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环绕声技术专家发言后,我们可以从技术上了解到许多多声道的知识,接下来我们邀请到属于行业内的资深从业人张岩老师为我们讲解关于多声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张岩老师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没有什么能比令人沉醉的多声道数字音频更能设定场景、营造氛围、甚或激发真实的感触了。如果你不相信,那就回想一下声音曾经如何把你引领到另一番世界、再把你抛回到自己的位子,如何曾让你心怀喜悦,甚或令你惊心动魄。 的确,在电影行业中,环绕声的应用体验通常是无处不在的,以至于我们甚至忽略了它有多么重要。不过,若是哪一天电影院里突然失去了那包围着你的美轮美奂的声音,你能设想看电影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今天,环绕声体验已经成为娱乐活动的重要元素之一,更胜往昔的是,它不仅流行于电影院,而且开始普及到千家万户了。不仅播看高清视频节目的电视越来越是大屏幕、图像锐利,而且家庭影院系统也日渐成为体验电视完美环绕声的重要工具。这正说明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把多声道音频节目看作家庭娱乐平台的特色之一,无论环绕声体验是通过有线电视、地面电视、卫星电视、媒体存储棒、光碟还是IPTV来实现的。 IPTV音频流的发送 随着IPTV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的发展,许多人都在关注能否在这个平台上真正实现环绕声播出。答案是“可以”。基于长久以来在DVD碟片和家庭影音系统市场上定义音频标准的经验,杜比实验室再次针对诸如IPTV这样的窄带宽应用情况,推出了领先行业的多声道音频技术。一直以来,杜比都坚信:这样的新一代音频代码方案,必须能够让广播商或者运营商在音质、连贯性、可靠性和效率之间获得一种最佳的平衡。而这正是造就杜比数字+(Dolby Digital Plus™)成为全世界广播商喜闻乐见之选择的重要原因。 认识杜比数字(Dolby Digital Plus)技术
杜比数字+是一种高度先进强大的音频代码格式。它基于杜比数字(Dolby Digital)开发而来,并且特别适用于未来音视频播出和音频存储等多样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能保持与当今广泛使用的杜比数字5.1声道家庭影院系统的兼容性。 随着诸如H.264等高效视频编码系统被日渐采用,广播商可以同时采用杜比数字+,在当前使用的同等带宽下,向新一代机顶盒传送更高的品质和更多的节目,并且支持当前杜比数字音视频功放的兼容播放。以杜比数字+格式编码的环绕声内容,已经可以支持高达3兆码率以上的高品质音频发送,同时也能够以更优于当前音频标准杜比数字的编码效率播出。 杜比数字+是DVB(Video Broadcasting)组织关于高清和其他数字电视服务的规范要求。而且支持杜比数字+功能的设备能够解码杜比数字广播码流,以兼容当前的广播服务内容。杜比数字+的设计功能还具有未来向声道拓展方向的灵活性,比如超越传统的5.1声道模式,实现7.1甚至更多的声道。 当前的电视广播业务领域不仅包括有线电视、地面电视和卫星电视,而且还包括了IPTV、移动电视和互联网电视。针对如此广泛的广播世界,杜比数字+正是新一代广泛使用的电视广播音频解决方案。它不仅在电视广播各个环节的硬件产品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OEM、特许授权使用的编码器和解码器,而且相得益彰的是,杜比数字+也符合欧洲主要电视广播行业组织有关高清电视业务的规范,比如EICTA、法国高清论坛、西班牙高清论坛、Nordig等等。今天,我们已经看到杜比数字+的信号在法国和意大利的上空传递,还将有更多的后继者如西班牙、英国、瑞典、波兰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因借真正的杜比元数据功能,杜比数字+能够使一路5.1音频流在播出端自动实现多声道、立体声和单声道之间的完美切换,免除了多路同播的需要,节省了带宽。同时,嵌入在音频广播流中的对白归一数据也能够正确地设定节目的响度值,并且不破坏动态范围。 就以当年的韩日世界杯为例,当年由日本向国内转播的实时赛事就是经过了环绕声的多声道录音,国内的电视台所接收得到的信号就是5.1的多声道信号,由于国内在当时还没有具备5.1的多声道广播技术,所以只能通过处理后再进行电视广播 元数据的重要性 对于电视广播商来说,元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而易见。杜比音频元数据就提供了杰出的技术功能,以实现向广泛的听音环境传送最高质量的音频节目。对于电视广播商来说,使用杜比音频元数据,意味着他们可以“一次性”完成响度和动态范围的控制,而不是反复地在整个播出链上监听、监测、压缩和调整。 两种解码器,一个杜比平台 为了支持这些多样的电视广播音频需求,杜比推出了杜比数字+解码平台,它能够同时处理杜比数字和杜比数字+。它不仅可以输出真正的杜比数字5.1,也能够支持立体声和透传等方式。杜比数字+平台同样包括了杜比的检测和服务。另外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广播编码器、解码器和芯片厂商,在全球范围内支持杜比数字+的应用和发展。 张岩先生在演讲时还强调,环绕声技术的应用,是面对具有环绕声设备的家庭而使用的,但是对于目前还没有环绕声设备的家庭,环绕声技术的应用就必须做到能对应不同的用户人群,应考虑到没有特定设备的家庭和用家的实际情况,把兼容性提高,从而让环绕声技术在传播的同时,能让另外一部分还没有享受到环绕声技术的用户仍然能够体验到效果不错的音乐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