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吕微之,《咏犬》等

 十八小子 2010-09-04
宋,吕微之,《咏犬》
风恬月朗眠花影,
吏不叩门门户静。
何事晓来吠一声
,
有人采吸门前井。
一幅静谥闲适的画面,一只可爱的小狗,安详地躺在树下,一阵狗吠打破了清晨的沉寂,原来是取井水的邻人。这是宋代诗人吕微之对乡村看家护院狗的描写。
    狗,顽皮、聪明、可爱。狗狗忠心伴主、狗狗千里寻主、狗狗舍身救主,狗狗以身殉主的例子举不盛举。后来,人们就常常把狗狗当成了“忠诚”的代名词。现在,各类狗狗进入到我们的生活里,在带给我们开心的同时,也培养着孩子们的爱心,更是抚慰着一些孤独老人晚年的心灵。它们被宠养着,被疼爱着,待遇越来越好,地位越来越高,俨然成了家庭中的一员。但是,我们真正了解它们了吗?在朋友的空间看见了这组狗狗图片,感触很深,在享受狗狗带给我们乐趣的同时,也来听听它们的心声吧!

 
唐代诗人曹唐曾写了《小游仙》:

冰屋朱扉晓未开,谁将金策扣琼台;
碧花红尾小仙犬,闲吠五云嗔客来 。

这首优美的游仙诗,既有"冰屋朱扉"的琼台,还有"碧花红尾"的小仙狗,见了客人还要"闲吠"几声。这首诗充满着人间的快乐和生活的情趣,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宋代诗人吕微之,以隐居不仕,耕渔自乐,曾写了一首《咏犬》诗:

风恬月朗眠花影,吏不叩门门户静;
何事晓来吠一声,有人采汲门前井。

该诗描绘了一幅静谥闲适的画面,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安详地躺在树下,一阵狗吠打破了清晨的沉寂,原来是取井水的邻人。这里的狗是乡村看家护院的狗。

清代诗人,进士宋琬,曾写了《舟中见猎犬有感而作》:

秋水芦花一片明,难同鹰隼共功名;
樯边饱饭垂头睡,也似英雄髀肉生。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秋水芦花"是写秋景,从景想到打猎的秋季,并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并引用刘备的"吾常身不离鞍"、"髀里肉生"的典故,这种借咏犬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起到了环境与心境相吻合的艺术效果。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先后为狗写过不少令人拍案叫好的诗句。其中《咏犬》一诗云:

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

该诗活灵活现地刻划了狗的特性。

晋代傅休奕所作的狗赋最为脍炙人口:

骨相多奇,仪表可嘉,足悬钩爪,口含素牙,首类骧螭,尾如腾蛇,舒节急筋,豹耳龙形,势若凌青云,目若泉中星,既连捷无前,又闲暇而有度。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狗年到来之际,高诵低吟如此美妙的咏狗诗,别有一番情趣。

    我国养狗历史悠久,又是诗的国度,不少文人墨客以狗为题材,留下了大量咏狗诗句,如吴伟业的《过淮阴有感》“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卢纶的《山店》“风动叶声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等。狗有许多名称,这在诗中也可见一斑,如黄庭坚称狗为“黄犬”,诗云:“白云行处应垂泪,黄犬归时早寄书”;苏东坡在《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中称狗为“黄耳”,诗云:“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王稹称小狗为“■子”,他在《梦春游七十韵》诗中写道:“鹦鹉饥乱鸣,娇■睡犹怒”;白居易在《和梦游春一百韵》诗中,名狗为“乌龙”,诗云:“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

    在众多反映田园气息的诗中,狗的出现,往往使诗句增添了动感,让人读后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之趣。如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白居易的“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中。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吕徽之的“何事晓来吠一声,有人来汲门前井”;王维的“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刘长卿的“犬吠寒烟里,鸦鸣夕照中”等,宛如一幅幅清新的乡村画卷,洋溢着“鸡犬之声相闻”的农家气息。

    诗人们所处的境遇不同,咏狗所抒发的情感也各异。唐代杜甫的“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描写了当时世事变化无常的情景。古诗人黄遵宪的“归来落拓不得志,牵狗都门日游戏”,流露了借狗消愁的心情。


唐诗咏狗

王美春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不仅诗人辈出,而且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世间有许多事物出现在唐诗之中,人类的朋友——狗便是其中之一。

