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今天是教师节,可你是否还知道,今天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吗?“世界预防自杀日”起源于2003年9月10日,今天已是第7个。今年的主题是“全球携手预防自杀: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
自杀,通常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近年来,自杀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过去50年中,世界自杀身亡率增加了60%,如今全球平均每天有3000人自杀,在一些国家,自杀是导致15岁至44岁人群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而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人口的第五大死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每年至少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自杀还别有特色:一是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二是自杀官员频频出现,级别从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科级,每个层级都有。三是五成八的自杀者为服用农药或鼠药,六成二的自杀者曾寻求医疗帮助;四是两成七的自杀死亡者曾有自杀未遂史,其亲朋好友中四成七曾出现过自杀行为;五是六成三的自杀死亡者曾患有各种精神疾病,但接受过精神科医生诊治的不到一成。
人为什么选择自杀?也许是个永远也说不清的话题。但越来越多的群体选择自杀,却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那就是: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员,自杀最普遍的原因是缺少一个心灵的家园。“姓钱”了,一心只想“向钱看”,就会产生精神家园的缺失。精神家园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简单地说就是信仰。
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聂振伟副教授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而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一篇分析大学生自杀的言论说,“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也会导致学生走上不归路。
时下,我国存在着两个自杀人群高峰年龄段,分别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15~34岁的年轻人。年轻人自杀率高是因为社会经验不足,学习、工作压力较大,处于人生的转型期,容易引发心理危机。而老年人自杀率高则或由于躯体疾病困扰,儿女疏于照料,或因丧失工作,丧失经济地位,甚至丧失子女、老伴等,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障碍,再加上老年人机体功能的退减,大脑功能的改变,在生理因素推动下,老年人患心理疾病的能有半数。
尽管导致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极端复杂且相互关联,但不管出于何因,自杀率上升都会影响社会稳定,道义基础和信任关系,会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安定情绪,严重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自杀造成的“后遗症”不容忽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一个人自杀平均会使六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这种严重的心理影响会持续十余年,甚至会持续影响他们的后半生。
目前,人们虽然还尚未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降低自杀率的方法,但从医疗和社会两方面看可以肯定的是,许多积极的因素可以预防人们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这些因素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足够的社会联系,有一个稳定幸福的家庭以及持有宗教信仰等。爱,更是让自杀者悬崖勒马的一剂良方。预防自杀,人人有责。如果我们发现周围有自杀先兆或迹象的人,就及时地拉他(她)一把吧!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