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类方

 shimao1211 2010-09-08
柴胡类方




1.柴胡的作用。
2.枳实芍药散证和四逆散证。
3.大柴胡汤证
4.小柴胡汤证
5.柴胡加芒硝汤
6.柴胡桂枝汤证
7.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第一,柴胡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云:
    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第二,枳实芍药散证和四逆散证

枳实芍药散证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神农本草》云:
枳实,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另,据现代考证,张仲景时代的芍药为赤芍,赤芍之性偏于行营和血,验之于本经,当知所说不谬)


四逆散
《伤寒论》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按:四逆散为枳实芍药散加柴胡、甘草。

附:《辅行诀藏腑用药法要》之小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第三,大柴胡汤证

《伤寒论》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又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又云: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神农本草经》云:
大黄,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

按:大柴胡汤为四逆散去甘草加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大黄。四逆散加大黄、黄芩,则加强了四逆散去热、破结、通下的力;半夏和生姜即为小半夏汤,主治温化水饮,降逆止呕;而以大枣易甘草者,热则伤阴耗营,大枣更滋营阴也。
附:《辅行诀藏腑用药法要》之大泻肝汤:


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生姜(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第四,小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为大柴胡去芍药、枳实、大黄,而加入人参、甘草。去其攻下劫热之品,而增加人参、甘草补气扶脾。
第五,柴胡加芒硝汤证

《伤寒论》云: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神农本草经》云:消石,味苦,寒。主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

按:柴胡加芒硝汤,为小柴胡汤加芒硝。此者先因误治,是以正气已衰,而不能直用大柴胡以攻夺之,而只得先用小柴胡解其外,再以小柴胡加芒硝,去其积热也。芒硝之意,“热淫与内,治以咸寒”也;此处必用小柴胡者,以虑其邪陷也。

第六,柴胡桂枝汤方证

《伤寒论》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按,柴胡桂枝汤者,小柴胡汤之半和桂枝汤之半也。以方测证,可知此证当为气先结于里,而复感风寒之邪也。条文中的“发热、微恶风寒、枝节烦疼”者,外有表邪不去也;“微呕,心下支结”者,里有郁结不去也。是当内外双解也,柴胡桂枝汤主之。


第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
《伤寒论》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神农本草经》云:
    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铅丹,味辛微寒。主土逆胃反,惊痫瘨疾,除热下气,炼化还成九光。

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柴胡桂枝汤去芍药、甘草,加龙骨、牡蛎、大黄、茯苓、铅丹。
以《伤寒论》条文分析之,伤寒八九日,过经不解,则里热渐炽,当以柴胡桂枝汤解之。医者庸庸不察,其势汹汹,但见其热,力夺而下之,以至于正伤于内,外邪随热一起下陷。邪陷于里,是可见“胸满,小便不利”;正气内伤,邪热炽盛,是心君不能尽其神明职,而见“烦惊,谵语,一身尽重等”,是用柴胡桂枝汤去芍药、甘草,还从原处表解之;更加大黄、铅丹,痰热具从下去也;而茯苓安其神,降其阳,而龙骨牡蛎潜之。
方中为何去掉芍药、甘草?张仲景云,“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第八,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神农本草经》云: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按:小柴胡汤后得加减方中有,“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对比条文则可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小柴胡之变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