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习语的英译

 净世蘅芜 2010-09-07
【摘 要】 习语是人们长期使用的一些独特的固定短语和短句。习语往往具有鲜明的形象,在翻译过程中,除忠实原文习语意义外,如若能把原文习语的形象译出来,将能更好地保持原文的风格。习语是文化中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凝聚着广大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由于各个地区文化不同,汉英习语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两者之间的差异。本文就汉英习语的定义、特点及分类,对汉英习语的翻译提出一些技巧。
【关键词】 习语;英语;汉语
                             
1. 绪 论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积累下来的一些独特的固定短语或短句。作为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习语是全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形象,往往带有浓重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习语不仅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包含了多种修辞,这使得习语一方面理解起来较一般语言困难,一方面即使理解了也不易表达出来。另外,习语不只是在大量文学作品中出现,在一般政论文体及新闻报道中亦可以遇到。习语翻译得忠不忠实原文、是否体现了原文的特点,对整篇译文都具有直接重要的影响。
现举一例:我们常说的“扫帚星”该如何翻译呢?问了很多同学,大部分都翻译为”comet”。其实,“扫帚星”就是我们中国人对“彗星”的俗称。古时人们认为,若天上出现了“彗星”,大地上就会出现天灾人祸。后来人们将其引申比喻会给人带来灾难的人或物。这一比喻为咒语,口语中一般不宜使用。若必须这样说,应译为jinx,而不能译成comet,因为英语中没有这样的比喻。如:“有人说那个女人是个扫帚星,谁跟她结婚谁倒霉。”应翻译为"She’s said to be a jinx, who would bring bad luck to whoever she marries. "(汪福祥,2007:31)
由此可见,在汉译英中,汉语习语的翻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如何忠实地道地汉语习语的翻译也自然是我们应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2.汉英习语的特点
广义上的习语包括成语(idioms)、俗语(common saying)、谚语(proverb)、典故(allusion)、格言(maxim)、歇后语(allegorical saying)等(魏志成,2006:161)。丰富多彩的习语反映着历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活的多样性,汉语习语大都言简意赅,易于上口,听来顺耳,有着生动的形象和恰当的比喻。许多习语都是对称的,韵律美妙,含义深刻。一般而言,汉语习语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首先,汉语习语的某些成分是固定不变的,汉语的习语具有稳定性和完整性,不可随意更换或是删减。例如“饥不择食”就不可改为“饥不择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不可改为“近红者赤近蓝者黑”。第二,汉语习语具有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比喻。汉语习语常利用前后押韵、词语重叠、相互衬托等修辞手法来增添美感。第三,汉语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汉语中自然也有大量关于农业的习语,例如“农夫不种田,城里断火烟”和“仰面求人,不如扑面求土”等等。
3. 汉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据上所述,习语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固定性,多样性,民族性。宋天锡在《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使用教程》中提出,翻译英语习语时,应切忌望文生义或硬往汉语成语上套。主要的对策有两条,一是查阅英语词典的解释,切实理解习语的含义;二是上下文的语境灵活地进行翻译,不能一成不变。(宋天锡,2007:313)我认为,翻译汉语习语和翻译英语习语一样,不仅要做到真正了解原文习语的意思,忠实反映原文的风格和文化,同时也要避免逐字逐句地对译。
汉语习语的翻译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成功的翻译是从译文语言里已有的词汇、语法、惯用法等基础上、即使尊重译文民族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译文不仅要读得上口,更要在具体上下文中不致引起误解。(Shen Guofu, 2008:1)一般而言,汉语习语的翻译有直译、套用、意译、省略及增添五种方法。
3.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条件下,保留原文习语的比喻、风格、形象和民族与地方色彩,按照其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译文一:How can you catch tiger cubs 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s lair?
译文二: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比较译文一和译文二,我们不难看出译文二失去了原文的形象,明显不如译文一来得具体生动。
下面的汉语习语均可采用直译处理,不但没有丧失原文的形象,其翻译的效果与原文一样生动。如:
(1) 装死  play dead
(2) 打草惊蛇  to stir up the grass and alert the snake
(3) 冷嘲热讽  burning satire and freezing irony
(4) 和风细雨  like "a gentle breeze and a mild rain"
(5) 深入研究  in-depth study
(6) 掌上明珠  a pearl in the palm
(7) 借刀杀人  murder with a borrowed knife
(8) 指桑骂槐  cursing the oak-tree when they mean the ash
(9) 守口如瓶  to keep one’s mouth closed like a bottle
(10) 玩火自焚  to get burnt by the fire kindled by oneself
倘若不会对原文的原意造成破坏,我们应当尽量采用这种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进行翻译的方法,以便能更好地保持原文的形式、风格和精神。
3.2套用法
当然了,并不是每一个汉语习语都能采用直译法。曾经有人就将“胸有成竹”翻译为"to have a bamboo in his stomach"。事实上,“胸有成竹”的原意是指画家在画竹子之前,已把竹子的形象深深印在脑子里,现在用来比喻做事之前已经过充分考虑,很有把握了。如果直接从字面上进行翻译,不仅外国读者看了一头雾水,就连我们看了都哭笑不得。因此,我们应采用其它翻译方法,这时可在英语中直接找到一条意义相似的成语进行套译,翻译为:"to 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
像这样借住英语类似意义习语进行翻译的方法,就叫做套译。
在汉英习语中,存在着一些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基本符合的习语,它们不但有相同的意思或隐义,而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虽然基本对应不等于完全对等,但翻译时一般能直接互译。如:
(1) 半斤八两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2) 火上加油  pour oil on the flame
(3) 无风不起浪  no smoke without fire
(4) 旁观者清  the onlooker sees most of the game
(5) 来自五湖四海  hail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country
(6) 耳闻为虚,眼见为实  seeing is believing
(7) 浑水摸鱼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8) 破釜沉舟 to burn one's boat
(9) 未雨绸缪  provide for a rainy day
(10)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
但是有些汉语习语和英语习语在意义上或用法上有些不一致的地方,但仍存在共同点,有些习语仍可进行套译,这样在翻译时就应依具体情况而定。
