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码摄影从零开始

 云中公子 2010-09-12

 

        第一章:摄影的基本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3、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

  (1)简单柔和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

  (2)避免杂乱的背景。

  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

  (1)构图均衡平稳

  均衡,就是平衡。它区别于对称。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实践和学习,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2)打破均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

  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3)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调节,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

  (4)直角三角形式构图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底边为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这种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该对着三角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边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边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构图。

  (5)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结的团字,用示意图表示,就是在画面的正中央形成一个圆圈。

  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其团结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缺少生气。

  (6)S形构图

  S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同时,读者的视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S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可表现场景的宽广。S形构图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

  S形构图最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游行表演等场景;在夜间拍摄时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

  (7)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人以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

  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场景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

  四、光圈、快门、对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3、对焦的重要性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  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

第二章:数码相机基本拍摄方法

码相机的拍摄方法与传统相机是基本一样的,但由于两者的成像原理完全不同,前者是在胶片上成像,后者是在CCD元件上成像,所以在拍摄方法上也有不同之处。

  一、拍摄的基本步骤

  1、准备工作

  在相机中安装好CF存储卡,装入四节5号镍氢电池,将模式转盘旋转至AUTO档(全自动模式),将模式开关设为拍摄模式(向上拨)。

  2、接通电源

  按下电源按钮(ON/OFF),电源指示灯将亮起绿光。

  3、使用变焦杆取得所需的构图

  将变焦杆向顺时针方向拨动,镜头向长焦(望远)方向变化,拍摄主体将放大。将变焦杆向逆时针方向拨动,镜头向短焦(广角)方向变化,拍摄主体将缩小。

  本机镜头焦距为5.4-16.2毫米,你可以在相当于35毫米胶片相机的35-105毫米的范围内调整视角(3倍光学变焦),(标准镜头为50毫米)。

  4、半按快门对焦

  半按快门按钮,相机会自动设置曝光及焦点。完成测光和对焦后,相机会发出两次提示音,取景器旁的指示灯会亮起绿光或橙光。如果液晶显示屏开启,自动对焦框会呈现绿色。如果拍摄主体难以对焦,取景器旁的指示灯会闪动黄光,而相机会发出一次提示音。

  5、使用对焦锁

  按下DISP键开启液晶显示屏,将镜头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按钮锁定焦点,重新构图,然后完全按下快门按钮拍摄图像。

  6、拍摄

  完全按下快门按钮以释放快门,相机会发出快门声音,在听到快门声音之前,不可移动相机。完成拍摄后图像会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约两秒钟。

  为了节省电源,可以按DISP按钮关闭液晶显示屏,只使用取景器进行拍摄。构图时,要让主体处于取景器内框的中央部分(自动对焦范围内)。由于取景器与镜头的位置有偏差,所以在光学取景器内所见到的图像与实际的图像会稍有不同,这种现象在近拍时尤其明显。这时最好使用液晶显示屏进行取景。

  7、关闭电源

  再次按下电源按钮(ON/OFF),即可关闭电源。

  二、查看拍摄效果

  1、拍摄后立即查看图像

  拍摄后,图像会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两秒钟。

  如果在图像显示时持续完全按下快门按钮,或者按下SET键,图像会一直显示在屏幕上。

  再次半按快门按钮即可停止显示。

  2、在播放模式下查看图像

  将模式开关向下拨,即可切换到播放模式。

  (1)显示单张图像:

  刚开始,液晶显示屏上会显示最后拍摄的一张图像。在多功能选择器上左右按动方向键,即可查看已经保存在存储卡上的所有图像。

  (2)放大图像:

  将变焦杆向顺时针方向拨动,即可放大图像。在多功能选择器上左右上下按动方向键,可以在放大的图像上移动视点。

  将变焦杆向逆时针方向拨动到底,可以取消放大显示。

  (3)在索引模式下查看图像:

  将变焦杆向逆时针方向拨动,可以在索引模式下同时查看9个图像。在多功能选择器上左右上下按动方向键,可以更改图像选择。

  将变焦杆向顺时针方向拨动到底,可以取消索引显示。

  三、删除图像

  1、单张图像的删除

  将模式开关向下拨,切换到播放模式。在多功能选择器上左右按动方向键,选择需要删除的图像,按下FUNC删除键,经确认后按下SET键,这张图像被删除。

  2、所有图像的删除

  在播放模式下按下MENU(菜单)按钮,选择“全部删除”命令,再按下SET键出现确认屏幕。选择“OK”,再次按下SET键,所有图像将被删除。

第三章:数码相机基本功能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相比,功能设置和参数调节比较复杂。不同的相机差异较大,但也有共通之处。本教程以佳能A75为例,对其外部标志进行详细讲解,以帮助大家迅速掌握数码相机的操作方法。

  一、数码相机常用功能与参数的设置

  1、MENU按钮(菜单钮)

  (1-1)拍摄菜单(拍摄模式)

  ①、智能自动对焦:将其设置为“开”,相机会在拍摄时自动选择自动对焦框(本机采用9点自动对焦)。将其设置为“关”,自动对焦框变为中央框(一点对焦)。

  ②、防红眼功能:设置防红眼灯是否亮起。

  ③、自动对焦辅助光:在某些黑暗的环境下拍摄,将其设置为“开”,相机会在半按快门键时发射自动对焦辅助光,以协助对焦操作。如果在黑暗的环境下为动物拍摄,则需要关闭光束以免动物受惊。

  ④、数码变焦:约3.2倍。结合光学变焦(3倍),图像放大倍数可在3倍至10倍之间变化。

  数码变焦是一种利用成像面的变化而非焦距变化实现的伪变焦,是采用“插值”的方法,即根据中心像素点的颜色参数模拟出周边像素值的方法来实现的。因为数码变焦往往会使照片不清晰,所以能不用时就不要用。

  ⑤、图像确认:用于设置释放快门按钮后,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图像的时间,可在2秒-10秒之间调节。

  ⑥、日期标记:在图像数据中加入日期。

  (1-2)播放菜单(播放模式)

  ①、保护:保护图像免被意外删除。

  ②、旋转:把显示的图像顺时针旋转90或270度。

  ③、声音记录:为图像加上声音记录。

  ④、全部删除:删除CF卡上所有图像(受保护的除外)。

  ⑤、自动播放:自动逐个播放图像。

  ⑥、打印命令:打印图像。

  ⑦、传输命令:预先设置将会由相机传输到计算机的图像。

  (2)设置

  ①、静音:将其设置为“开”,可以一次性关闭起动声音、操作声音、自拍机声音及快门声音。

  ②、音量:用于调整起动声音、操作声音等各种声音的音量。

  ③、节电:自动关机功能:如果将其设为“开”,则在拍摄模式下,在最后一次相机操作后约3分钟(此值可调),电源会自动关闭。

  显示屏关闭功能:在最后一次相机操作后约1分钟(此值可调),液晶显示屏会关闭。注意:此时相机电源并未关闭。

  ④、日期/时间:用于日期和时间及日期格式的设置。

  ⑤、格式:对CF卡进行格式化处理。

  ⑥、文件编号重置:设置指定图像文件编号的方式。

  ⑦、横竖画面转换:设置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显示屏是否自动旋转该图像。

  ⑧、距离单位:设置手动对焦指示灯所显示的距离单位的格式。

  ⑨、语言:设置液晶显示屏上菜单及提示的使用语言。

  ⑩、视频输出制式:设置视频输出信号的标准。我国为PAL制。

  (3)我的相机(自定义相机设置)

  对个性组合(标题)、启动图像、起动声音、操作声音、自拍机声音、快门声音进行自我设定。

  2、FUNC按钮(功能钮/单张图像删除钮)

