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雨桃花源

 悠然主妇 2010-09-06

        今天我们离开长沙前往吉首,路上顺便去看看传说中的桃花源。离开长沙的时候还只是有一丝丝的阴天,走着走着,不知什么时候,似有若无的雨滴却渐渐将车窗打湿。到桃花源,带着江南泥土甜香的雨丝,已经把初春的山冈、树木全部笼罩在烟雨之中了。

        桃花源因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闻名,今天我们竟然可以在一片的烟雨迷蒙之中,真切体会“世外桃源”的美丽……

        迎着落在脸上头上也不会让人感受到凉意的雨丝,我们穿过桃花源牌坊,进入传说的千年桃林。可能是因为我们来的太早,还没到桃花盛放的季节,但是仔细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棵桃树的枝桠上满都是鼓胀的蓓蕾,有的甚至已经透出迷人的紫色、粉色,那花苞就像即将破壳而出的小鸡已经把蛋壳顶出一条条细细的裂纹,花萼已经无法再将那生机勃勃的花瓣、花蕊继续禁锢了……

        雨丝渐密,整个桃林像胧在淡淡的薄雾之中,忽而发现桃树下,濡湿的青草上一个个白色的精灵,原来是一群雪白的鸽子,悠闲的在草丛中觅食……即将盛放的桃林,静谧清幽的桃花溪,嫩绿初绽的草地,洁白无暇的鸽群……不管渊明的“世外桃源”是个何等的景致,从纷繁的城市走来的我,只觉这里已是人间仙境……

        据说若在桃花盛开之时来到这里,可见桃树盖头,浓淡相间,有的鲜红如碧血,有的艳丽如姻脂。千树万树,如织就的云锦,令人陶醉。我们虽无缘见识这样的胜景,但是,今天的桃花林、桃花溪不是更有一种韵味?而这怕更是只能有缘相遇,不能人力强求的……

        拾级而上,有一座廊庑环绕的建筑,这便是桃花源内著名的菊圃。菊圃是因为附近遍栽菊花而得名的,由于廊中有历代碑碣林立,所以又叫碑廊。碑廊的尽头,为明代建造的方竹亭,体态浑厚,风格古朴。亭后方竹丛生,浓荫低垂,苍翠欲滴,那方竹真是名副其实,远远看去,似乎与一般的竹子没什么差别,当你用手轻轻的在竹上摩索,你会发现原来那看似圆滑的竹枝,却真的四四方方,有楞有角,造物主真是神奇!

        竹子在北方难得一见,就便是有也都是竹枝纤细,竹叶也因缺少水分而显干涩。而在南国却是随处都有的,只要你看到竹子,多是茂密成林、枝干粗壮,有的随意的将腰身斜斜而下,在一片挺拔之中独出一景,有的虽枝干还很纤细,但枝头竹叶茂密,以致那纤细的肢体不堪重负的倾倒……我不知道竹也可以长得像松一样参天的,也没想到就连已经干枯的枝叶夹在那竹林之中,构成由枯黄、新绿、鹅黄、嫩绿、老绿组成的色彩,竟也像一幅构图完美的油画一样美妙……

        雨渐大,上山的石阶被雨水冲刷得显露出黑青的本色,也更湿滑。因此行有已经将近耄耋的老父,和已过古昔的母亲,我们只得放弃穿越桃花洞,进入秦人村的游路,而只是登上桃花观,穿过遇仙桥。因雨,今日的游人稀少,雨忽而大,忽而又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雨雾使本就清秀的桃花山更添一分清新、一分幽静,不时,站住脚步细听,传来山间溪水的声响,那桃花溪水随着山势于平缓处潺潺,于起伏跌宕处哗哗坠落,水中不时有冬日的落叶顺流而下,倏地一下不见了。雨水让整个山林的色彩更加分明,绿意更浓,山石岱青。

        进入桃花林时曾见一株桃花在桃林边缘,伫立于桃花溪畔,满树的花几乎都怒放着,不想,经着不及半日的雨水的拍打,待我们从山上再次回到她的面前,却已见湿地上密密的满是落英,那刚才还在枝头笑脸迎人的小花,就那样无助的匍匐在地,那本是嫩粉的娇柔,此时也渐失生气,红黄的泥土映衬下只留苍白。

        桃花山峰顶有高举阁雄踞其上,登峰远眺,只见沅水漂绕如带,因雨雾,视线不能及远,据说晴日,山下的桃源县城清晰可见,冬日,更可以看到一江三日的奇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