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色生活

 昵称3229068 2010-09-08

求“绿色生活”的满分作文

问题:求“绿色生活”的满分作文


最佳答案:绿色生活 杨甜子
(2007年以一篇《缅怀天空》的满分作文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现为本报大学生记者)

前台忽地一阵寂静,笛音被琵琶给缓缓地托起来了,心上陡然一震,音符如同流水,将我躁动的心荡涤得干干净净。笛子,箫,水袖,水磨腔,一天的委顿以及一生的愁烦一下子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流光溢彩间竟真的有些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感觉了。台上的阿罗姑娘一声缠绵的“兄长”,台下的我竟有点不知所措的恍惚了。萋萋芳草满襟怀,这一折《送京》唱得荡气回肠,一腔悲绪。锣鼓声中,拉幕,谢幕,台上以及台下都醒了。

这是在兰苑——一个能让人见之忘俗的世外桃源。院内粉墙黛瓦,古风犹存。院子东南角的一株石榴,灼红的花以及着满院碧草,很是好看。排练厅里一架一架的蟒、大靠以及褶子丝丝地散发着古旧的香味。阳光穿过戏装的间隙,在水泥地面上拉出了一道道旧时的光影。只要一脚跨过那道厚厚的门坎,你的生活仿佛就回归到了六百年之前。兰苑每个周末的折子戏专场已经成为了这座六朝古都里最为万人空巷盛事。人们都想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心灵中转站,于是作为传统文化鼻祖的昆曲便成了最佳的诉求对象。兰苑的演出是标准的不插电版,舞台配合演奏就在舞台的右侧,清新绿色得让人有线人一新的感觉。车马喧嚣了一周的劳累,人们在兰苑寻找的是笛声中心灵最为纯真的依靠。

看戏已有三年,逢得周六便奔往朝天宫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每周在临近座位周围都能发现一点一点的温馨:日理万机的民企老总终于被困意战胜了风雅之心,倚在椅子靠背上痴痴地睡着了;研究戏曲的古文学专家还在一板三眼的给台上的单雯打板以及着节奏;对神州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心的的洋鬼子朋友也来了,抱着手里的可乐薯条,对着舞台两侧的字幕机闪烁着欣忭的大眼睛。不论人种肉皮儿颜色,昆曲都是他们生活的知音,在“袅情丝吹来闲庭院”的乐音中找到了归属自己的良辰美景以及赏心乐事。

在单雯专场谢幕的时候,我再度见到了字幕翻译刘凯琴。这个来自爱尔兰的高鼻子大眼睛姑娘力排众议,抛却了在国内的优渥生活来到了省昆,一呆就是好几年。天天面临让神州人都感应不纯熟的戏文唱词,细细密密的翻译成信达雅的流畅英文。这一切都让凯琴感应了前所未有挑战以及新奇。“我喜欢神州传统文化,”凯琴用一口流畅的中文说,“回归传统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应前所未有的快乐。”

对凯琴的这句话我一直都不大能理解,直到有一天看到资深曲友胡萝卜缨子姨妈抱着她的小孙孙跨过“江宁府学”那道厚厚的门坎时,我才突然领悟过来,原来这种回归传统的“不插电”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崭新的绿色生活理念,并且这种理念正在被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牙牙学语的孩童身上,日益获得年轻的生命力。

当晚的戏码是《惊梦》。年轻的单雯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已有了些小张继青的风范。散戏出来的时候,繁华的大街竟让我有了恍若隔世的感觉。稠浊在红男绿女中间挤进地铁站,重新投入五彩生活的奔波中。兴许这就是生活的真谛:五彩交织,但兰苑的绿色“不插电”却是最不可少的部分。

得分:70分(满分)

评语:从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刻的事情,寻找到可以“切”到题目上的内容,是这篇文章的“机智”之处。切题而不滞于题,有灵性!






绿色生活 蔡肇基 语文特级教师 (1963年参加高考,考入南师大中文系)


绿色,朝气精神旺盛,心旷神怡。

但是……

我到过江苏的一些地方,如果把江苏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片的话,你会发现,从南到北,绿色愈来愈浓烈。在苏南,车厢里的你向两侧看吧,一座楼接着一座楼,一个村接着一个村,一个开发区接着一个开发区,少见了成片的农田,不见了成片的绿色。苏中的绿色多了些,而苏北,那可确实是绿色的天地了。这里的人烟似乎少了许多,许多地方不见什么农舍,扑进你的视阈的,是菜花,是麦浪,是意杨,绿成了一片片,绿得快顶上了天,天以及水也映得更绿更蓝,真是绿色的天地,金黄菜花的点缀则更添加了一份富丽,可以称作“朝气精神旺盛,心旷神怡”。但是,说到经济的成长,毋庸讳言的是,只怕暂时还没有与绿色的程度成正比。

再放大一点视阈,到那高山密林地,偶见一竹屋茅舍,炊烟升起,烧的是秸秆树枝,“碳排量”极低,百姓所过的没有疑难是“绿色生活”,但他们的状况到底怎样?缩小视阈,我所住新街口地区,高楼林立,绿色偶有立足之地,但这里是全国乃至于全世界闻名的商业中心,伟大的孙中山先生看来也喜爱这里,最近先生的铜像又回到新街口广场了。铜像无知,凭人摆布,但最少可以说明的是:极少绿色,没有亵渎中山先生!

有人会说,发达国家不也是绿色家园吗?诚然。我未去过欧、美,但去过澳、新,那里简直是绿色连天,更妙的是,无际草地上的天空,时有彩虹,一日几现,而我们这里,彩虹已难得一见。那里的生活习性真是好极了。但这一切又不难理解:他们人少啊,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只是我们的几十分之一啊,如果人口密度相似,恐怕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绿茵了,非变草地为粮田以及居住区不可!

我并不是是反对绿色生活或者反对“人与自然以及谐”,而是说,不要仅是强调绿色而轻忽成长,成长才是硬道理。首先,成长有时候会毁掉一些绿色,这制止不了,绿色该让步就得让一点步。第二,绿色自身也该求成长,要科学地保绿色,换绿色,或者虽然少了一点绿色却晋升绿色的质量,绿色不能自视为自然的宠儿一成不变,据说,苏北的意杨也是引进的树种,这就是“成长”。第三,要坚决反对“伪绿色”,我简直看到过一座笔立的山峰充满浓绿,但风儿吹过,不见枝叶摇动,原来那绿色是泼浇上去的。食品等方面更要严防假“绿色”之名,行害人之实。总之,科学成长第一,悠悠万事,成长为大,绿色的问题应包含在成长的问题之内。有些西方人士就是要逼着你成长神州家把“碳排量”降到什么程度,实际上就是要限定你的成长,庆幸的是,我们已有警惕。

行进在苏北的高速公路上,有时会想,这路上车流似不甚多,占用土地建高速,是不是值当。但又一想,“要致富,先修路”,少掉一点绿色,建四通八达之路,正好是为了大成长。苏北前途没有限量。把江苏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片,我不是苏北人,也不是苏南人,而是苏中人,中庸之道。我祝福江苏南、中、北各地。

得分:70分(满分)

评语:文章从反向立意,以生活习性与成长的关系来论“绿色生活”,有战略目光,切中了问题的要害。用详细的感受、感慨,“牵拉”着沉思与焦虑,把人带入作者的思路之中,自是高明。生活习性与成长的两难选择,文章偏向于“成长”,但是又力求“中庸”。若为高考作文,翘楚没有疑难


其他回答1: 啊绿

其他回答2: 天是绿的,多美的绿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