  (1)曝光补偿

  在典型的曝光不足场景,如在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等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应增加曝光量即使用EV+。

  在典型的曝光过度场景,如密林、阴影中的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应减少曝光量即使用EV-。

  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意思是:越白越要增加曝光量,越黑越要减少曝光量。越亮越要增加曝光量,越暗越要减少曝光量。

  (2)闪光输出

  在M(手动)模式下拍摄时,闪光输出会以三个等级控制。

  当闪光输出较低时,图像上出现的阴影会较少。调整闪光输出要同时考虑拍摄环境和相机与拍摄主体的距离等因素。

  (3)白平衡(AWB)

  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温是不同的。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拍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颜色。在传统相机时代,我们只能用日光型或灯光型胶卷加上一些滤色镜来调整色温。

  数码相机可以直接通过白平衡的设置,使景物的色彩比较准确地重现。这是数码相机的一大优点。根据拍摄环境的不同,有自动、日光、阴天、白炽灯、荧光灯这五种模式供选择。

  (4)驱动模式

  有四种模式供选择。它们分别是:

  ①、立即拍:这是最常用的拍摄模式。

  ②、连拍:半按快门按钮锁定焦点后,完全按下快门,以每秒2.2帧的速度连拍。释放快门按钮即停止拍摄。

  ③、延迟10秒:用于自拍。

  ④、延迟2秒:也属于自拍,用于防止拍摄时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机身抖动。

  (5)ISO感光度

  共有ISO50、ISO100、ISO200、ISO400这四种感光度供选择。通常使用ISO100的感光度。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ISO感光度来提高拍摄的灵敏度,但较高的ISO感光度会增加图像的噪点。在光线较亮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低的ISO感光度,以拍出细腻、清晰的图像。

  (6)色彩效果(色彩饱和度)

  在拍摄前设置色彩模式,可以更改照片的效果。有关闭效果、鲜艳模式、中性模式、柔和模式、旧照片模式、黑白模式这六种供选择。

  (7)测光方式

  有三种方式供选择。

  ①、评价测光:适用于标准的拍摄环境,包括逆光图像。相机把图像分为多个区域进行测光,并评估复合光线的条件,如拍摄主体的位置、亮度、直接光源及逆光情况,然后为拍摄主体设置正确的曝光量。

  ②、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相机为整个取景框平均测光,但偏重中央的主体。

  ③、点测光:为液晶显示屏中央的点(AE区)测光。这样方便你为拍摄主体调整曝光。

  (8)分辨率(图像)

  本机图像分辨率有四档可选。从高到低分别为L(2048x1536像素)、M1(1600x1200像素)、M2(1024x768像素)、S(640x480像素)。

  像素设得越高,画面就越大,数据量也越大,在相同容量的存储卡上能存储的照片张数就越少。

  (9)分辨率(短片)

  本机短片分辨率有三种可选:640x480、320x240、160x120。分辨率越高,在相同容量的存储卡上能存储的短片长度越短。

  (10)压缩率

  本机图像压缩率分为三档。从低到高分别为极精细、精细、一般。

  压缩率越低,数据量就越大,图像画质也就越高,在相同容量的存储卡上能存储的照片张数则越少。

  3、DISP按钮(显示钮)

  按下此按钮,液晶屏显示情况将按下列状态循环转换:

  (1)拍摄模式:无信息---信息查看---关闭显示屏

  (2)播放模式:无显示---标准显示---详细显示

  4、SET(设置钮/多功能选择器)

  (1)手动对焦

  在有些情况下,自动对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采用手动对焦来解决,方法是:按下DISP键开启液晶显示屏,按下多功能选择器下部的MF键,直到出现MF标记,MF指示灯出现并显示近似值。

  (2)闪光灯的设定

  按下多功能选择器上部的闪光模式切换按钮,可以在“防红眼、自动”、“自动”、“闪光灯开、防红眼”、“闪光灯开”、“闪光灯关”这几种状态中切换。

  (3)微距模式

  按下多功能选择器下部的微距模式按钮,即可进行微距摄影。

  二、数码相机的常用拍摄模式

  数码相机拍摄模式的转换是依靠旋转“拍摄模式转盘”来进行的。

  1、AUTO(全自动模式)

  这是最省事的拍摄模式。你只要取景、对焦、按下快门即可拍照。至于白平衡、快门、光圈、ISO值等都交给照相机自动处理。在此种模式下,由于参数设置的不精确,导致成像很一般,毫无特色可言。

  2、P(程序自动曝光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相机自动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与AUTO模式相同。如果不能取得正确曝光,液晶显示屏上的快门速度与光圈值便会以红色显示。这时可以手动调节许多参数。

  例如在曝光不正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开启闪光灯、手动更改ISO值、改变测光方式、进行曝光补偿等方式使图像正确曝光。还可以通过白平衡的设置以表现更真实的图像色彩。

  要知道,照片效果(如黑白)和连拍模式在AUTO模式下是不能调节的。

  3、Tv(快门优先拍摄模式)

  在快门优先模式下,先设置快门速度,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光圈值。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让你捕捉移动主体的瞬间图像。较慢的快门速度则会营造流动的效果,在拍摄夜景的时候也经常会用到。

  在快门速度设置好后,半按快门,在对焦过程中如果发现光圈值显示为红色,表示图像曝光不正确。这时需要更改快门速度值,直至光圈值显示为白色为止。这是因为光圈值也是有一定范围的。

  4、Av(光圈优先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即事先设置好所需要的光圈大小,数码相机会根据拍摄条件自动调节其它参数。利用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景深的大小。选择较低的光圈值(开大光圈),景深变小,使背景柔和。选择较高的光圈值(缩小光圈),景深变大,使整个前景和背景都清晰。

  如果快门速度在液晶显示屏上以红色显示,即表示图像曝光不正确需要更改光圈值,直至快门速度以白色显示为止。

  5、M(全手动拍摄模式)

  此模式需要我们以手动方式调节快门与光圈的参数,没有相当功底的摄影经验是难以正确曝光的。但在此种模式下学摄影是进步最快的。

  自动曝光功能会根据所选择的测光方式自动计算标准曝光量。半按快门按钮时,液晶显示屏上会出现标准曝光及所选曝光的差值,如果其差值超过正负2级,“-2”、“+2”会以红色显示。这时必须修改快门或光圈的值,直至曝光正确为止。

  6、人像拍摄模式

  如果想使拍得的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可使用此模式。要获得背景逐渐柔和的最佳效果,在构图时把拍摄主体身体的上半部分尽量占满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将变焦倍率设置为最大则效果更明显。

  7、风景模式

  在此种模式下进行拍摄,光圈和快门值都比较适中,能让人物和风景都成像清晰。

  8、夜景拍摄模式

  这种模式也叫“慢速快门闪光同步模式”,最适合于拍摄包含前景人物的夜景照片。相机会用较慢的快门速度配合闪光灯闪光来拍摄,使主体和背景都得到合适的曝光。为了防止照片模糊,一定要使用三脚架,以保持机身的平稳,保证有足够的曝光和画质。另外,在闪光灯闪了以后,人物不能马上移动,否则会使图像模糊。如果只是拍摄夜景,就不要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灯的有效距离比较短,很容易忽略掉主体后面的景物。

  9、高速快门拍摄模式

  此模式用于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例如抓拍水滴或运动的物体。

  10、慢速快门拍摄模式

  此模式用于拍摄移动主体,使其模糊显示,用以制造柔和效果,如溪水、河流等。

  11、SCN(特殊场景模式)

