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别裁——雍也第六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zcm1944 2010-09-07

论语别裁——雍也第六

《论语》学习 2009-09-30 10:41:05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

    周急不继富。

    子华名公西赤,孔子弟子,少孔子四十二岁。有一次公西赤派出去做大使,这时孔子大概在当政。冉求是公西赤的同学,他因为公西赤还有母亲在家,于是就代公西赤的母亲请求实物配给,也就是请拨一笔安家费。孔子说,好,给他一釜。“釜”是古代度量衡的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这是米谷的成数,数量不多,所以冉求为他“请益”。冉求为同学说话了,老师,一釜少了一点,给他增加一些吧!于是孔子说,好吧!加给他一庾。庾是古代容量的单位,十六斗。等于说孔子原来给他五万元,现在又增加了八万。大概当时冉求是在孔子那里当总务,“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为了同学,不管孔子的意见,另外自己一批给了五秉。当时十六斛为一秉,现在来说,数字相当大,好像一下子给了三五十万了。事后,孔子知道了,但是并没有责怪冉求;这也是一种教育。当然现在做官就难了,以前做官,讲情、理、法,除了法律以外,还要合理、合情。不像现在的时代精神,以法治为主,专讲人事法规与人事管理,往往无法兼顾情理。冉求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孔子如果专讲法令,那冉求是不对的,很可能要撤职查办。但是孔子没有追究,他始终站在教育的立场上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袭。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意思是对学生们说,你们要知道,公西赤这次出使到齐国去,神气得很;坐的是第一流的交通工具,穿的是第一流的行装。我们帮忙别人,要在人家急难的时候帮忙人家。公西赤已经有了办法,再给他那么多,不是成了锦上添花吗?这是不必要的。这也就是所讲“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的道理。

   研究下来,还是应该“济人须济急时无”,比较重要。孔子说“君子周急不继富”,已经有了的人,就不必再给他了。

    从公西赤的事件看起来,好像孔子当主管时,对于财政的管理是比较紧缩的。但是接着这一节书连下来,便讲到另一件类似的事情,证明孔子对于财务并非悭吝。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名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他在孔子过世以后,就辞官归隐江湖。子贡后来相卫的时候,因为很佩服他,特别去看他,结果被他刮了胡子。子贡去时,排场很大;原宪故意装扮成一个乡巴佬,穿了破旧的衣服会见子贡。见面以后,子贡说:“你生病了吧?!”原宪说:“我没生病。我没有钱,只是穷;学道而不成,才是病。像我这样子是穷,而不是病。可是你学了夫子之道,看你今天这个神气、派头……。”虽然把子贡弄得下不了台,不过由此也可见原宪的侠义气概。孔子当政时,“原思为之宰”,这个“宰”是家宰,以今天的职务来说,相当于总务。孔子“与之粟九百”,这个九百的数字,到底有多少,无法考据,总之很多。“辞”,他不要那么多,希望减掉一点。但是孔子说,你不要推辞,你用不完可以周济那些贫穷的亲戚、朋友。

    这一节是记载孔子出仕当政时,两个不同的态度。公西赤外放当大使,同学帮忙,要求多发一点安家费,孔子认为并不需要;而原宪经济状况较差,当他为孔子当总务的时候,孔子把他的待遇提得特别高。原宪不要,孔子却反而劝他收下。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孔子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的风范。除了是长官的身份之外,还身兼父母、师长之责,随时以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这也就是后世儒家所该效法其教化精神的重点之处。




引文来源  论语别裁——雍也第六-孔孟文化-文化-孔孟之乡

 

 


杨伯峻《论语译注·雍也第六4-5》

 

6.4子華⑴使⑵於齊,冉子⑶爲其母請粟⑷。子曰:“與之釜⑸。”

請益。曰:“與之庾⑹。”

冉子與之粟五秉⑺。

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⑻,衣⑼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⑽急不繼富。”

【譯文】公西華被派到齊國去作使者,冉有替他母親向孔子請求小米。孔子道:“給他六斗四升。”

冉有請求增加。孔子道:“再給他二斗四升。”

冉有却給了他八十石。

孔子道:“公西赤到齊國去,坐着由肥馬駕的車輛,穿着又輕又暖的皮袍。我聽説過:君子只是雪裏送炭,不去錦上添花。“

【注釋】⑴子華——孔子學生,姓公西,名赤,字子華,比孔子小四十二歲。⑵使——舊讀去聲,出使。⑶冉子——《論語》中,孔子弟子稱“子”的不過曾參、有若、閔子騫和冉有幾個人,因之這冉子當然就是冉有。⑷粟——小米(詳新建設雜誌1954年12月號胡静〈我國古代農藝史上的幾個問题〉)。一般的説法,粟是指未去殼的穀粒,去了殼就叫做米。但在古書中也有把米唤做粟的。見沈彤《周官禄田考》。⑸釜——fǔ,古代量名,容當時的量器六斗四升,約合今天的容量一斗二升八合。⑹庾——yǔ,古代量名,容當日的二斗四升,約合今日的四升八合。⑺秉——音丙,bǐng,古代量名,十六斛。五秉則是八十斛。古代以十斗爲斛,所以譯爲八十石。南宋的賈似道才改爲五斗一斛,一石兩斛,沿用到民國初年,現今已經廢除這一量名了。周秦的八十斛合今天的十六石。⑻乘肥馬——不能解釋爲“騎肥馬”,因爲孔子時穿着大袖子寬腰身的衣裳,是不便於騎馬的。直到戰國時的趙武靈王才改穿少數民族服裝,學習少数民族的騎着馬射箭,以便利於作戰。在所有“經書”中找不到騎馬的文字,只有《曲禮》有“前有車騎”一語,但《曲禮》的成書在戰國以後。⑼衣——去聲,動詞,當“穿”字解。⑽周——後人寫作“賙”,救濟。

 

6.5原思⑴爲之⑵宰,與之粟九百⑶,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⑷乎!”

【譯文】原思任孔子家的總管,孔子給他小米九百,他不肯受。孔子道:“别辭,有多的,給你地方上[的窮人]吧!”

【注釋】⑴原思——孔子弟子原憲,字子思。⑵之——用法同“其”,他的,指孔子而言。⑵九百——下無量名,不知是斛是斗,還是别的。習慣上常把最通用的度、量、衡的單位省畧不説,古今大致相同。不過這一省畧,可把我們迷胡了。⑷鄰里鄉黨——都是古代地方單位的名稱,五家爲鄰,二十五家爲里,萬二千五百家爲鄉,五百家爲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