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探讨
肖小平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与抢救措施。 结果 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5%,胎盘因素占22.5%,软产道损伤占7.5%,凝血功能障碍占5%。 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积极抢救,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原因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5-1248(2010)04-0044-03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本文对我院近四年来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预防和抢救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月~ 1.2 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2]。 1.3 测量方法 产后24h内出血量测定采用容积法,胎儿娩出后立即将聚血盆置于产妇臀部收集出血。 2 结 果 2.1 产后出血时间 产后出血主要发生在产后24h内,尤其是产后2h及第三产程大于15min的产妇中。 2.2 产后出血量 出血量500~1000ml者68例,1000~2000ml者8例,>2000ml者4例。 2.3 分娩方式与出血原因分析(见附表,略) 从表中可以看出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是宫缩乏力52例占65%,其次为胎盘因素18例占22.5%,再次为软产道损伤6例占7.5%,凝血功能障碍4例占5%。 2.4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妊高征、多胎、贫血、羊水过多、双胎、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子宫肌瘤等。有高危因素者68例占85%,无高危因素者12例占15%,其中高危因素以妊高征最多,其次为瘢痕子宫。 2.5 治疗与转归 在输液、部份患者输血抗休克的情况下,根据病因给予相应处理,对宫缩乏力者给予子宫按摩、缩宫素或应用米索前列醇以加强宫缩;针对胎盘因素行徒手胎盘剥离,子宫压迫缝合术或子宫切除术等;对产道损伤给予裂伤缝合;对凝血功能障碍者给予输鲜血或冰冻血浆,输液扩容等抗休克治疗,80例均痊愈出院,其中子宫切除4例。 3 讨 论 3.1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80例产后出血中,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以上原因可共存或互相影响,产前、产时高危因素如妊高征、多胎、产道裂伤、胎盘粘连残留、前置胎盘等可使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3.2 产后出血的预防 3.3 产后出血的治疗 产后一旦发生大出血则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易致MODS、DIC,甚至死亡。治疗原则是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液、扩容、纠酸,及时纠正失血性休克,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如经上述积极抢救仍出血不止,危及产妇生命时,则应考虑尽早及时行子宫切除术,以抢救患者生命。急诊子宫切除术是一项抢救危重大出血、降低孕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为了既能抢救患者生命,又能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现主治采用操作简便、迅速、有效、安全、损伤少的子宫压迫缝合术,如B-Lynch手术、cho缝合术、Hayman缝合术[4]。 【参考文献】 [1]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研究协伤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J],1999,34(11):647 ~648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4 [3] 张启娟,杜娟,唐桂花.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2):111 [4]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1
作者单位: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437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