(1) 小题大做  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
(2) 隔墙有耳  walls have ears
(3) 厚颜无耻  as bold as brass
(4) 小题大做  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
(5) 掩耳盗铃  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
(6) 掌上明珠  apple of somebody's eye
(7) 一针见血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
(8) 五十步笑百步  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9) 站着茅坑不拉屎  a dog in the manger
(10) 心有余而力不足  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在汉英习语中,还有一些习语虽然表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整体上和实际用发上相同之处很少或完全没有相同之处。如:
(1) 食言 go back on one's word; break one's promise
(2) 拉后腿  pull somebody's leg
(3) 狗咬狗  dog eat dog
(4) 抛砖引玉  throw a spra to catch a whale
(5) 同床异梦  stange bedfellows
(6)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套译法的使用,往往可以给读者带来一种生动感和亲切感,但是在使用套译法时,要注意译文保留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否合适。带有浓厚民族地方色彩或具有典故性的成语要尽量避免相互套用,以免使原成语失去原有的民族特色和异国风味,从而和原作的上下文形成矛盾。如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翻译,倘若翻译为"one can’t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 "则带有太浓的西方色彩,不如直译为"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要来得好。
3.3意译法
在汉译英中,并不是所有习语都可以直译,也不是都能找到对应的翻译进行套译,这时我们可以根据习语的实际意义灵活翻译,把汉语习语的含义表达出来。如:
(1) 眉飞色舞  to beam with joy
(2) 落花流水  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
(3) 粗枝大叶  to be crude and careless
(4) 大张旗鼓  on a large and spectacular scale
(5) 灯红酒绿  dissipated and luxurious
(6) 单枪匹马  to be single-handed in doing something
(7) 逼上梁山  be forced to do something
(8) 水深火热  live in great misery
(9) 开门见山  to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10) 无孔不入  to take advantage of every weakness
3.4省略法
汉语习语中,有些习语连用在一起,在修辞上起了美化音调、形式以及加强语气的作用,在翻译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如:
(1) 铜墙铁壁  bastion of iron
(2) 面黄肌瘦  emaciated
(3) 贪官污吏  corrupt officials
(4) 长吁短叹  to sigh deeply
(5) 油头粉面  highly-painted
3.5增添法
有时,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原意,帮助读者更充分地理解汉语习语原文的意思,在翻译习语时要增添一些说明。有时,为了结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译文中增添一些原文所没有的词。如:
(1) 他们的后台总是靠不住的,一旦树倒猢狲散,全局就改观了。
     Their wire-pulling bosses are not reliable; once the tree falls, 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 and the whole situation will change.
本句中“树倒猢狲散”翻译为"once the tree falls, 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增添了"helter-skelter"一词,作“狼狈”、“慌慌张张”等解释,原文虽无其字而有其义,加了使形象突出,有声有色。
    (2)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The wit of three cobblers combined surpassed that of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本句中增添了" the master mind ",使得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读者更好地理解。
(3)种种困难,遇到共产党人,它们就只好退却,真是“高山也要低头,河水也要让路”。
Every kind of difficulty has to give way before Communists, just as in the saying, "Mountains bow their heads and rivers make way."
本句中增添了“高山也要低头,河水也要让路”这句习语和前面的内容在意义上虽有联系,但没有具体的字把它们联系起来,添加"as the saying goes",可以使得译文能够结合得更好。
总之,在翻译汉语习语时,应根据忠实和通顺的原则,尽量保持原作的形象、比喻、风格和文化,能直译的时候应该尽量采用直译法。不能直译时,我们不能因词害义,应该翻译其实际意义,如能在英文中找到意义完全对等的成语,我们也可采用这种套译法。一般说来,正规文体中,汉语成语多采用形象的逐字翻译,非正规文体中,多采用简洁的大意翻译。(冯庆华,2002:112)正如成语般,汉语的习语也可遵照此进行英译。
4. 结 论
综上所述,习语凝聚着数代使用者的智慧和心血,是语言中极富有表达力的因素,它不仅是语言的精华,还是语言各种特征的集中表现。我们上面虽然谈到了一些汉语习语翻译的具体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任何公式可以直接套用,往往同一个习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会采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来处理。同时,习语的各种特点又造成了习语翻译的困难,既要做到通顺地道又要做到忠实原文,实属不易。我认为,要想准确地翻译好汉英习语, 就要对中英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为保证译文质量,对中英文化的广泛涉猎是非常必要的。当然除了平时对中英文化背景的积累,还应加强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心中清楚翻译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在不同年代,面对不同的读者群,可以也应该在翻译手法上有所偏重。时代在前进,读者的经验视野在不断扩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到新事物,对不同文化的包容程度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所以我认为最主要还是要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根据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原则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作灵活的处理,不断摸索、推敲,不停观察、改正,才能真正做好习语的翻译,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

参考文献
冯庆华,2002,《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页。
宋天锡,2007,《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使用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第313页。
汪福祥,2007,《汉译英中的习语翻译》。外文出版社,第31页。
魏志成,2006,《汉英比较翻译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61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