在《全唐诗》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不少咏狗的诗行。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检索,其中诗行内含“犬”字的有418项与查询匹配,含“狗”字的则有79项与查询匹配。这些咏狗的诗行,内容丰富,角度不一,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诗行咏狗,以狗本身为主要描写对象。李白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之首句,写狗叫,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白居易的“鸢饱凌风飞,犬暖向日眠”(《犬鸢》)之次句,描绘狗在温暖的阳光下睡眠的情态,逗人喜爱。刘禹锡的“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插田歌》),描写黄狗来回跑、“赤鸡鸣且啄”的情景,富有乡土气息。

另一类诗行咏狗,则是咏狗之意不在狗,而在于以此作衬托。这类诗行占了绝大多数。钱起的“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归”(《送元评事归山居》)之次句,描写山里人所养之狗与主人亲密无间的感情,著一“喜”字,便使境界全出。贾岛的“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送道者》),写出行者,无人同行,唯有狗相伴,由此可见,狗与人亲密无间的感情。杜甫的“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草堂》)与费冠卿的“唯有中林犬,犹应望我还”(《秋日与冷然上人寺庄观稼》),咏狗,诗意与钱起、贾岛的诗行相仿。李白的“自此长江内,无因夜犬惊”(《送袁明府任长沙》),以咏狗来衬托诗人送别友人的离别之情,情真意切。姚合的“可怜白犬子,闲吠远行人”(《哭砚山孙道士》),以狗之“闲吠”来衬托诗人失去友人的悲痛之情,“倍增其悲”。于濆的“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山村叟》),以“贵门犬”之境遇反衬“山村叟”之境遇,对比强烈。刘长卿的“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湘中纪行十首》之《洞山阳》)之首句,以“犬”形容“白云”,言白云将像狗一样离开,颇有诗趣。宋之问的“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过函谷关》),用鸡鸣狗盗典故,耐人寻味。秦韬玉的“斗鸡走狗家世事,抱来皆佩黄金鱼”(《贵公子行》),以“斗鸡走狗”讥刺富家子弟,入木三分。

在《全唐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咏狗的诗篇。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检索,其中诗题中含“犬”字的有4项与查询匹配,含“狗”字的则有2项与查询匹配,虽说这一数字要大大少于含“犬”、“狗”字的诗行,但这些诗篇也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首诗。一首是苏拯的《猎犬行》:“猎犬未成行,狐兔无奈何。猎犬今盈群,狐兔依旧多。自尔初跳跃,人言多拏躩。常指天外狼,立可口中嚼。骨长毛衣重,烧残烟草薄。狡兔何曾擒,时把家鸡捉。食尽者饭翻,增养者恶壮。可嗟猎犬壮复壮,不堪兔绝良弓丧。”这是一首古体杂言诗,咏猎犬别具一格。此诗,看似在写对猎犬的不满:无论猎犬是“未成行”,还是“今盈群”,都对“狐兔”无可奈何,猎犬未曾擒“狡兔”,却“时把家鸡捉”,又养得“壮复壮”,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借咏猎犬发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之慨叹,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首是薛涛《十离诗》之六的《犬离主》:“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狗,被主人养了四五年,“毛香足净”,得到主人的喜爱,但无来由咬了客人,便受到主人的冷遇。诗语无多,却留给读者众多想象的空间,让人极易想起那些像狗一样的奴才,奴才做错了事,被主子遗弃,是极为正常的,要不怎么有“狗奴才”的说法呢?

狗作为我国十二生肖之一,紧排列在鸡之后。唐诗咏狗,有不少就是“鸡”、“犬”二字连用的。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检索,在诗行内“鸡”、“犬”二字连用的,共有108项与查询匹配,如:于鹄的“琴书随弟子,鸡犬在邻家”(《寻李逸人旧居》),储光羲的“鸡犬暮声合,城池秋霁空”(《新丰作贻殷四校书》),武元衡的“武陵川径入幽遐 ,中有鸡犬秦人家”(《桃源行送友》)。也有“鸡”、“狗”二字连用的,如:杜甫的“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新婚别》),卢仝的“莫学捕鸠鸽,莫学打鸡狗”(《寄男抱孙》),贯休的“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琴曲歌辞》之《白雪歌》),等等。
 
犬鸢
白居易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晚来天气好, 散步中门前。                                                               
门前何所有, 偶睹犬与鸢。
鸢饱凌风飞, 犬暖向日眠。
腹舒稳贴地, 翅凝高摩天。
上无罗弋忧, 下无羁锁牵。
见彼物遂性, 我亦心适然。
心适复何为, 一咏逍遥篇。
此仍着于适, 尚未能忘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