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开学典礼致辞

 未来刚刚发生…… 2010-09-12

耶稣曾说:“太阳底下无新事。”

但我愿意相信,此时此刻,我们这几百个平凡的人汇聚在一起,却是在做着一件有太阳照耀以来的新鲜事。

是的,我们都只是一个个最平凡的人——但重要的是这一颗颗平凡的心里,现在都有了一个卓越的梦;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汇聚在一起,成为“我们”,组成了一个旨在取得教育真经的“团队”。

在这里,有些人拥有着唐僧般坚定的意志——无论是否只是血肉凡躯,无论能不能对抗“妖魔鬼怪”,他是如此坚定地上路了。这些人,将永远走在最前面,是我们的引路人。

在我们中,不同的人拥有着各种不同的才能——有些精通哲学,有些擅长外语,有些特别理解孩子的心思,有些对班级管理或者古典诗词情有独钟并颇有造诣……也就是说,我们多多少少已经拥有了一些神通。但是,我们为了拥有一个构造更合宜的大脑而汇聚在一起。在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中,既汲取他人之长,又把自己从别人中区别出来,破译到自己生命最独特的密码并将它的潜能实现。

在这里,有些人崇尚生活应以快乐为目的;有些人则认为承担职责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有些人强调权益,有些人强调规则……在这里,有些人是虔诚的基督徒,有些人是同样虔诚的儒家徒,有些人是不信神灵但愿意追求真理的科学主义者……我们没有必要把每个人铸造成同一个样子,但把我们汇聚在这里的,是一个共同的愿景(愿):寻找到教育的真谛;让孩子因遭遇自己而终生受益;为教育教学之事(我们已经选择了它,并准备为它支付生命中最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以及必将消逝的“我”的生命,找到恒久的意义。

有了这颗心,便让我们的生命从尘世的喧嚣中猛然惊醒,于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是的,一旦定了这颗心,便是迈上了成就学问、成就事业的第一重境界。

是这颗心,这个愿,把你从芸芸众生中区别开来,把你汇聚到这个为取得真经而愿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团队中。(我并不想成为轻视众生的精英主义者,但是我坚信,卓越永远不会等同于平庸。)

其实我们中的许多人,我相信和我一样是在很早以前就定了这颗心的。但是,定下这颗心固然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许下这个愿之后的重重困难,和那太漫长的寂寞。

——在最孤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仿佛生活于沙漠;在最困难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仿佛缺乏某种天赋,而永远不可能解开生命中的那些难题;在失败的时刻,你有时会觉得似乎从此再也不可能站起……而比这些更难熬的,是寂寞,是漫长的寂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做学问、成事业必须经历的第二重境界,它需要的是“岁月”,而不止是“激情”。

而支撑我们度过这漫长岁月的,只能是“信”——尤其是当你望不见那个“伊人”背景的时候。

你甚至会像故事《犟龟》中的那只乌龟陶陶,本想去参加狮王的婚礼,结果却被告知狮王已死——所有的人都劝你回头,因为似乎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再为此走下去。

我相信,走在新教育这条路上,你一定会遭遇到这样的时刻。或许某一天,你会发现光彩夺目的“朱永新”或者“新教育”,也并非是钻石刻成。你更容易发现,干国祥或者铁皮鼓其实学问很肤浅;你更可能发现,所谓的新教育实验,其实是一群不明白教育的人,在苦苦地寻觅着教育真谛而至今并没有觅得……

也许会有这样的时刻;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刻。但是,最后能不能遇到你自己生命中那隆重的庆典的,其实并不取决于“狮王(新教育)”,而是你自己。

最后的“真经”,不是某本已经写成的书,而是你完成了、实现了的生命,是你绽放出来的那个生命的花朵与光芒。

它会叫什么名字?道?禅?神性?佛性?花朵?光?……

没有人可以猜度你生命密码中最终的成就,只是生命既然造就你站立在这天地之间,你就一定存在着实现它的可能性。当你的生命如花绽放的那一刻,我们会惊呼那一份美丽,我们能够不由自主地唤出它的名字。但现在,它只是一个问号,悬在你道路的前方。

相信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掌声响起的时刻——虽然那一刻,你最终领悟到的却可能是:“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是的,据说那最后的境界,就是在“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后,在某个偶然的“蓦然回首”之间,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生命的最高的领悟中,会依然是灯火阑珊的孤独?或者是如蓝莲花般的重生与灿烂?把这一切,交付给未来,交付给岁月。

而我们能够做的,是在这汇聚的三年五年中,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寻找到“教育真谛”而“消得人憔悴”。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课程有几个特点,待会儿魏智渊还会讲到。我这里先简单地提几点:

一、它旨在改变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它为了要革新你的头脑,会让你不断地遭遇原有思想的被解构——也因此,你会痛,痛到怀疑,痛到想要退缩与逃避。

二、它反对与生命相疏离的信息化学习方式,它强调任何一门学科,必须用生命去穿越。而当课程穿越了你的生命之后,你的生命也就有了质的变化。而这是词语式学习所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如果有一门课不能锲入你的生活与生命,那么就是这门课程你没有获得它的真谛,在我的意义上,你还没有“合格”。

三、它强调根本书籍的精读与基本概念的精透。我们不把信息当成知识,不把知识当成智慧,不把智慧当成生命的全部。所以,我们是从生命的根本处出发,也可以说从有成就者、曾领悟者的实际经历出发,强调把哲学、心理学这些根本概念与最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相打通的学习方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既强调为学的“广博”,更强调求道的“渊深与纯一”。

许多个深夜里,当我独自在灯下敲下类似今天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总会想到生命的神圣与那捉摸不定的意义。

许多次讲座的最后,我总会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诗句来鞭策听众并劝勉自己。

但无论哪一个时刻,我都相信已经有种子在萌芽,相信每一季里,都有生命的花朵在一个个教室里散发着芳香。所以此时此刻,我还不能肯定是哪几个名字会和新教育一道镌刻在岁月的河流之上,但我眼前确实已经有一树树的鲜花,开放在这片大地或者旷野之上。

谢谢您与我们同行。谢谢我能与您同行。

感谢那些没有报酬而愿意为我们付出大量心血的讲师们,向你们致敬、鞠躬!

谢谢您——无论是老师和学员——能把生命的这一段珍贵时光,交托给一个叫“新教育”的名字。

谢谢!鞠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