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C当然懂得怎样逗人开心。 事实上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逗小孩子开心。 经理告诉他最重要得到小孩的心,因为唯有这样父母亲们才会乖乖把铜板缴出来。 C服待这个马戏团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里他练就了一副好身手。 例如,他可以把十数把刀子和小球抛抛接接,而从不失手 ,但观众们又怎会知道他是忍受着莫大的痛苦来捱过初学者的青涩呢? 他还可以站在巨大的皮球上玩这把戏。 不过最令人叫绝的还是佯装在皮球上失平衡,踏着皮球摇摇滚滚,然后在努力保持身体稳定的同时进行这种抛接的玩意。 每当C使出这绝活的时候,欢唿声总是和观众头上的皮帽以相同的速度飞过来。 可是悲观的人会认为, 这种外表亮丽的赞美其实和冷冷的刀锋一样令人感到战悚。 因为绝技表演一旦失手,嘘声和杂物袭击过来的势头其实同样强烈。 许多人也许会羡慕他这种技能, 不过当快乐成了一种工作,一种产品,甚至成为了餬口的手段 那么我们还能够对快乐本身说些甚么呢? 小丑表演近十几年来被冷落了。 早些时候,大家饶有兴趣地看这些受过艰苦训练的逗乐大师们施展浑身解数。 男女老幼熙熙攘攘,不自觉地围成一个圈子来观看杂技表演。 小丑曾经也有被人们当成艺术家来尊重的时光。 观众与日俱增,小丑们的收入也比现在好。 不过,即便是那个时候,小丑们的微薄收入大概仅能支撑一个4人家庭。 相比起那些幸运得能够挤进大学的医生律师们,经济上小丑还远不是令人羡慕的对象。 这些美好的日子,跟现在的情形实在大相迳庭。 只有小朋友才会继续看这种老掉牙的表演。 现在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威风凛凛野兽身上了。 看着那些美洲豹,西伯利亚虎跃过火圈,又翻身转圈屈腰等等高难的动作,说真的,欢唿声很难不如怒涛般勐涌过来。 不过,所谓的西伯利亚虎,没有人知道是从那里来的。 马戏团作为一个逐渐没落的夕阳工业,已经不是良好营运和有效成本控制所能挽救的。 要人相信马戏团确实引进了昂贵的 "西伯利亚虎",就如同叫人相信团里有 "撒哈拉企鹅"是同样道理。 C 老了。他长了一撮华髮,而且越来越多。 头顶的青丝更是稀疏得要命。 这使他不得不戴着假髮或是焗促的皮帽来遮掩。 可是这其实使他的头髮脱落得更快,就和沙漠边缘的瘠土一样。 长年累月,日復日的浓妆艳抹,使C的皮肤大受损害。 他脸上的皱纹多得可以构成一幅艺术画。 到最后甚至连化妆也遮不住深刻的线条了。 孩子们竟然认为,这种不寻常地丑陋的脸是他的另一项绝活。 尽管C最初感到很难为情,但是他最后还是装作坦白地承认这是他的技巧之一。 孩子们被吸引了。他们议论纷纷,甚么都谈。 就是没有人谈要学习这种"技艺",因为没有孩子希望变丑。还有其他原因吗? C有时对这感到相当快慰,因为这样他善意的谎言就不会被拆穿了。 可是当孩子们挂着天真无邪的笑容,对父母分享这个令人振奋的发现的时候, 这些道貌岸然,举止成熟的大人就开始对这群未来社会的栋樑进行伟大而认真的素质教育。 " 亲爱的孩子,你喜欢小丑哥哥??" " 喜欢极了! 他丑得很滑稽呢。" " 那不如以后你也跑到马戏团当小丑吧?" "喔! 那又不好喔" "为甚么呢?" " 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但是我只想笑个饱......要是长得像小丑,那又好像不太好。别人笑我,我又不知道该不该笑。" " 你知道吗? 小丑是用来被人笑的。他们自己笑不笑,我可真的不知道。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收入低微。 光就这项,约略就知道他们是社会中低下的人了吧!! 就是他们抑郁成性,唿天抢地,也没有人理会他们的。 但是啊,孩子,如果努力考进大学的话,你便会拥有美好的生活。至少你也会支付得起昂贵的马戏团票。 到时你便可以和你的孩子一同在小丑面前大笑了。" "唿天抢地,也没有人理会........." 孩子眉宇不禁紧皱了。 突然,孩子灵光一闪,好像恍然大悟了甚么。 "啊!! 我明白了。我会好好努力的。我要努力考入大学,不要自己成为小丑!! 妈妈,我爱你。" " 好孩子。聪明。" 母亲温婉地抚着他柔柔的头髮。 晨光普照。真是和熙的一天。 温暖的家庭,在合家同欢的一刻,因为小丑的点缀,变有饶有生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