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信仰分子”

 心灵原点 2010-09-12
      宗教源于什么?宗教源于人们对生命无法解读、宗教源于对一种信仰的敬畏、宗教源于死亡、宗教源于史前人类的巫术、宗教源于直觉思维、宗教源于精神生活的内在需要、宗教源于一个“神”、宗教源于认识的过程、宗教源于人类对母体的怀想、宗教源于自然界的压迫等等。又有人说,宗教源于无知、宗教起源于神话、宗教是迷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科学的进步,宗教将逐渐消亡。而近来世界上的一些神经生物学的一些研究工作证实了这样一个惊人事实:人类之所以拥有宗教信仰,是由人们大脑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而其中某种微小分子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宗教信仰是人与生俱来的。
 
      对于人类来说,无论信仰多么千姿百态,参差不一,人似乎总得“信”点儿什么,这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和本能。
 
      近年来,神经生物学家和认知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了这样一个惊人事实:人类之所以会相信超自然的存在,是人们拥有的一种特别的能力使然,这种能力恰恰来自人的大脑。他们通过最新的脑成像技术发现,人脑的构造使人们很容易接受所谓的“神明”这一概念。可以说,人是注定了要有信仰的。更令科学家们欣喜的是,支配这种神秘机能的大脑活动机制已开始渐渐透露它的秘密,他们非常意外地发现有一种微小的分子在信仰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项发现要归功于一群神经生物学家,并由此开拓了通向一门新学科——所谓“神经神学”,旨在探寻大脑和精神感受之间的关系,探索那些支配人类信仰的认知机理。
 
      神经神学家们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诚然,这些结论仍需进行深入论证,但它们目前所披露的情况已经非常惊人了。大脑中负责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物质不仅关系到人对饥饿、口渴、困倦等感觉,而且在人的信仰倾向中可能也起着某种作用。
 
     “这些研究说明,我们的认知机制为我们相信神做了良好的准备。”——安德鲁·纽伯格(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核医学中心主任、神经生物学家。他曾在修女们进行冥思,忘我地宗教祈祷与天主进行交流的时候,对她们的大脑做了扫描。扫描出来的图像表明,在这个时刻,大脑自我意识的那部分相对来说不大活跃——这是因为感觉到自己和某种更强大的事物连为了一体。)
 
      所有这些研究都说明,人类似乎完全被设计好了要去获得信仰,每个人生来就拥有一个喜欢制造“世界上有神灵”这一感觉的大脑,即人类的大脑对于信仰来说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因为除非大脑生来就拥有这样一套能使人对神存在的观念特别敏感的心理机制,否则,宗教的存在就无法理解。
 
      不论是从心理学、生理学,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考察,我们都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信仰的存在并不是毫无理由的。正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核医学中心主任、神经生物学家、自己认知学家安德鲁·纽伯格所指出的那样,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人类对于死亡的焦虑将是永恒的,信仰可以有效地降低这种焦虑感,所以宗教不会轻易消亡。”
 
      宗教情感还远未到消亡的时刻,300万年来宗教情感变得越来越普及。如今,全世界85%的人都拥有宗教信仰。事实证明,并不像某些人士所理所当然地认为的那样:“随着社会进步,宗教与信仰由以产生的愚昧落后的社会根源的消失,宗教也将自行消亡。”宗教与信仰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是不会依人的意志消亡的。彻底的否认信仰是与人性背道而驰的,是对人类自我的彻底贬低。随着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人类对周围世界的不断了解与认识,宗教信仰是会按照人性的要求得到发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