  有植物、雪景、海滩、焰火、潜水、室内这六种模式供选择。

  12、全景图拍摄模式

  此模式主要用于风景拍摄。它可以把拍摄的若干个画面合并为全景图像。

  为画面构图时,要使各相连的画面重叠30%至50%,并把垂直误差限制在图像高度的10%以内。

  当你拍摄完第一幅图像后,相机的液晶屏上会保留第一幅图像,允许你再构图拍摄第二幅图像。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完成全景图像的拍摄。为了获得最好的效果,一般采用水平移动(旋转)相机来拍摄连续图像。当然,三角架是不可少的。在拍摄时不可改变焦距,否则会造成相临的画面变形而无法连接。

  要创建全景图像,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拼接。可使用随机附送的PhotoStitch软件来进行。

  13、摄像模式

  此模式可以拍摄有声短片,以AVI格式记录,最高分辨率为640x480。因为存储卡的容量有限,所以只能意思意思,让你体验一下拍摄动态图像的快乐。

第四章:静态摄影

静态摄影是摄影的基础。静止的景物比较容易控制,可以利用它们来尝试不同的构图,加强对光源的控制及各种拍摄技巧的训练。

  一、建筑物拍摄

  建筑物永远固定在一处,随时可以去拍。但正因为它是固定的,不能移动到一个更好的位置让你拍摄,因此要拍出特色就要考虑构图和摄影角度等因素。

  1、运用“仰拍”拍摄高楼

  拍摄高耸的建筑物,如果在较远的距离以接近水平的角度拍摄,将难以显示其高耸的一面。走近建筑物,以“仰拍”的手法进行拍摄,就是蹲下来以大于45度的角度拍摄目标,令其看起来更高,更有气势,更有压迫感。

  将“仰拍”手法运用在其它景或人的摄影上,亦可得到主题高大的效果。

  2、运用“侧拍”拍摄宽阔景物

  正面拍摄是一般人常用的摄影方法,可是当拍摄的目标太过宽阔的时候,拉远距离可以拍得景物的全貌,景物便显得小气。要拉近距离将景物拍得大一些,却又不能拍下完整的景物全图。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侧拍”的手法,即倾斜一定的角度拍摄,就既可以得到全景,又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

  3、“三分法”定律的应用

  应用“三分法”定律,将主体建筑物放在三分点上,可以使照片不至过于呆板,留下的空间亦可放置其它景物作点缀。

若要增加照片的空间感,照片中留下的空间便不要放入其它景物。

  4、框架构图的应用

  要使自己的照片显得特别,亦可运用框架式构图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突出照片中的主体。在公园的某个拱形门洞中留影就是这种构图的典型例子。门口、窗户、隧道口等都可以形成照片中的框架,好好运用,可以为你带来惊喜。

  二、植物拍摄

  1、调节饱和度增加花卉色彩

  如果希望将花卉拍摄得更艳丽,可以调节颜色的饱和度(色彩效果),使色彩更加鲜艳夺目。

  当然,每人对颜色艳丽程度的要求不同,若喜欢颜色淡一点,可把饱和度调低。

  2、运用微距功能拍摄花卉特写

  微距摄影是指拍出来的图像比实物的原始大小要大,一般两者之间的比例都大于1:1,最大可达10:1(超过10:1就叫显微摄影了)。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在微距摄影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将变焦拉到最近(广角端)再加上微距拍摄功能,并以较小的光圈拍摄,可以使景深大一些,将花卉进一步放大并拍清楚。此时一定要使用三脚架,防止相机震动。还要使用液晶显示屏取景,以避免光学取景器取景造成的误差。

  3、运用不同的光线拍摄树叶

  光线的运用对摄影十分重要,拍摄植物也是一样。懂得好好地利用光线,配合适当的拍摄角度,才能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例如在光线从叶子背面射来时进行拍摄,可以让植物晶莹剔透。

  4、桃花拍摄

  桃花色美形单、花小成片、花期较短(一般三周)。拍摄桃花不宜拍摄大面积的场景,因为花枝很多,不易分清主次,在造型和用光上较难。拍摄桃花可以选择一枝或几枝,一朵或几朵的进行特写,用侧光或逆光较好,光感好,营造的质感、色感就好。

  在逆光下,花的脉络都能看清,形态娇美有玲珑剔透的感觉。在侧光下,花的质感就更强,立体感也最好。

  在构图上,要寻找色彩的和谐点,桃花往往是一片“红粉姿”,在色彩的对比上有困难,在拍摄特写时,可以尽量用消色(黑、白、灰)来和谐画面,如:把桃花衬在黑色的背景上。现场没有黑背景的,可以充分选择桃花与背景的反差来实现,比如桃花在阳光下,背景在阴影处。也可以充分使用桃花的树干树枝来构图,由于它们的色彩很深,接近黑色,参与构图非常合适。在构图中还要重视树干树枝的形状与桃花的形态选择,去寻求树枝树干的特点与桃花的美点,使它们相得益彰,从而形成构图的完美。

  5、荷花拍摄

  荷花自古以来有“花中君子”的美称,它的风骨和姿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因此也是中国文化人心目中的自然楷模。

  用数码相机拍摄荷花很有优势,因为荷花是一种大型花卉,距离摄影者很远,所以平时拍摄都是远远地用长镜头来“调”,在取景和构图上会有一定难度,难免会有些不必要的内容被拍摄到画面中。数码照片在后期处理如修改小的瑕疵时会有很大的便利性,因此便于得到更加完美的图像。

  (1)充分利用叶片

  荷花本身线条很简洁,无论是花是叶片还是茎,都简简单单,不枝不蔓,所以在拍摄时要根据它的特点,做到以简洁为主。往往是构图越简洁,画面效果就越好。一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背景来达到目的。利用逆光时水塘边树丛阴影或者其他荷叶的阴影等都获得以暗衬明的效果。若摄影者方便接近荷花,还可在岸边蹲下拍摄,将天空作背景,则可获得浅色调背景效果。

  (2)适当利用点缀物

  在拍摄荷花时,常常可以看到有蜻蜓栖息在花上。有了蜻蜓的点缀,荷花会显得更加富有生机。发现蜻蜓时不要快速靠近,最好预先将相机的曝光量等设定好,同时将焦距调节到长焦一端,然后逐渐靠拢。一旦蜻蜓受惊飞走也不要气馁,可静止不动在原地等待,因为蜻蜓等会儿还会飞回原来栖息的位置。

  有些人喜欢拍摄蜜蜂在花上飞舞的镜头,拍摄这样的内容特别要注意蜜蜂在花上的位置和比例,因为荷花很大,蜜蜂很小,要是位置和形状不恰当的话,弄不好给人的感觉像花上粘了垃圾一样,反而不美。

  (3)花上洒水要科学

  有些人喜欢在荷花上洒水,拍摄花瓣上凝聚着露水的镜头。其实,荷花的花瓣非常薄,盛开的花朵会因为水的重量而下沉,给人以衰败的感觉,形象反而不佳。除了在含苞欲放的花蕾上可以适当洒水外,在花瓣上洒水效果未必好。

  要拍摄到荷叶上“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镜头,只有在下雨后拍摄。如果当天晚上下雨,次日上午就可以拍摄到叶片上有水珠的镜头。

  (4)、拍摄各种不同的“零部件”

  拍摄荷花其实就是拍摄关于花卉自然形成的构图,是拍摄荷花叶片、花蕾、莲蓬等的不同组合。使用数码相机的好处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拍摄各种不同的“零部件”,最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它们整合成满意的画面。因为花卉摄影属于艺术创作,完全可以放开手脚“移花接木”,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效果。

