,他们一点也不恼,笑着说要掐掉你的小鸡鸡,却又在你脸上亲一下。你的到来,给平凡的家庭,平凡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与温馨,家里笑声阵阵,情意浓浓。
你给我和你母亲带来了甜蜜,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做父母的艰辛,你拉湿拉脏了,再疲惫,也得立即为你换干净;有时刚换好,你又拉湿了,只得再为你换。夜里,你醒来了,再困倦,也得为你喂奶换尿布;你不睡,便要一直陪着你,直到你入睡才能睡。最怕你颠倒昼夜,白天睡觉晚上闹,熬得你母亲双眼通红。你4个月大时,染上了流感,发起高烧,一个星期里,我们为你担忧为你苦,真恨不得患病的是自己。由此,我想到了你爷爷奶奶抚育我们4兄妹,想到了天下所有的父母,知道了“父母”二字的重量,知道了应该怎样为人子女。  
我常遐想,想象你的未来。希望你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灵。善是百德之源,是高尚人格的根本,希望你具备。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一切从善出发。“无毒不丈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恶毒之人为自己的恶毒行径所找的借口,事实从来不是这样。希望你有正直、刚正的品格,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坚守自己的人生信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希望你能宽容,但又不懦弱;强硬,但又不固执、刚愎。希望你凡而不俗,不卑不亢,真诚热烈,光明磊落。好的品行,能获得好的人缘,有助于你的一生。
钱,这是一个很多人不愿面对,不愿谈,但又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谈的问题。追求钱不是坏事,是好事,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必须是靠自己的勤奋、智慧去获得。腰缠万贯不等于堕落,是心不正了,才堕落。你父亲是个历尽坎坷、饱受苦难的重残人,如果能有条件,我希望你能去关爱千千万万像你父亲一样的弱者。总之,对于金钱,我信奉孔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希望你也信奉它。  
最后,希望你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这只是祝福语,虽然每一个人都希望这样,但这是不可能的。从某种角度来说,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是永恒的。  
人总是难以对自己作出正确的估计,顺利时自我感觉太好,遭遇挫折时又自我否定自我践踏。希望你坚强,能坦然面对生活向你涌来的一切,善待生活,善待生命。
孩子,我们爱你,深深为你祝福。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beik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548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