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可去实——王孟英医案两则

 紫香 2010-09-06

轻可去实——王孟英医案两则

(

    1.《王孟英医案·痢》:陈诵芬令堂,年越古稀,精神素旺。滞下数月,病日以剧。所亲蒋策勋嘱延孟英图之。已粒米不纳,虽啜饮而咽膈阻塞,唇舌皆紫,痰中带血,吐之甚艰,日夜更衣十数次,稀粪挟以赤垢,若欲小溲,必令人重按肛门,始能涓滴而出,热如沸汤。脉则左手弦洪涩数而上溢,软滑而大,按之无神。孟英曰:此证本滞下,良由七情郁结,木土相乘,医谓高年,辄投温补酿成危证,药不可为。诵芬云:先生之言是也。家慈因春间叠闻江南之警,心甚惶惶,举家迁避,饮食顿减。夏初旋里,似已稍安。六月间患泻,饮食又减。屡进参、术、熟地、附、桂、炮姜之剂,竟无寸效。唯望鼎力斡旋是幸。孟英曰:上不能纳,下不能分,中气无权,营津两匮。既承下问,姑拟一方,仅许小瘥,不能奏绩也。诵芬从之,服后即思粥食,小溲单行。再求转方,孟英坚不承手,果至季秋而没。其方乃沙参、冬瓜子、丝瓜络、芦根、紫菀、菖蒲、竹茹、通草、薏仁、枇杷叶、陈仓米,以水露煎服也。顾铁舟赞府,精于医者也。目击其一服而进粥溺行,因叹曰:仙方也。惜遇之不早,命矣夫。

 

孟英在《归砚录》中说:“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这个就是我治病的秘诀!掌握了这一点,平常轻淡的方药,就能愈重病,就算是必死之病,有些也能暂得缓解。怕大家不明白啊,在医案里我反反复复解释,还是有人糊涂涂的,跑来对我说那些找你的都是疑难杂症,别人怎么也治不好,你用那么普通的药就治好了,是你运气太好了吧。无奈~~轻可去实鈥斺斖趺嫌⒁桨噶皆

 

上面这个医案,应该就是“纵必死之病,或可借以暂缓须臾”的例子。70多岁的老太太,大便带血,日10余次,尿少,不能进食,咽膈阻塞,痰中带血,唇舌皆紫,脉大无神。孟英断其本病已不可治,而以药物调整气机,暂复气化之功能。方中沙参、紫菀、枇杷叶润肺降气,肺气行则一身之气皆行。芦根、通草利水道,给热以出路,菖蒲、竹茹、冬瓜子、薏仁、丝瓜络化痰通络,疏通经络之壅塞,陈仓米护中焦。水露乃蒸馏水,古人称“气化水”,经“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之循环,可调升降,有循环相生之机。

 

2.《王孟英医案·调经》:赵听樵室,高若舟之妹也,去冬偶患脘痛。黄某治之,渐增头痛眩晕,气逆呕吐,痰多不寐,便溏不食,经事不行。始疑其虚,三月后,又疑为娠,诸药遍试,病日以进。若舟延孟英脉之,左弦而数,右滑以驶。曰:病药耳,旬日可瘳。赵疑大病小视,不服其方。越半月,病者颈软头难举。医谓天柱已倒,势无望矣。若舟闻之,复恳援于孟英。疏方仍是前诊之法。赵问:此病诸医束手,大剂补药尚无寸效。而君两次用药,皆极清淡,虽分量颇重,亦焉能有济乎?孟英曰:子何愚耶?药惟对证,乃克愈病。病未去而补之,是助桀也;病日加而补益峻,是速其死也。原彼初意,非欲以药杀人。总缘医理未明,世故先熟,不须辨证,补可媚人,病家虽死不怨,医者至老无闻。一唱百和,熟能挽此颓风?令阃体质虽丰,而阴虚有素,是以木少水涵,肝阳偏盛,上侮于胃,则为脘痛。斯时若投以酸苦泄肝,甘凉养胃,数日而愈矣。乃温补妄施,油添火上,肺津胃液,灼烁无余,怒木直升,枢机窒塞,水饮入胃,凝结为痰。虽见证多端,皆气失下降,岂可指眠食废以为痨,月汛爽而为娠耶?予以大剂轻淡之品,肃清气道。俾一身治节之令、肝胆逆升之火、胃腑逗留之浊、枢机郁遏之热、水饮凝滞之痰,咸得下趋,自可向愈。不必矫枉过正,而妄以硝黄伤正气,所谓药贵对证,而重病有轻取之法。非敢藐视人命,故将疲药塞责也。赵极感悟。投匕即效,逾旬果安。又一月经至,嗣予滋养,康复如常。越二载又病,复惑于黄某,而孟英之功尽堕,惜哉!

这个是孟英的典型治法。病人见证多端,皆气失下降。并不见证治证,仅以调整气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老先生一生治温病多矣,对肺也就格外重视。“肺既不主清肃,一身之气皆滞也。”他善用轻清之药,通过治肺,肃降气机。而气机阻滞,则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聚而成痰,更阻气机。因此他调气同时,兼重化痰。表面上看方药轻淡似未对症,实则作用在气化枢机,故可收旁人难得之效。开药不是一味用重剂就力量大就能有好的疗效啊。还要看这力量作用在什么地方。若是错了,力量越大越糟。

 

《温热经纬》:“轻药竟可以愈重病,所谓轻可去实也。盖气贵流通,而邪气挠之,则周行窒滞,失其清虚灵动之机,反觉实矣。惟剂以轻清,则正气宣布,邪气潜消,而窒滞者自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