  可以有意识地拍摄一些相对独立完整的叶片,造型符合需要的花朵以及各种形状的花蕾、莲蓬等,最好在拍摄时能注意到光线方向性,不要有杂乱的环境光,同时要注意避免将光线不一致的内容整合在一起,避免阴影及投影不协调等问题。有大量素材后,今后处理画面就会有得心应手之感。

  (5)关于测光和曝光

  一般来说,拍摄荷花有大场面、中景、特写等,如果是拍摄大场面,可以按相机平均测光自动曝光,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红色或粉红色的荷花与叶片亮度差不多。拍摄中景时按相机指示问题也不大,据叶片亮度曝光,也可获得相对准确的曝光;要是拍摄特写,以花朵为主体,可以借助点测光或者中央重点测光功能,直接对花朵(除了白色花朵)测光,根据主体亮度来曝光效果就更好。在拍摄比较复杂的对象时,就要灵活处理。

  (6)注意个体和群体的表现

  一般摄影者在拍摄荷花时往往只注意拍摄局部场景。拍摄最多的是花朵的特写,拍摄中景、远景就比较少了。其实表现荷塘的景色,就需要一些点与面结合的内容。如果摄影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寻找一个拍摄点,利用一年四季的不同时候,拍摄下四个不同的画面,一定会别有情趣。

  (7)换个角度拍荷花

  一般拍摄荷花都是在很远的距离进行的,往往需使用长焦镜头。换个角度拍荷花,可以将相机放到荷花叶片的下面取景,为了防止出现曝光误差,将相机设定在点测光上,拍摄时先对准荷花测光和对焦,然后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8)利用环境体现野趣

  将荷花生长的环境拍摄出一些野趣来,最好不要让人感觉是在公园中拍摄的沙龙味特浓的照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使用中焦镜头和广角镜头,将荷叶和整体的生态环境特点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同时适当地将水面的浮萍、水花生等杂草作适当的点缀。

  三、风景摄影

  1、虚化旁物突出主题景物

  看见想拍摄的景物,但却有其它会扰乱视线的前景物体时,除了换个角度避开它之外,亦可采用大光圈将其“虚化”,以突出主体。这时只要向主体对焦就可以了。因为是大光圈,景深很短,前景物体就被虚化。在长焦情况下,效果会更明显。顺便说一下,在拍摄小玩具时,采用长焦距、大光圈向玩具对焦,也可达到突出主体,虚化背景的目的。

  2、运用重点测光避免主体太暗

  当照片的主体所在位置光线不足,但照片的背景或照片的其它大部分比较明亮时,相机容易错误测光,导致主体昏暗。这时应改用中心重点测光来解决。拍摄“背光”的照片时也可运用中心重点测光,避免主体过暗的情况。

  3、云景拍摄

  云景可以赋予画面以灵气、烘托渲染画面。有早晚的彩云、风和日丽的朵云、风雨将至的乌云,云景在美化摄影作品、营造气氛和均衡画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蓝天、白云赋予画面生机勃勃。

  四、室内摄影

  1、运用广角镜增加空间感

  在狭小的房间里拍照,只使用普通镜头空间感往往是不够的。运用广角镜不但可增加空间感,而且可增加纵深感。当然,相机与拍摄对象不能靠得太近,那样会使主体画面发生变形。

  2、避免被主题前面的景物影响对焦

  当你拍摄笼子中的小鸟时,如果采用自动对焦而出现鸟笼清晰小鸟模糊的情况,是因为相机无法判断你的拍摄主体是什么。为了使小鸟清晰而笼子模糊,应改用手动方式向小鸟对焦。

  到动物园拍摄铁笼中的动物时,也要采用手动对焦模式,向动物对焦。

第五章:人像摄影

一、室外拍摄

  1、主角背光的拍摄

  人们都懂得应尽量避免背光的情况,但若遇上十分喜欢的风景,难以避免背光的情况,又应如何拍摄呢?这时可以用闪光灯为人像补光来解决问题。这时不可太靠近被摄者,因为过亮的补光会造成反效果。

  2、以大景物作背景的拍摄

  为了拍到心仪的景物全貌,通常会在远处拍摄。如果被摄者走到景物下拍照,人像就会很小,难以突出主角人物。主角走向相机,缩短与相机的距离,人像变大,效果会比较好。

  3、强光下的摄影位置

  在强光下摄影,如果被摄者正面面向阳光,连眼睛也睁不开,将难于展现自然的表情。让被摄者转过一定的角度,使阳光不再直射到脸上,才能从容绽放笑容。而且,侧面光比正面光更有立体感。

  4、背景与人物的适当配合

  好的人像摄影需要景物与人物的协调。要摆好人与景的位置,否则有再好的风景和人物也难拍出好照片。

  5、背景迁就

  拍摄时要注意摆好背景与主体的位置,诸如头上长灯柱、脖子后面横一根电线的画面就十分可笑。

  6、虚化远景或近景以突出主题

  运用大光圈虚化背景,可以突出主体。

  用大光圈加手动对焦,可以虚化近景,突出主角。

  7、“三分法”定律的应用

  可以将人物安排在画面一侧约三分之一的位置。主题以外的空间可适当安排景物作为点缀。

  8、主角带帽时的拍摄

  夏天,人会带帽以遮挡猛烈阳光。拍摄时要避免帽子带来的阴影破坏照片的效果。方法就是用闪光灯“补光”。

  9、人物与瀑布合影

  在拍摄人物与瀑布的合影时,如果瀑布的落差不是很大,坡度也不陡峭,可让人物站在瀑布下,以较低的角度取景,对瀑布进行仰拍。还可以采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把瀑布表现得缓缓流淌,充满柔情。要是瀑布落差很大,水势湍急奔腾,可让人物站在瀑布旁,用高速快门表现瀑布的雷霆万钧之势。

无论是采用什么样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最好采用广角镜头,因为它的视角广,可以表现瀑布的全景,使人欣赏那独特的优美景色。若用长焦距镜头,那就只能远距离拍摄,将人物与瀑布都表现清楚。

  二、室内拍摄

  1、利用自然光作光源

  室内摄影经常有光线不足的问题。最普通的解决方法是使用闪光灯来弥补光线的不足,但闪光灯的强光将面部照得一片白,缺乏立体感。如果以窗外射入的自然光作为主光源而不用闪光灯,将增加面部的立体感,效果会更自然。

  2、窗旁摄影错误测光的避免

  室内摄影可以倚在窗、门旁边,以自然光作光源。但有时也会因外来光太强使相机误认为光源充足,结果错误测光,使照片的主角曝光不足。解决的办法还是利用闪光灯补光。

  3、利用现场光作光源

  在室内摄影应多运用现场的光源。事实上,现场的光源往往比盲目使用的闪光灯更能为被摄对象提供足够的光源。例如在一个酒吧的吧台前拍摄工作人员的照片,在打开现场光的同时再辅以闪光灯补光,要比只用闪光灯的效果好。

  4、以发光物作背景

  在商店里开着灯的橱窗前拍照时,因为背景明亮,自动测光容易被误导,以为现场光线充足而不会开启闪光灯。照出的照片除了背景明亮外,其余的景与物都会变得非常昏暗,尤如室外摄影背光的情况。这时,要强行打开闪光灯为拍摄主体补光。

  5、以反光物作背景

  很多景物的反光度很高,如镜子、窗玻璃等。以这些景物为背景而闪光灯又需要开启的时候,拍摄的角度掌握不好,闪光灯的强光便会在背景中反射出来,影响照片效果。侧向角度拍摄可以避免闪光被反射进照片的情况发生。

