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诵读经典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天台居士 2010-09-15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文,就像一杯陈年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魂魄。而在学生课业负担日趋沉重、应试教育改革呼声不断的现阶段,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教育界积极探索的课题。教育部此次面向全国学校开展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无疑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我为此感到振奋。

     昌平区已被确定为北京市试点区,区内中小学、中职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教育部、国家语委还计划用三至四年的时间,筹建“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包括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诗文、中国传统经典诗文及中国节日、二十四节气等传统知识。资源库中每一篇诗文都将邀请名家讲解、朗读、吟诵,并邀请书法家书写,学生及公众可免费下载共享资源。

     此次经典诵读行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试点,教育部试图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形成示范成果,为经典诵读行动的全面推进和扎实有效开展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根据网上调查的结果,这次行动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但也有一些学生和家长表示出担心,搞经典诵读无疑会占去一部分学习时间,加重学生本就很重的学习负担;而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就算把经典诵读得再好,也不能保证学生拿高分或考个理想的学校。经典诵读,在人们“功利”的眼光下显然经不起“考验”。

     不过在我看来,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好处。

     一、提高人文涵养,传承经典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而且,儿童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与唱儿歌相仿,这样的学习于他们是一种愉快的事。如果坚持复习,至于终身不忘,将成为他们一生的文化资产。

     二、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表达能力

     有些人担心,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古典诗文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都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诵读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其实,让儿童在不求甚解的前提下,轻松愉快地朗读和背诵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教育方法。在古代大量的历史文献中,都曾经记载了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开发儿童智慧的益处。同时,诵读经典能够极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增强语言表达的色彩。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促进道德教育,浸润人生

     对于学校而言,道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谓任重而道远。而开展经典诵读恰恰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四、转换关注重点,引导素质教育

     此次行动试点区的中小学,还将开发开设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专门课程。中职学校、高校相关专业开设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必修课以及公共选修课,并设立经典诵读学分,进入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系统。各校还将选编经典读本以及书写、讲解材料,并加强相关师资的培养。实施经典诗文诵读的过程,也是将学校教育、师资力量引向关注古典文化、古代文学的过程,对于素质教育发展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此外,经典诵读行动还提出,高校大学语文及中文、播音主持、影视话剧表演、师范类等专业相关课程中也需训练和考核学生诵读和书写技能,这在有识之士疾呼文化错位、传统缺失的今天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需要切实的贯彻和执行,更需要相应的配套改革跟上步伐,如师资建设、考核标准、试题侧重等,让学生和家长实实在在体会到它的“好”,并从内心真正为之拍手叫好,别让活动流于形式,别让他们的担心变为现实。

     余秋雨的一段话,恰好与经典诵读不谋而合: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事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诗文经典。这些经典诗文是蕴藏在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的传诵,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在孩子们对经典诗文还不够充分理解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则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