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板成长性何以不敌中小板-皮海洲-搜狐博客

 文海睿得 2010-09-03

创业板成长性何以不敌中小板 该日志已被收录

分享
分类: 股市评论 2010-09-02 06:32

 

    截止8月31日,上市公司2010年半年报披露完毕。令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是,自去年10月30日推出以来就一直披着“高成长”外衣的创业板,在首次“中考”中,忽然变成了“低成长板”,甚至是“变脸板”。可比的105家创业板公司上半年净利同比增幅仅为25.63%;而且,还有23家公司的业绩负增长,其中,宝德股份的降幅高达82.07%;华平股份的降幅也达到了76.6%。相反,倒是中小板表现出了高成长的特性。462家中小板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净利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5.91%,较创业板高出了20个百分点。

    中小板的成长性超过了创业板,或者说创业板的成长性甚至不如中小板,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值得关注。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笔者以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值得探讨。

    首先,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有很多本身就是质量不佳,甚至不如中小板企业,难以满足中小板上市的条件。虽然作为创业板公司来说,应该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这类公司通常着着较好的成长性。但事实上,很多创业板公司是在“挂羊头卖狗肉”,虽然打着创业板公司的旗号,其实都是“老油条”、“老创业”。这类公司甚至满足不了中小板上市条件,只是因为有了创业板,所以这才有了上市的机会。这类公司原本就不如中小板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后,也只能拖创业板“高成长”的后腿。如嘉寓股份是1987年成立的“老创业”,已有23岁的“高龄”,2007年-2009年期间,其净利润分别为6114.31万元、6651.26万元和6753.02万元,增长率仅仅只有8.78%和1.53%。这样的公司登陆创业板,能给创业板带来多大的成长性呢?
 
    其次,是包装上市透支了创业板公司的高成长性。包装上市已成为现阶段新股上市的一大特色。为了获得新股发行与上市的资格,为了争取更高的发行价格,发行人与保荐人挖空心思都在做着包装上市的事情。而通过包装上市,上市公司上市前的业绩都被包装得漂漂亮亮,这同时也明显虚增了公司上市前的业绩。由于过去的业绩被人为地拔高,也即同比的基数被拔高,创业板公司的高成长性自然就体现不出来。

    虽然包装上市的问题在中小板也是存在的,但中小板在去年IPO重启之前,毕竟已经有了270多家原有的公司。这些公司去年同期的业绩相对真实,甚至有的公司业绩比较偏低,因此,进行业绩同比时,中小板的成长性更容易得到体现。比如中小板今年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幅最大的安纳达,同比增幅高达13772.5%,登上中小板“业绩王”宝座,而该公司上年同期的净利润只有9.4万元。基数偏低,使得中小板公司在同比时具备了优势。

    此外,保荐制度的差异,也使得创业板公司早于中小板公司业绩变脸。中小板公司的保荐制度与主板公司基本相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如果新股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那么相关的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要为此承担保荐责任。也正因如此,中小板公司的保荐人,要竭力避免中小板上市新股在上市当年出现业绩变脸现象。但创业板却不受此条款的限制,创业板公司的保荐人不必为新公司上市后的业绩变脸负责。这样,创业板公司上市前的业绩包装,以及上市后的业绩变脸现象自然就要比中小板多得多,从而使得创业板的成长性不如中小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