  在画面中出现金鱼缸时,为了拍摄下游鱼,不要选择太快的快门速度,最好不要用闪光灯,因为闪光灯的光线会被鱼缸玻璃反射到照片中。

  三、人像特写拍摄

  1、变焦拉近主体拍摄特写

  过于靠近被摄者拍照面部会变形,不如离远一点用长焦镜头拍摄的效果好,距离大了闪光灯的补光也会柔和一些。

  2、高角度拍摄的应用

人像摄影中,用高角度的拍摄方法,常常可以将主角拍得更为纤秀。

  四、儿童摄影

  1、运用自然光加曝光补偿

  运用自然光拍摄儿童照要比用闪光灯好。在光线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曝光补偿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2、调快快门拍摄好动的小孩

  活泼好动的孩子未必肯听从摄影师的指示。但他们最生动的神态正是出现在跑跑跳跳的时候。加快快门的速度,可以捕捉到孩子瞬间的神态。

  3、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拍摄儿童照片,有时只拍摄他们的欢乐表情与动作,忽视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只要善于观察,就能拍摄到他们的另一面。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努力表现出孩子面对眼前的事物表现出的神情。

第六章:动态摄影

一、汽车拍摄

  1、避免因相机时间延误而错失摄影良机

  使用数码相机拍照时,要特别注意“时滞”问题。由按动快门到相机把景物摄入,中间有一段短时间的延误。拍摄静态物体时,这一点不明显,拍摄动态照片却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要拍摄马路上运动的汽车,在时间延误的一瞬间,汽车已经开走。因此要把握时机,快一步按下快门。

  2、调慢快门增加动感

  动态摄影中最重要的就是快门的控制。拍摄汽车也是一样。用较快的快门可以拍摄到汽车运动的一瞬间,而且画面比较清晰。较慢的快门可以拍摄到汽车移动的轨迹以增加动感。

  3、移动拍摄增加动感

  如果用慢快门拍摄出的动态照片动感仍嫌不够,可采用“移动摄影”的方法(又称追随拍摄),让相机对准主体跟随它一起移动,再按下快门,就能使主体清晰背景模糊以进一步增加主体的动感。

  二、风景拍摄

  1、瀑布拍摄

  瀑布的形态有各种各样,面对姿态各异的瀑布,采用不同的拍摄手段,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使用高速快门,可使飞瀑显得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使用慢速快门,可使飞瀑显得潺潺缓流,轻柔飘逸。

  2、调快快门拍摄飘动的旗帜

  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是值得拍摄的景物。要将其拍得清楚,飘动而产生的影和纹都清晰可见,需要将快门调快。要想表现其移动时的动感则需要调慢快门。

  三、体育拍摄

  体育摄影可以说是动态摄影大全。由于体育现场的不确定环境(如大场景、复杂背景、超远距离)因素限制,被摄对象大范围、高速度运动状态影响,再加上一些室内比赛项目受采光条件的制约,它比人像、风光摄影的难度大许多。

  1、调节快门速度捕捉动态画面

  用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清晰、细致地表现运动员的瞬间动作。例如荡秋千、跑动中的运动员、运动员上篮等。用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突显运动员的活力,使他们动感十足。

  2、定点定焦拍摄抓住精彩瞬间

  定点定焦拍摄也被形象地称为陷阱式拍摄。它最适合于瞬间拍摄。例如跳马、跳水、体操、篮球上篮、排球拦网、足球射门等动作。这种手法要突出的是运动项目瞬间的美感。一般快门选择最慢在1/125秒,采用手动预先调定焦点到拍摄对象或拍摄动作出现处,然后等待拍摄时机成熟。为了取得好的拍摄清晰度,一般采用小光圈大景深方案,并选择尽可能高的感光度,如ISO200,还要有恰到好处的提前量。

  3、突出对象主体注意构图感染力

  在实地拍摄中要尽量减少复杂背景的影响,同时又要考虑环境的烘托作用。例如单杠、吊环、鞍马等的完成动作中必须有器械的衬托,才能让人看清这是什么项目的比赛。同时还要注意构图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要善于捕捉对象的精彩瞬间,突出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

  4、追随拍摄突出动感表现

  追随拍摄的技术要点是:摄影者与拍摄对象同向同速运动,保持相机的纵向稳定。可以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横向转动机身追随对象。这种拍摄方法在动作捕捉、模糊背景、突出主体、渲染气氛、表现动感上有独到的表现力。这种拍摄技巧多用在长跑等径赛项目上。快门速度一般在1/100秒以下。

第七章:夜景摄影

相对而言,夜景摄影比白天摄影的难度要高得多,对器材的要求也高得多。其实,只要抓住关键的几点拍摄技巧,同样能拍出好照片。

  一、风景拍摄

  1、增大光圈调慢快门以取得足够光线

  使用较大的光圈并调慢快门速度,可以增加曝光时间让照片取得足够的光线,照片便较亮。否则只能看到几个亮点。

  2、调节感光度增加照片亮度

  增加感光度可在弱光下使照片更亮。例如可以将其由ISO100调到ISO400。但这样做照片的噪点会增加。

  3、正确设置白平衡

  夜间风景拍摄一般不使用闪光灯,这时要将白平衡设置成“灯光”。否则拍出来的照片会明显偏红、偏黄。

  4、用好快门优先或手动拍摄功能

  用快门优先或手动拍摄功能拍照,主动权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例如想在照片上体现出城市车辆灯光产生的流动感,可以采用长时间曝光,曝光时间一般在20秒左右(本机最长为15秒),还要使用相机上的最小光圈,这样就能将车灯的灯迹在照片上形成亮线条。在有水的地方,用比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可以得到一种朦胧的感觉,而且水面反射的灯光也比较漂亮。

  二、人像拍摄

  1、避免闪光过度

  夜间摄影常会用到闪光灯。但若运用不当,便会出现相反的效果。例如闪光灯的光线会打得主角白色一片。解决办法是:离被摄者远一点,减弱闪光亮度。要记住,闪光灯的亮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

  2、调慢快门令背景更明亮

  快门调慢后,进入的光线增加,背景当然更明亮。这时被摄者要保持静止状态一段时间,否则人像会变模糊。

  3、设置好ISO感光度与白平衡

  在拍摄夜景时,因为长时间的曝光会产生噪点,所以最好把ISO感光度设得低一点,通常设为ISO100就行了。不过你如果要在晚上抢拍新闻照片或者朋友间的嬉戏的话,完全可以设成ISO400。因为这时照片的内容比画质更重要。

  在拍摄夜景时,在白平衡设置上通常设为“日光”。因为闪光灯的色温与日光相近。这时看上去是白色的白炽灯光拍下来会偏黄,看上去更艳丽。

  4、“夜间拍摄模式”的运用

  数码相机内设的“夜间拍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慢速快门闪光同步”的模式。必须使用三脚架才能避免手的抖动。

  5、采取措施防止红眼现象的发生

  在用内置式闪光灯近距离拍摄正面人像时,有时会发现人的眼睛是发红的,这就是红眼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三个办法:

一是打开数码相机的“防红眼”功能。其作用是让相机在正式拍摄前闪光灯先频闪几次,刺激人眼瞳孔缩小,使眼底血管在正式拍摄时反射闪光灯光线不明显。二是被拍人物的眼睛不要直视镜头。三是如果相机使用的是外接闪光灯,可以用同步延长线将闪光灯与数码相机分离,也就是拉大它们的距离。

第八章:特殊环境摄影

一、在弱光的环境下摄影

  在许多场景的拍摄中,要求摄影者解决弱光下拍摄的技术问题。在弱光环境下拍摄应注意下列问题。

  1、对被摄体进行测光时,要综合考虑明暗两处的受光情况,否则会造成暗部的层次损失过多或亮部曝光过量。

  2、有条件的话,应预先准备好反光辅助用具,如反光板、手电筒、闪光灯等。

  3、要选择设有B门或T门的相机(如单反相机),在长时间曝光时使用。此外,自拍器的使用可将相机自身的震动降到最低。长时间曝光时还应使用快门线。稳固的三脚架也是必不可少的。

