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世博]晒晒热门展馆纪念章

 yangmill 2010-09-15
展馆纪念章2010-05-11 05:15:28 来源: 东方早报

在世博会中,在世博护照上敲章已经成为了大家热捧的一项活动。记者将带你看看各展馆推出的敲章服务,点评时下最受欢迎的展馆印章。

我已经敲了49个“世博章”

image

客座主编  山田外美代

客座主编

山田外美代

1949年出生。5年前日本爱知世博会,创造了世博会出场最多的纪录,人称“超级世博迷”。

世博期间,我在参观各个场馆的同时都会敲章留念。为此,我延续爱知世博时的做法,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用来收集各馆的图章,目前已经收集了49个,上面还装饰有一些照片,附一些当时的感想。

中国馆是本次世博的热点,我对她的印象也最深刻。它的图案正看像中华的“华”字,显然这是中国馆的体现。而在日语里,“华”和“花”的发音相同,中国馆是园内的一朵奇葩,象征上海世博像花朵一样绽放。不仅如此,如果倒着看,它像一个“再会”的“再”字,它仿佛传达理念给下届世博会——让我们再一次相聚吧。虽然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但我觉得很有趣。

要说哪个馆印是我最喜欢的,那非辽宁馆莫属。它是绿色的圆形图案,里面是恐龙头像,外面是一圈齿轮。恐龙意味着古代,现存的化石依旧能让我们追溯这种神秘的生物。化石经过不断演变形成石油,而齿轮代表了工业,它让我看到以石油为能源的现代工业的发展。辽宁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随着齿轮的转动,我能感受到时代的进步。这个馆印完美地把古代和现代结合展现了出来。这种感觉无比美妙。

有时我还会在馆印旁添加几张照片,写一点当时的感想,这样就能更清楚地描述当时的情况了。比如,我在城市地球馆图案的下面写了:一定要看啊!城市地球馆,一次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体验。我们要善待珍惜唯一的地球母亲!

我很喜欢这些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馆印。它们不仅诉说着每个展馆的故事,还是我对世博的美好回忆,我会继续收集下去。

晒晒热门展馆纪念章

image

巴塞罗那案例馆

image

印度馆

image

巴黎大区案例馆

image

中国馆

image

埃及开罗案例馆

image

埃及亚历山大案例馆

image

香港馆

image

马耳他馆:纪念十字军骑士团  马耳他馆图章上的十字取自马耳他十字军骑士团的旗帜。早在800多年前,绘有白色十字的红色披风和红色盾牌就成了骑士们的标志。而这一图案一直被沿用至今。

image

圣马力诺馆:白塔、羽毛象征亚平宁半岛  圣马力诺馆图章的弧形顶端分叉为三段,设计本意源于国徽上的三座塔楼型建筑。塔楼象征着梯塔诺山峰上的3座城堡。白塔上饰有白色的鸵鸟羽毛,是亚平宁半岛的象征。

image

摩尔多瓦馆:团结、友好和沟通“手拉手”   摩尔多瓦馆的图章中央是摩尔瓦多的地图,中间用英文写着摩尔瓦多2010的字样。在图章上,你还能看到3个小人手拉手,代表团结、友好和沟通。

image

新西兰馆:国花指引毛利战士回家  新西兰馆图章上的叶子来自名叫“银蕨”的植物,它是新西兰的国花。从前的毛利猎人和战士都是靠银蕨银闪闪的树叶背面来认路回家的。新西兰人认为银蕨能体现新西兰民族精神。

image

重庆馆:两个小人组成“庆”字  重庆馆图章的下方是抽象的重庆展馆外形。在展馆上方有两个交叠着张开双臂的小人形象,这两个小人组成了一个汉字,那就是重庆的“庆”字。

image

广西馆:1500年铜鼓“现身”   广西馆图章的左侧有一个线条优美的圆形,其实,这是广西馆的镇馆之宝——“变形羽人纹累蹲蛙饰铜鼓”。这件“宝贝”诞生于南北朝时期。

在世博园,最热的时尚是什么?各展馆前手持世博护照的敲章长龙便是答案。昨日,记者加入敲章达人队伍,看看各展馆推出了哪些敲章服务,点评一下时下最受欢迎的展馆印章。

早报今起推出“世博印记”,每日点评热门展馆印章,以供读者剪裁收集。

 西班牙馆只敲“护照”

通常,大多数展馆都要求参观者排队进馆参观,并在出口处提供敲章服务,西班牙馆要求参观者只能用世博护照敲章,导览册、地图等不给敲章。

在柬埔寨、印尼、荷兰等展馆,工作人员将敲章处搬到入口最明显的地方,便于游客寻找;挪威馆在出口、入口都安排了负责敲章的工作人员,不需要排长队也能盖到印章。瑞士馆、澳大利亚馆将纪念章分别放在出口处的桌子上,供游客自行敲盖。

德国馆的敲章服务最专业,不仅设置了敲章处,而且安排四、五名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参观者随到随盖。而法国馆出口的敲章处,除了敲章人员,还设立一位秩序维护员,不断提醒:“法国纪念章盖在护照的第14页,请各位游客将护照翻至第14页。 ”

澳俄有两个版本印章

展馆纪念章大多饰有场馆外形,并配上展馆的主题,主题文字采用中、英文的都有:如芬兰馆是“灵感分享”,瑞士馆是“创意之光”,德国馆是“和谐都市”……

少数展馆还有两种版本的纪念章。如澳大利亚馆的纪念章是中文和英文的两种章;俄罗斯馆也有中文、俄文两个版本的印章,游客找馆内的外籍工作人员敲章,就可以敲到两种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