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如何对待死亡

 梦宅 2010-09-10
1、比较中性的看法,死是一种解脱。死是一种超脱,生的苦,病的苦、饿的苦、情的苦就都可以放下了。
    ——那么在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把这种苦都早早放下呢?视生若死,可以么?不依赖死来解脱,有“生着的死”解脱,是可能的吗?
    2、比较积极的看法,死是一种胜利。往生极乐,与永恒者同在,摆脱了短暂者的宿命,这当然是“生”的胜利标志。死是人生已经成就,得到大祝福、大安慰的标志。
    修行者当然是渴慕死亡的,渴慕作为胜利的死亡,对死亡无有畏惧,甚至抱有热诚。

但是,修行者和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只有通过死才能死,他们只能在死亡中得到解脱和胜利。但是,修行者却不同,修行者可以通过修行来“体验死亡”。

这就是修行中的“观想法”。修行使人获得一种特殊的观想能力,能如同死者一样经历死亡体验,从中得到死者一样的大解脱和大胜利。
    也就是说,修行者可以通过观想获得死亡体验,能得到一般人只有死才能得到的“大解脱”、“大胜利”。

 

一般人死了才能解脱,但是,修行者能不死而死,活着就能解脱和胜利。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是对死亡的观想,这种观想让修行者获得“死而后生”的觉悟,能正觉向死而生,因而不仅仅能“视死如归”,更能以一种“视生若死”的态度来对待生,能一切“放下”、超脱“迷执”。

可以说,每一个修行者,都是死过的人,活的“死者”。         

 

这是修行者得大永生和大超越的前提。

那么,修行者又何必通过艰难的观想修行来拥有这种“死的”超脱和胜利呢?修行能使我们获得一种大觉悟,让我们——以此生而生活于彼生,以此岸生活于彼岸,以短暂而生活于永恒。

《心经》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

 心空丝毫染著皆无,悟道诸法真相,体会到空的境界,了然一切苦难皆由迷惑颠倒妄想执著而来,妄想消除,执著永断,此谓“度一切苦厄”。

 

这不死而死的观想,在本质上对应的是“不离色相以求空”的正觉,空不是要色相消失,而是空有同一。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什么是生死同一。

所以,修行者并不求死,超脱不是要死亡本身,而是要超越死亡,让死亡先行来到,在向死而生中达到生死如一。

 

修行者还有一个使命,那就是用这种“大超脱”、“大胜利”来利益他人,让他人获得这种“终极的快乐”,因为唯有修行者能了然这种生死如一的正觉。

因为艰苦的观想修行,修行者先就已经是死过的觉悟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