  4、使用闪光灯进行拍摄时应利用四壁和天花板进行光线的反射,这样可使光线柔和、自然。

  5、蜡烛光的照度很低,照明的范围也很有限,因此用蜡烛光做主光源时以拍摄特写为好。在弱光下进行摄影创作,无论你采取何种手段和方式,都应该以不破坏周围的环境气氛为先决条件。

  二、舞台摄影

  舞台摄影的方法总的说来有两种:一种是在演出过程中抓拍,一种是在非演出的时候专门组织拍摄。对于摄影者来说,在这两种方法中,有需要解决的共同性的问题,也有根据不同的拍摄方法应掌握的独特技巧。

  1、预先了解剧情

  摄影者要在正式拍摄之前,对剧情进行了解和研究,掌握情节的发展,找出应当重点拍摄的场景。还要在视觉上对剧情有形象的了解,即摄影者的脑子里要有非常具体的画面,不仅仅剧情内容发展到何时拍摄,而且主要演员的位置、具体动作,都要尽可能在事先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摄影者应当尽量争取多看看排练,尤其是彩排。通过预先的了解,主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1)确定拍哪些场面,在什么瞬间拍。

  (2)选好拍摄角度,在所要求的瞬间出现之前,你可以站在理想的位置等待它的到来。当然,如果剧场内不允许你来回走动,则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拍摄。

  (3)了解拍摄技术上的问题。如舞台上的照明情况如何,演员动作速度的快慢,应该选用多长焦距的镜头等。

  2、照相机参数设置

  (1)镜头焦距

  如果在剧场内你可以自由行动,拍摄舞台演出最常用的是标准镜头和中长焦距镜头。可以主要依靠标准镜头拍摄有情节的全景或中景场面,而用中长焦距镜头为辅,拍摄演员的单人舞蹈、独唱、独奏或者近景等。广角镜头在舞台摄影中用处不大。如需拍摄较大的演出场面,可以用标准镜头退后一点拍摄。

  (2)感光度与快门速度

  舞台演出的照明灯光较弱,当用色光照明时,它的亮度更低。毫无疑问,应选用ISO400的感光度。

  在手持照相机拍摄或用长焦距镜头、变焦镜头拍摄时,为了保持影像的清晰度,不能使用太慢的快门速度。但是,在照明情况良好的剧场里,用ISO200的感光度,1/60秒,f/2.8拍摄,照片上也可以有足够的密度。舞台的照明灯多是钨丝灯光,要调整白平衡为灯光型。

  (3)测光模式

  剧场的照明一般是有的区域很亮,而其它区域则很暗。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长焦距镜头并采用点测光,准确地测出个别演员面部的亮度,以获得十分准确的曝光。

  3、三脚架的使用

  拍摄舞台演出,常常会用到三脚架,但是有些剧场不允许使用三脚架。所以,最好携带一只轻便的独脚架,给你的拍摄带来帮助。

  4、抓拍技巧

  (1)选好拍摄位置

  演出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剧场内有很多观众,如果你在现场走来走去,会招致非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选定一个合适的位置在座席上拍摄。假若拍摄舞蹈的队形图案,必要时要选择一个高角度。

  (2)曝光

  拍摄剧场内的舞台演出不宜使用闪光灯。假若用闪光灯进行拍摄,会使舞台前面的演员显得亮,背景暗,表现不出背景的特点;而且,用闪光灯拍摄,演员呈现顺光照明效果,形象显得平淡而无立体感。所以,应该利用舞台上原有的照明灯光。这样,如何掌握正确的曝光,就需要有一定的经验。

  以剧场内舞台的各个区域来说,台中心偏前面一点的部位最亮,一般比台边的亮度相差1-1.5级光圈,也比靠近天幕的纵深部位相差1级光圈。所以,要随演员在表演中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光圈或快门速度。此外,还必须及时判断有无色光照明。加了色光,会使照明的亮度降低很多,尤其红光、蓝光最暗。如果色光不太暗时仍可拍摄,假若色光太暗,则只好提高感光度才能拍下。

  (3)对焦点

  许多剧目的演出,尤其是舞蹈,演员的动作很快,如果在按快门时临时对焦,不仅来不及,往往还会失掉准确的拍摄时机,抓不住生动的瞬间。所以,在拍摄舞台演出时,通过目测事先调好焦点的方法是常会用到的。你可以事先测好舞台中心、舞台前沿、舞台深处、台角等不同部位的距离,记在心中,根据演员表演时的位置迅速调好照相机上的距离便于抓拍。

  (4)剧照摄影的要求

  一是选择最理想的拍摄角度,也可以稍微调整一下演员的位置,选用理想的背景,寻求最好的构图。

  二是改善照明条件。演出时原有的照明光线虽然已经达到一定的造型水平,但从剧照摄影的要求来说,有时还显得稍有不足。

  如拍摄全景,舞台边沿部分的演员会显得光线不够,照明不足,拍摄中近景,有时也会觉得原有的光线效果比较粗糙。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在原有的照明基础上利用少数几盏机动的灯光,对照明效果进行一定的修饰,更好地完成造型任务。

  如果原有的舞台灯光显得过于平淡,你可以另外用灯光从前侧方或上方进行辅助照明,使演员有明暗变化,表现出立体感。

  舞台上原有的背景往往较暗,与演员的亮度相比,显得光比太大。因此,需要另外加一点灯光,适当提高背景的亮度。

  如果拍摄室内的日景场面,大面积背景的亮度总的来说要控制在人物的亮面和阴影面的亮度范围之间。

  如果表现夜景气氛,背景的亮度可以低于人物阴影面的亮度。假若没有足够的灯光提高背景的亮度,也可以降低人物光的亮度,使它与背景保持合适的光比,用较慢的速度拍摄。

  三、逆光摄影

  逆光摄影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要拍出好的逆光作品,对光线的把握至关重要。就太阳为光源来说,它的光线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尤其是在光线强度、角度以及色温等方面的变化,对逆光拍摄有着重要的影响。要熟悉不同光线的特点,把握好其内在规律,掌握好拍摄时机,如此在拍摄中就可游刃有余。

  1、逆光摄影的基本特征

  广义上的逆光应包括全逆光和侧逆光两种。它的基本特征是:从光位看,全逆光是对着相机,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的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135°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被摄体的受光面占1/3,背光面占2/3。从光比看,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与暗的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产生透射光,对液体或水面产生闪烁光。

  2、自然光源的三个时段

  (1)第一时段为日出日落时分,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较小(约为0-30度),强度弱,对逆光拍摄是很有利的,尤其是拍摄较矮小的物体时。色温低,能较好地烘托气氛和意境,使作品形成一种暖色调。需注意一点,在日出日落时,光线的变化很快,壮丽景色瞬间就从眼前溜走了。要充分加强前期的准备工作。

  (2)第二时段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两个小时,此时阳光与地面约成30-80度。如果天气正常,光线较强烈,进行逆光拍摄会遇到强烈的晕化,不利于表现事物形态。应尽量避免直接面对光源来拍摄,多采用其它物体的反射光束拍摄,即可减弱光的强度。

  (3)第三时段是正午时分,这时光线与地面基本处在垂直状态,光线十分强烈,对逆光拍摄极为不利。可以利用前景或被摄物自身进行遮挡,使阳光形成强烈的放射效果。

  3、逆光摄影的主要艺术效果

  逆光是一种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它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能够增强被摄体的质感。

