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期瑜伽老师如何上好瑜伽课

 从容容 2010-09-09
(2009-07-08 21:37:12)

一、作为一名初期瑜伽老师需要掌握三个基本能力:

 

1、瑜伽基础知识――包括瑜伽目的、规则、了解人体,心理、养生等知识,科学修习身体的方法等。
2、瑜伽体位肢体动作的基本技术――瑜伽项目的动作技术、要领和动态等引导方法。
3、基本动作技能――在动作技术上的冥想升华。

 

二、作为一名瑜伽老师,需要了解、掌握瑜伽教学中的几个基本规律。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1、期阶段: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

包括:学员初期陌生和兴奋过程扩散、内抑制弱、动作不协调、缺乏控制力、伴随多余动作。

提示教学注意:要正确运用讲解和示范性。要正确运用完整法和分解法。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措施强化激发学员的能力,如:保护帮助、组织力、引导力等教学措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采取预防受伤的措施,注意掌握动作的主要环节。

 

2、及时检查评定学员修习情况:


包括:分化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内抑制发展巩固了动作的动力定型,紧张消除,控制力提高,动作比较协调。

提示教学注意: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讲解示范、不断强化肌肉感觉。

以课堂的完整法为主,分解法为辅。区别对待(分析学生是身体素质或意志品质原因,不能完成动作,进一步采取保护和帮助的措施。正确运用各种练习法,重复法、变换法、综合练习法等。

 

3、采取检查学员评定方法:


自主化阶段,通过不断练习,体位技术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
肢体动作技能、技术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练习的过程,表现共同的规律性是:学员练习初期成绩提高较快,过一段时间成绩上升缓慢下来,甚至下降,再过一段时间又呈现时快时慢,练习后期成绩暂时停顿现象――即高原现象,再经过多次练习后克服干扰,新的技能形成并巩固起来,这时表现技能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

 

1、人体从动态相对安静状态进入觉知状态、上升—稳定—下降的规律性确定为瑜伽课结构的理论依据。
2、增强体质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的规律)
包括:动态阶段,身体物质能量消耗,相对安静阶段,能量消耗少。

 

{三}、关注初期瑜伽学员心理特点

 

1、初期学员感知事物的特点,以视觉和听觉为主,在课前应精心安排设计和布置好场地,有助提高上课兴趣。

 

2、初期学员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瑜伽教师在教学中讲解要精炼、形象、生动、示范要正确、优美、教法要多样化、兴趣化手段来发展学员的有意注意。

 

3、初期学员空间知觉能力因为弱,处于刚发展中,瑜伽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用手势,语言引导规律性来指导学员练习。

 

4、初期学员的记忆一般以机械性为主,所以在教学中讲解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但也要注意贯穿动作术语,讲解形象化、兴趣化可帮助学员加深记忆。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以形象、优美、正确的动作姿态吸引学员,示范要注意讲解和展示动作不同的各个面及难点、重点关键之处。

 

5、注意和引导初期学员的意志独立性和主动性、坚持性等,瑜伽教师注意鼓励、表扬、提示为主的教学方法,但同时要注意区别学员的蛮练与顽强,因此瑜伽教师必须经常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注意安全,提高瑜伽教学中的引导性。

 

{四}、关注学员生理特点:

 

1、根据学员的生理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骨骼富有弹性易变形,必须注意引导学员的坐、站立、动作的正确姿势,以免发生畸形。

 

2、动作对称性练习,应注意增加另一侧肢体的练习,注意身体的全面发展、对称发展,在课堂练习时间里,对于低头、弯腰、含胸,在课中要对应的作一些伸展、扩胸、体后屈、远视等肢体动作。

 

3、初期学员要教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如:呼吸方法有胸式、腹式,做动作时扩胸、伸展时吸气,回收时呼气等方法。千万不要憋气练习,特别是长时间憋气,所以不要进行无氧耐力练习。

 

4、对于心血管发育较差的学员,心率在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负荷量,一般来说动作量不宜过大,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对于过度疲劳者,不宜空腹训练,这样会引起低血糖,因此,练习时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五}、瑜伽课的组织内容安排与教学方法:

 

1、瑜伽课的组织是指瑜伽教师指导教学、根据课的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用品进行合理安排所采取的措施。课堂组织安排的如何,是直接反映一名瑜伽老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

 

2、瑜伽课的组织内容有:课堂常规(课前、中、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练习的队行、队列和人员安排等,瑜伽课基本技术、技能的教法。

 

3、教学方法:是指在瑜伽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包括有语言法:讲解的引导性、指令的正确性和口头评价的激励性等。直观法:示范法、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条件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
 
{六}、瑜伽课的生理负荷、心理负荷:

 

瑜伽课的肢体动作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1、生理负荷――是指在一堂瑜伽课中,学员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方面。
负荷量――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等。
负荷强度――是指练习是对机体刺激程度,用力大小、机体紧张程度等。

2、心理负荷:包括注意、情绪、意志。

 

{七}、发挥瑜伽教师的主导作用:

 

1、讲解生动形象,讲解主要讲动作的名称、方法、过程、要领、要求、总结、评价;讲解目要的明确,讲解要专业简明扼要,不要多余的废话,讲解语言通俗易懂;对于指令和口令要最简明的语言和命令来表达。

 

2、示范动作娴熟、正确优美,自我要有情感投入;示范要有目的性,示范要选择好方位,便于学员看的清楚,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3、教学手段多样性、趣味性,调节肢体动作量的方法,加减练习次数;改变练习内容和动作的某些基本要素,改变练习条件与练习方法;运用知识教学调节(如讲解、提问等)。

 

总之,做好一名合格的瑜伽老师,从初期资浅到资深需要一个不断学习和实际经验积累的过程,课堂总结结果十分重要;如今,“综合智慧型”的瑜伽老师广受学员们的欢迎和爱戴, “综合智慧型”是理论智慧、实践智慧、情感智慧特点集于一身,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类的老师,其显著特征是拥有引导教育智慧。

 

瑜伽老师的教育智慧是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有机的统一,具有一定的引导教育智慧是瑜伽老师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石,理论智慧是关于瑜伽知识理念和健康实际的运用智慧,瑜伽老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观念等,为自我的教育实践提供教材和工具并指明方向。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一种在引导规律的支配下,将知识理论的规律与实际经验有机地整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能恰当处理随机生成的具体问题的智慧。它是关于怎样做的智慧,是决定瑜伽老师工作成效的重要性因素,实践智慧体现了瑜伽老师应对经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即生成性因素的愿望与能力。

 

瑜伽老师的情感智慧是指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引导和驾驭,以及承受挫折、自我激励和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它是关于如何做得更好的智慧,是瑜伽老师获取理论智慧、实施实践智慧、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动力和调节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