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昵称3329914 2010-09-13
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张爱枝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抗孕激素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5-1248(2009)11-0072-
01
      米非司酮在终止妊娠方面的应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目前已经不是研究的热点,由于米非司酮独特的药物作用,其在妇产科其它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可能,正逐步进入临床应用。这里只述其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子宫肌瘤为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由过去统计的20%增长到25%左右,子宫肌瘤的发病病因尚不明确,理论上认为,雌激素是刺激肌瘤发生与生长的主要原因,已知其生长为雌激素依赖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孕激素也是子宫肌瘤发生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与肌瘤周围的正常子宫肌层相比,肌瘤中雌激素受(ER)与孕激素(PR)含量均增高;肌瘤细胞在卵巢黄体期比卵泡期的有丝分裂数增高。当同时应用促性腺激素激动剂(GRH-a)与孕酮治疗时,治疗效果不明显。使用抗孕激素制剂则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或降低肌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分别用米非司酮50mg/d、25mg/d、5mg/d、一次口服,连续3个月,治疗确诊的、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4周时肌瘤体积开始缩小,12周时大约能够缩小一半,统计学显示,25mg/d与50mg/d效果相似,但5mg/d效果不明显;用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临床症状也得到改善。用药期间雌二醇(E2)及雌酮(E1)的血中含量无明显改变。黄体生长素(LH)、雄烯二酮及睾酮在治疗初3周升高至2倍以上,第4周以后逐渐恢复正。脱氢表雄酮(DHEA)与皮质醇于治疗12周时升高。研究表明,应用米非司酮50mg/d治疗3个月的子宫肌瘤患者的切除的子宫标本,与未用非
司酮的肌瘤标本比较,未用药者的肌瘤中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比子宫肌层增多,用米非司酮后肌瘤本身与子宫肌层中孕激素受体的含量明显减少,而雌激素受体含量变化不明显,提示肌瘤缩小的原因可能是米非司酮的直接抗孕酮作用。体外试验表明,米非司酮可直接抑制肌瘤与子宫肌层细胞,而再加上孕酮可重新激活这些细胞的生长。建议如果暂时无手术条件的患者可以用米非司酮25mg/d治疗2~3个月后,待肌瘤缩小,同时贫血状况得到改善
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服米非司酮后血清雌激素水平正常并且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无改变,考虑米非司酮对瘤
细胞有直接抗孕激素作用。但是由于这种原因,子宫内膜在用药期间得不到周期性的改变和脱落,而呈持续生长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近来有报道长期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发生子宫内膜癌的个别病例,由于没有系统的研究,用药前未进行子宫内膜的检查,故与米非司酮的关系尚不能确定。但是如果长期应用米非司酮等抗孕激素制剂,使子宫内膜长期暴露于无对抗的雌激素影响下,子宫内膜存在增生并且发生癌变的可能,必须引起警惕。总之,米非司酮为一大类结构与生理作用相似的化合物之一,有明显抗孕激素效应。这类药物对育龄妇女常见疾病—子宫肌瘤的治疗很有希望,但临床应用必须考虑长期用药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对孕激素抗体(+)的妇科肿瘤细胞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在恶性肿瘤及其它类疾
病的治疗中仍需要不断深入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