  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如花卉、植物枝叶等,逆光是最佳光线。因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体的色明度和饱和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顺光光照下平淡无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平添了透射增艳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同一画面中的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亮度差明显拉大,明暗相对,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2)能够增强氛围的渲染性。

  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线会勾画出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如果再加上薄雾、轻舟、飞鸟,相互衬托起来,在视觉和心灵上就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意境更高,韵味更浓。

  (3)能够增强视觉的冲击力。

  在逆光拍摄中,由于暗部比例增大,相当部分细节被阴影所掩盖,被摄体以简洁的线条或很少的受光面积突现在画面之中,这种大光比,高反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

  (4)能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摄,由于空气中介质状况的不同,使色彩构成发生了远近不同的变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饱和度高,背景色彩饱和度低。从而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色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

  4、逆光拍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逆光拍摄反差大、变化多,而且主要部位大都处于阴影之中。因此在逆光拍摄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曝光时不要被画面中大面积明亮背景的光线所欺骗,而应以被摄主体的亮度读数为依据,其余在所不计。如拍摄朝阳或落日,则应以太阳的亮度为测光的主要依据;拍摄低调人像时,则应以人物的高光部位为测光依据。

  (2)在逆光拍摄中,近景,特别是拍摄人像时,应选择适当的辅助光,例如用闪光灯或反光板等补光。

  (3)拍摄剪影时,应以明亮的背景亮度作为曝光依据。

  (4)逆光拍摄花卉时,应选择较暗的背景予以反衬,以造成较强的光比反差,强化逆光光效,达到轮廓清晰,突现主体的艺术效果。

  (5)由于相机对着强光源,要注意眩光的干扰。应有遮挡措施。例如用适当的尽可能长的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纸板等在镜头前遮挡,或略向旁偏移,调整拍摄角度等办法,防止太阳或灯光直射镜头,使眩光消失后再按动快门。

  四、水景的拍摄

  旅游,人们所到之处不外乎山山水水,大到江河湖海,小至山涧涓涓细流,所谓山重水复又一景,因而风光摄影中水景的拍摄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水景的拍摄大致分为:海滩、河流、小溪、湖泊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拍摄水景方面照片的小技巧。

  在海边拍摄风光,海滩上往往显得空旷,摄影者选取画面时要多观察勤思考,适当选择安排前景(礁石、椰树)、中景(行驶在海中的渔船)、远景(天边的云彩)。在海边取景构图还要注意海平面的平衡,否则照片中抢眼的斜线就会使观者感到别扭。同时,因海滩线条缺少变化,摄影者可选择较高处位置以海浪或海滩为对角线拍摄,营造出一种视觉效果。构图相对多用横幅以表现大海的宽广。这里还可以告诉摄影者一个办法,如果海面天空没有云彩,画面平淡,可在镜头前装上用高坚彩虹镜,拍摄出来的效果会让你有眼前一亮的惊喜。拍摄河流时,摄影者构图时应裁取河道弯曲部位,利用曲线引导人们的视线,注意调整不同的影调层次,利用岸边的花草树木做前景。早晚拍摄河流(海景),可用加减补偿曝光的办法多拍几张,以获得不同影调效果的照片。

  拍摄山涧小溪时,由于场景小,摄影者可多选择在溪正中或对角线拍摄的构图手法,同时用竖拍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获得较大的场景效果。拍摄小溪多为信手拈来的小品,故摄影者还要在用光线和色彩上取胜。由于山涧溪流光线较暗,拍摄时应用三脚架稳定照相机。拍摄小溪或瀑布,摄影者既可用较高的快门速度(1/500秒)来凝固清晰的画面,也可以用慢速(1-3秒,具体视流速而定)创作出如梦如幻的似烟雾一般的流水。如果光线明亮,也可以在镜头前装高坚的减光镜,如果旅游者没有减光镜,可采用多次曝光的办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只是此种方法要进行曝光值的换算,故不建议初学者使用。

  拍摄湖面景色时,由于水面平静如镜,旅游者可注重拍摄水中倒影,表现出湖面的宁静。当然,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石子,激起层层潋滟,或划过一叶扁舟,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形式就活跃起来。所以说,拍摄湖面水景可动可静,都不失为创作的办法。

  五、如何拍好雨景

  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拍摄雨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雨天光线变化很大,有时雨景亮度很高,而乌云密布的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摄时,最好使用测光表测光。

  2、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偏多的现象,而曝光过度对表现雨景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过度会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来是灰蒙蒙一片。所以,一般多采用减少曝光,延长显影的办法,来改善反差的情况。可按正常曝光量减少一挡到一挡半,每减少一挡时,可增加20%-30%的显影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画面反差。

  3、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如果画面中有水,不论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积水,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

  4、雨水不会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度方向时为合宜。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5、拍摄雨景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要拉开距离。雨滴离镜头过近时,一滴很小的雨点也会遮住远处的景物。当然,有时也会有意需要这种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机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一般可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

  6、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

  7、用彩色片拍雨景时,由于阴雨天的光线色温高,使用日光片时,照片会出现明显的偏兰色调。这种偏色可不用校正,因为兰调可渲染雨天寒冷的感觉。

  8、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摄时,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为丰富。

摄影色彩知识之色彩的基本知识

一、色彩来自哪里

  为什么世间万物有各种各样的色彩?我们又是为什么能够看到这些五彩斑澜的色彩?这些色彩来自哪里呢?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的解释一下。

  物体之所以会有颜色,这取决于它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反射和透过能力,是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所有的色彩都是来自物体本身对各种色光的反射。看起来太阳光和灯光似乎没有什么独特的颜色,只是一束束“白光”而已。但是,如果使光线通过棱镜,就可以发现光线实际上包括了所有的颜色。比如一张干净的白纸,它能够反射所有的色光,这些色光组合成了白光,所以你看到它是白色的。树叶之所以看起来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只反射光线中的绿色光并吸收了其它色光。

数码摄影从头开始 - photo_zzb222 - 至尊宝欢迎您!

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色彩?-人眼的视觉原理

  视网膜通过两种类型的细胞来接受不同地方传来的光线,分别叫杆细胞和锥细胞。亮度、颜色和位置等视网膜收集起来的信息被传送到视神经,它能把这些信息送到大脑的视觉皮层,翻译成我们自身的意识。

  杆细胞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它只用来感知光线的位置和亮度。本质上,杆细胞是色盲,它只能识别黑白。其实也不是真正的黑白,它所感知的只是光线的亮度罢了。在光线的刺激下,杆细胞产生大量的神经传递素,光线越强,神经传递素就越多。

  锥细胞是另外一种细胞,更加复杂。它有三个基本部分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依据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强度产生不同数量的不同的神经传递素。基本上,锥细胞的三种受体分别用来吸收红色、绿色和蓝色波长的光线。每一种受体都根据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强度释放不同类型的神经传递素。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因此红光和蓝光受体都释放不同数量的神经传递素,而绿光受体则一点儿都不释放。这些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你就“看”到了紫色。

  二、色彩的三要素

  自然界的色彩虽然各不相同,但任何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饱和对烩三个基本属性。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指各种颜色之间的区别,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光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中有红、橙、黄、绿、蓝、紫六种基本色光,人的眼睛可以分辨出约180种不同色相的颜色。

  色相环:芝童小筑3E+}/U%n$@5x8K3}

数码摄影从头开始 - photo_zzb222 - 至尊宝欢迎您!

