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制手段换不来真诚效忠

 陇柳书屋 2010-09-09
社论

2010年9月9日

国务资政吴作栋星期一晚上与马林百列集选区基层领袖对话时,建议永久居民若不接受申请成为公民的邀请,政府就不应更新他们的永久居留权。

  这个颇为激进的政策性建议,除了在永久居民当中引起反弹以外,学者也持反对意见。

  吴资政是一位有丰富执政经验的资深政治家。他之所以公开提出这项建议,有两种可能性:一、政府确实是在酝酿这项政策,但是需要了解民间对此问题的看法,于是通过吴资政放话来测试水温,试探反应;二、这是吴资政的个人意见,并不代表政府立场,提出建议的目的,正如官委议员郑宝莲所猜测的那样,是因为“民间近来对移民现象产生负面情绪,而想激发人们对移民课题进一步思考”。

  针对吴资政的这项建议,国务资政新闻秘书昨天向媒体澄清说,吴资政只是要说明政府将调节永久居民涌入的情况,并非政策目标。这样看来,第二种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我国打开国门,引进新移民的目的,除了填补因生育率下降而造成的人口缺口以外,也希望新移民当中的优秀人才,最终能入籍新加坡,成为我国的宝贵资产。可是,因为各种因素,并不是所有已是永久居民的外来人才,都愿意成为公民。另一方面,由于新移民涌入后,地铁和巴士越来越拥挤,组屋和私人房屋价格高涨,加上不少外来人才都在所任职的机构和企业中,身居高职,收入优渥,土生土长的国人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对新移民尤其是外来人才是否愿意效忠新加坡的质疑声浪也越来越强。

  政府若采取吴资政的建议,或许能为新加坡永久留住部分外来人才,但是在“要留下来就成为公民,不然就请离开新加坡”这样“二选一”的强制性手段下,被迫入籍的永久居民,是否会真心诚意地效忠新加坡,是令人怀疑的。

  何况,应邀申请公民权的永久居民,基本上都是优秀人才。他们的特点是学历高,能力强,有一技之长,在竞争激烈的国际人才市场上富有竞争力。如果他们选择离开新加坡,而不是入籍,那么很可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或移民到第三地。这样一来,我国不仅不能永久留住他们,反而会永久失去建设国家经济所迫切需要的优秀人才。举个例子,目前在我国定居的美国投资家罗杰斯,如果要他在当个新加坡人或当个美国人之间做出选择,他很可能会选择回到美国,或移居到香港,这对我国绝对是个大损失。

  另一方面,此举可能还会对那些正在考虑是否要移民到我国的外来人才产生阻吓作用。原本想来新加坡发展的,结果不来了。这是与李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示我国将继续引进外来人才的理念背道而驰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即使那些应邀申请公民的永久居民最终选择入籍,成为公民,但是在那些对新移民不满的部分本土国人眼里,这些新公民仍然是“他们”,“他们”并不会因为入了籍而成为“我们”。换言之,以强制性手段迫使受邀永久居民成为公民,并不一定能平抚本土国人的不满,得不偿失。

  与其采取“二选一”的方式,倒不如通过扩大公民和非公民(包括永久居民)的权益差距来达到目标。这样一来,不仅能给本土国人一个交代,也能鼓励永久居民为了争取更大的权益而申请成为公民。

  为了平抚本土国人对新移民的不满情绪,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演说中,重申政府将坚守公民优先的基本原则,并宣布进一步区分公民和非公民权益的政策。之后,国家发展部、教育部、国防部等不同政府部门,相继推出优先照顾公民权益的政策,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差距也比以往来得大。

  这一系列政策,需要时间才能产生效果。相信假以时日,当本土国人确实感受到这些政策的好处时,他们对新移民的不满情绪就会降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