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题?诱惑?成长”——我在上海生科院做博士后 -上海生科院|博士后-生物通

 ironpan 2010-09-04
摘要: 我是一名“70后”,1998年考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2005年毕业后到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脑研究所工作。人在海外的日子,常常怀念起在中科院岳阳路 320/319两个院子里的参天大树和晚上灯火通明的实验楼;也越发认识到这绿树荫荫的院子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力量源泉。2007年课题结束后,突然发 现自己脑子里是空空的,最能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仍然是中文。这样决定回到上海生科院,再从博士后做起。两年来的工作生活是人生中又一章节。

 作者: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和  友  

 

        我是一名“70后”,1998年考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2005年毕业后到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脑研究所工作。人在海外的日子,常常怀念起在中科院岳阳路 320/319两个院子里的参天大树和晚上灯火通明的实验楼;也越发认识到这绿树荫荫的院子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力量源泉。2007年课题结束后,突然发 现自己脑子里是空空的,最能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仍然是中文。这样决定回到上海生科院,再从博士后做起。两年来的工作生活是人生中又一章节。下面所写“选 题·诱惑·成长”三个小题,以作为中科院博士后工作生活的一个剪影。  

 

        1.  选题  

        在科研工作中,选题是从研究生到专家教授都会遇到的第一关。作为博士后,一方面在研究生阶段已打下基础,拿到了博士毕业证书这个从事科研工作的“上岗 证”;而另一方面是正式进入科研领域的起步。如何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做一些工作,确是每个博士后所面对的。2007年,我有幸联系到神经所段树民老师实验 室。段老师实验室主要研究胶质细胞;而我在荧光蛋白方面已有一定积累,在日本做的电压敏感荧光蛋白是第二代该类探针的原型。但胶质细胞是电不兴奋的,电压 敏感荧光蛋白不能直接应用在胶质细胞中。当时,段老师已开展了活细胞分子影像的工作,并报导了星型胶质细胞中溶酶体具有胞吐分泌功能。胞吐分泌过程中,溶 酶体腔内pH环境会有剧烈变化,在日本时我了解到一种荧光蛋白具有对pH敏感的生物物理特性。那是否可以用pH敏感的荧光蛋白开发一种特异检测溶酶体的胞 吐活动的探针呢?这一想法得到段老师支持。经近一年的试验,得到了一种定位明确,信号强度好的溶酶体胞吐探针。在此期间,正值上海生科院加大对博士后等青 年人的培养,设立了优秀青年人才及博士后领域前沿项目择优支持计划。自己的课题经评审答辩后,有幸得到该计划的支助。现在多种细胞结果已表明,这个溶酶体 胞吐荧光蛋白探针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2.  诱惑  

        进站半年后,遇到了一次小小的诱惑。2007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危机,国内物价明显上涨。在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自己第一次有了种“长安居不易”的 感觉。这时浦东张江的一家国际医药研发中心正在发展神经药理研究。这正是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药物所七年硕士、博士的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双方接触后,对方 对自己专业背景感到比较满意,并诚恳相邀。去还是不去?去,经济条件明显改善;但自己到神经所再做博士后的初衷却没实现。选择神经生物学这个方向,是因为 在研究生期间,常感到药理研究深入下去问两、三个问题的话,就变成生理学问题了,因此希望能够通过博士后期间对生理学有所理解。现在进站半年,研究课题刚 刚开始,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为此自己很是犹豫。此时,一篇关于原脑所张香桐先生的纪念文章对我很有触动。当时,张先生为从美国顺利回国做事,只携带几套 贵重实验仪器以学术访问名义辗转北欧、苏联,只身回到上海;家里的积蓄、藏书全都留在了美国。对张先生是高山仰止。而对理想的追求在不同条件的科研人员心 中却是相通的,何况现在的情况比50年代好多了。这样一想,心中豁然开朗,就定下心继续留了下来。  

 

        3.  成长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所处环境。我在生科院这两年间,正赶上博士后队伍发展阶段,生科院开设了针对博士后的职业培训课程,设立了相应青年人才和博士后课题基 金;博士后联谊会也在2008年成立,我被推选为副理事长。2009年7月是上海生科院成立十周年,作为十周年院庆的一部分,我们举办了博士后学术论坛。 当天上午,来自生科院各所的四位专家院士和大家分享了科研中的体会和经验。王恩多院士在  “科学研究与科研人才培养”  的讲座中针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分析了研究生、博士后、副教授、教授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并特别强调了把所学知识和技术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她的报告深受大 家欢迎,以至会务组利用午饭时间加印了她的ppt发给大家。下午邀请了八位博士后进行了工作交流。他们都进站近两年或两年以上,课题基本成形,并获得了各 种基金资助。这样,既保证了学术论坛的质量,而对博士后本人又起到一个成果检验的作用。由于大家平常都在一个院子里工作,介绍的又是具体专业问题,现场气 氛活跃,讲台上下有问有答。这次学术活动,给广大博士后鼓了劲儿,也得到生科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生科院张旭副院长寄语,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在最富有创造力 的青春时代,在中国作出一流的工作,造福人民、为父母和孩子创造更好的明天。  

不容错过的与层析技术专家亲密接触的机会,快来参与GE侧向层析快速诊断技术论坛,咨询相关情况>> >>

        回想1998年我考入药物所的时候,整个科研界正是一个断档期,当时课题组少、经费也少,当年药理专业只有6个研究生;现在常规的分子克隆,当时已是很先 进的实验手段了。随着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带来的进步,现在研究生规模、实验条件已今非昔比了。而另一方面,在国外的经历使我认识到,我们和欧美日等发达国 家还是存在着不小差距。50、60年前如此,今天仍然存在,而且今后几代人还会继续存在。如何更好的把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所在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既 为所在实验室做贡献,也为个人职业发展做好积累,这就是我两年博士后体会和思考。最后引用一位老先生的话“安贫乐道,为国争光,志在前程”作为结语,以此 与中科院各位博士后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