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

  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它决定于反射光的强度,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其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绿、红、蓝、橙的明度相近,为中间明度。另外在同一色相的明度中还存在深浅的变化。如绿色中由浅到深有粉绿、淡绿、翠绿等明度变化。

  三、RGB色彩体系

  人们把红(Red)、绿(Green)、蓝(Blue)这三种色光称之为“三原色光”,RGB色彩体系就是以这三种颜色为基本色的一种体系。目前这种体系普遍应用于数码影像中,如:电视、计算机屏幕、数码相机、扫描仪等。RGB值是从0至255之间的一个整数,不同数值叠加会产生不同的色彩。而当相同数值的RGB叠加时,则会变成白色。

数码摄影从头开始 - photo_zzb222 - 至尊宝欢迎您!

四、CMYK色彩体系

  CMYK分别代表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黑(Black),这是一种基于反光的色彩体系,常用于彩色印刷中。CMYK值是以浓度0-100%来表示,不同浓度叠加会产生不同的色彩。理论上相同浓度的CMY叠加,则会变成黑色,但实际混合色料后并不会呈现黑色而是暗灰色,所以将黑色独立出来,增加印刷时颜色的范围。

数码摄影从头开始 - photo_zzb222 - 至尊宝欢迎您!

摄影色彩知识之相片色彩的和谐知识

彩的和谐是指整个画面的色彩配置,不但要统一、协调,还要完整、悦目。这是通过色与色之间的合理配置,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安排来完成的。

  色彩的和谐主要有这样几点要求:

  1.色彩基调的统一

  在拍摄彩色照片时,要根据主题思想的需求来确定色彩的基调,基调对于烘托主题思想、表现环境气氛、传递作者的情绪和意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作品中,一切色彩的安排都要与色彩的基调相统一。其它色彩与基调相比,只能起到烘托、陪衬的作用,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违背了这种整体性的色彩组合,作品就会呈现出不和谐的基调。色彩基调的统一并不意味着色彩表现单调,也不仅仅是色彩的拼凑,而是让作品的色彩丰富且有变化,是有章可寻的统一体,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给人以完美的视觉感受。

  2.色彩的调和

  在安排色彩时,要根据画面上色彩的饱和度、亮度、明暗关系以及色彩的数量、面积来适当配置,使整个画面具有统一、和谐的效果。

  同种色相具有不同明度的色彩,容易调和,而两种饱和度较高的色彩搭配时,由于色彩跳跃幅度较大就不容易调和。遇到这种情况时,应把其中一种颜色的纯度减淡或加浓,也可把两种颜色的被摄物拉开距离加以区分。近距离颜色浓,远距离颜色淡,这样才符合应有的透视关系。在两种颜色之间,可以利用间色来缓冲过渡,也可以利用白、灰、黑等消色来加以分割。色彩由于明度和饱和度的不同,形成了从明到暗、从浓到淡的多种色阶的变化,利用多种变化的色阶,也可以调和色彩,在色彩的搭配上,明度小、浓重鲜艳的颜色要与明度大、轻柔浅淡的颜色交错使用,淡色彩中有浓色彩,浓色彩中有淡色彩,使色彩之间浓淡相宜,既协调又有变化。在色彩的安排上,不要就安排色彩而安排色彩,还应考虑到色彩的全面关系;在色彩的布局上,要在色彩的数量和面积的分配上有变化也有均衡,要避免等量安排,色彩要分主次,要以一种色彩为主,其它色彩只能起辅助作用。如果整幅画面偏蓝色基调,色彩显得淡雅,如果只是这一种色调,画面就会显得单调,如在画面中有一两点小面积黄色或红色点缀物,就能让整个画面活跃起来,显得有生气,如果黄色或红色的面积过大,就会破坏整个画面色调的完整性,因此要掌握好色彩的数量和面积,既要起到调和作用,又要使整个画面达到平衡稳定的效果。

  3.色彩的照应

  色彩的照应就是在一幅作品中,为了求得色彩的全面和谐,还要照顾色彩之间的比较与照应关系。

  色彩的性质是不稳定的和互相依赖的,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会因为受到邻色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绿颜色旁适当搭配一块红色,颜色明显;在淡红色旁搭配一块红色,颜色和谐;在阳光下,红色鲜明;在灯光下,红色晦暗。如将绿纱罩在红色物体上,呈现出的颜色显冷色调;如将黑纱罩在红色物体上,呈现出的颜色则显暖色调,这些都说明了颜色是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的。

  在配置色彩时,要考虑色彩之间的关系,当各种色彩互相搭配时,不应有明显的冲突,灰暗的色彩可以衬托鲜明的色彩,如果没有灰暗的色彩衬托,鲜明色彩的特征也显现不出来。在配置色彩时,应将亮的色彩和暗的色彩、暖的色彩和冷的色彩、强烈的色彩和柔和的色彩的色量和比例关系结合在一起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在配置上既有差别,又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和谐效果。

巧妙利用合适档位拍照

1.关于Auto/A(AV)/S(TV)/P/M档的使用

  很多朋友认为auto出不了好pp,M才能出好片,一味的追求全手动,认为全手动甚至在画质上都会有飞跃性的提高。但是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下面就来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Auto/A/S/P/M,它们到底有什么差别。

  (1).Auto

  顾名思义,这是全自动档,在传统相机中Auto会根据内置测光表给定一个快门一个光圈,就这么简单,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按下快门就可以了。在DC中相机还要再多做一些工作,那就是白平衡和ISO,当然在默认模式下,也是Auto白平衡和ISO

  (2).A(AV)

  所谓A档,是指光圈优先模式

  这个也是最多人喜欢用的模式了。那么A档都作了什么呢?还是从名字开始。光圈优先,在这个档内你所能调节的只是光圈,相机会根据内置测光系统给出一个恰当的快门速度,保证相机正确的曝光量。当然,在DC内你还可以手动控制白平衡,控制曝光补偿控制测光模式(点测/矩阵/中重)这些是Auto所不能的。那我们就称他为半自动把,光圈优先可以很好的控制精深,如果你明白倒易率的原理,还可以很轻松的用光圈控制快门速度。(光圈越大快门越快反之越小)。所以这个档能让你完成基本上你所有的拍摄工作。当然你要很小心快门溢出(大光圈下快门速度过快,超过相机的额定速度,此时相机会有提示)。

数码摄影从头开始 - photo_zzb222 - 至尊宝欢迎您!

(3).S

  S档和A档刚好相反,它是快门速度优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你所能调节的不是光圈拉,而是速度,当然你也可以调节诸如白平衡曝光补偿测光模式等,相机会根据你所选定的速度给出一个合适的光圈,这个模式一般用再运动摄影,或者固定速度摄影,比如你要拍流水,要固定快门速度1/4,此时用S档最好了。不过请注意,S档会出现光圈溢出的情况,(告诉快门时,超过最大光圈,或者低速快门时超过最小光圈)。你也可以根据倒易律通过速度调节光圈。

  (4).P

  p档就是program档,程序曝光,其实说白了他就是一个A档和S档的组合,在这个档你可以调节白平衡,曝光补偿,测光模式,相机会根据内置测光系统给出一组合理的光圈快门组合,你只需要用拨盘从中间选出一个合适的,在这个模式下你不用考虑溢出。其他的和A/S是一样的。

  (5).M

  M档就是全手动档,在这个档内内置测光系统不能控制光圈和快门,光圈速度随意调节,如果经验不足,没有外之测光表,这个档很容易出现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只有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才使用M档。

在Auto/A/S/P档中曝光值是被内置测光表锁定的,通过调节光圈是不能改变曝光值的,所改变的只是景深。只有在M档中才会改变曝光值,因为M档中是不受内置测光表限制的。在A/P/S中想改变曝光值要靠调节曝光补偿,在A档中调节曝光补偿实际上是对速度进行调整,在S档中是对光圈进行调整,在P档中对两者进行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